分享

节气 | 小暑:上蒸下煮的季节,用好这2种方法排湿补津

 素问健康 2021-09-02

夏至之后的几十天,就被先民形象地称为“暑”。

“暑”字,从日者声。暑,就是炎热的意思。

跟任何能量的波动一样,热浪也是一波赛一波的,第一波热浪袭来让古人命名为「小暑」。

小暑:上蒸下煮的“桑拿天”的开始

古人曾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温,即是暖的意思,南方骄阳旺盛,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二候蟋蟀居宇。《诗经》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说的便是,七月份时候蟋蟀在田野里,八月在院子里,九月就到了屋子里。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连蟋蟀都会离开了田野,安家到人类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从这时候开始,天气炎热,气温升高,地面上已经全是热风,老鹰也会因为地面气温太高,而选择高空盘旋。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谚语。时至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大地便不再有一丝凉风,风中还会带着热浪。

小暑过后,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灼热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藏身。我国南方地区已是盛夏,部分地方也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从小暑开始,人们做好了迎接酷暑的准备。  

小暑养生:防暑邪

高温高热容易使人得病,这就是「暑病」。对于生活在小暑中的每一个人,防暑气入侵,重要性不言而喻。

暑气被医者称为“六淫”之一,即「暑邪」

► 饮食解暑

暑气盛极,人就不免暑邪,小暑便是暑气的起点,防暑从小暑开始,日常生活,常常有长辈用各种小食来解暑防暑。

或是清甜一碗绿豆汤,或是苦涩一碗藿香正气液,同样的解暑功效流淌在这位食物的滋味中,成为口口相传的节气回忆。

中医讲“阳极之至,阴气始生。”夏至之后,自然天气中的阳气已经达到了最盛的时候,夏至之后,虽然天气还热,但随着阴气渐生,整体阳气开始随之下降。

人体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这时候不能过食辛辣,要做到均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冬瓜、苦瓜、丝瓜等清热解暑类果蔬。

推荐食疗:冬瓜薏仁龙骨汤

材料:冬瓜半斤,薏仁30g,龙骨20g,枸杞30g,姜片适量

做法:薏仁浸泡1小时备用;冬瓜洗净备用;龙骨洗净备用;将姜片及洗净的龙骨加入500ml水中,文火煮2-3分钟,滤掉血水及油,取出龙骨再用冷水沖洗干净;再将所有食材放入1L水中,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续煮半小时后可食。有祛湿清火消暑养颜之效。

夏季养生而言,喝热茶,是最佳选择。

温热的茶汤,不会给肠胃带来刺激感,也就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消化不良、胃溃疡等情况出现,还我们一个健康的体魄。

夏季适度出汗,可以抵御外邪侵袭。喝热茶,可达到促进排汗的作用。

热茶有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使大量水分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体外,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在散热的同时,汗液还能带出身体的部分毒素,达到养生的目的。

► 运动解暑

夏天要避热、防中暑。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要少到户外活动。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出远门要备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时至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大地便不再有一丝凉风,风中还会带着热浪。这时候很多人就喜欢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一顿猛吹,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当我们的燥热的身体突然遇到寒气时,毛孔会关闭,寒气积压在体内,容易湿暑感冒。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身体的调节功能,遵循短时间、低运动量的原则进行适量运动。

► 养心解暑

心静自然凉。夏季属火,《黄帝内经》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小暑天气炎热,人情绪易受天气影响,非常容易躁动,闭目养神、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

小暑养生:防湿邪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是对暑气过盛的一种结论。

暑多夹湿。炎炎夏日温高而湿度大,无论是露天的板凳,或是大树下,都藏着几多水分,即使表面看起来是干的,但一旦行人被引诱坐上,接受了它们散发的潮气,很容易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一类的疾病。

故而祛湿,也是小暑保养身体的重要一环。

► 食养祛湿

小暑开始,阳气之盛、湿气之重,外部环境呈现“暑邪”和“湿邪”并存且相互夹杂的特点。它让人感觉又闷又热,易使人急躁,常常导致“心入霉”,即感到沉闷并出现沮丧、抑郁等情绪。

中医认为,暑多夹湿,小暑时节,人们总会觉得头重昏沉,倦怠乏力,胸闷气短,胃口欠佳,这都是暑湿作祟。因此,小暑时节应该避暑避湿气,少吃凉菜,少喝冷饮,平素容易拉肚子的脾胃虚寒的人更要注意。

夏季应该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等。红豆薏米山药粥是祛湿气最经典有效的一个方子,由六味配方组成:红豆、薏仁(炒)、山药、茯苓、 莲子、红米。

其中,红豆利尿消肿、补血润肤;薏米常吃可保持皮肤光泽;山药滋阴补肾;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养心安神,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有标本兼顾之效。

► 运动排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体内有湿毒的人往往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因此不爱运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适量运动出汗后会感觉身体比较轻松,说明湿气被排减出去了。

运动的时候要注意预防着凉,及时擦干汗水,换掉湿透的衣物。一周保持运动3次以上,大家可以进行适量的跑步运动来提升身体气血、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疏通瘀滞的筋络,增强脾胃功能,使体内湿气能够被脾胃所去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