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修仙记〔卷一〕:永不落幕的世界宗教博览会 (下)

 亮子行星 2021-09-02

永不落幕的世界宗教博览会 (下)

The Incredible Adventures in Hindostan〔3〕

 Leon君 

印度修仙记 | 1.16-2.1, 2019

  话说回印度的伊斯兰教,貌似在印度历史上总是扮演着大反派的角色,跟穆斯林沾边的事情,往往多是战争和教派冲突……这也没有办法,谁叫它第一次出现就是外族入侵夹带的文化副产品呢? 

◆  ◆  ◆

然而伊斯兰教Islam身上不仅是闪着阿拉伯弯刀的寒光,它还有个致命性的问题——和印度本土宗教格格不入。

伊斯兰教的世界观是一神论,只承认安拉真主(Allāh)是世上唯一的神,全然不顾梵天、湿婆、毗湿奴的颜面。

▲红堡一隅(德里伊斯兰建筑精华

在对死亡的认知方面,二者也是水火不容。伊斯兰教教义里压根没有轮回观念,穆斯林相信人死后,将由真主审判,进入永久的天园或者火狱;这就完全与印度教、佛教生死轮回的基本信条背道而驰了,按照穆斯林的说法,人要是不能重新投胎到来世,那今生还修炼个什么劲呢?

此外,最无解的还是饮食上的巨大差异,我们都知道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但他们爱吃牛羊肉,可在印度人眼里,牛是要当神一样崇拜的,坚决不会吃牛肉……你说这两种宗教的信徒要坐在一个食堂吃饭,那还不分分钟打起来?

不知道现在印度教徒的拳脚功夫练得怎么样了,但古代我是知道的,根本不是穆斯林的对手。

只不过风水轮流转,曾经不可一世的伊斯兰文明,最终还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和封建社会的瓦解,逐渐退去光华,挤入一视同仁的印度宗教大家庭中。

尽管上世纪40年代的“印巴分治”划走了绝大多数穆斯林(到巴基斯坦),但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生活着1亿多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

印度的首都德里曾经是伊斯兰王朝——莫卧儿帝国的都城,这里遗留下来的众多古迹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风情,整个城市也涌动着清晰可辨的穆斯林气息。

尤其是德里老城,坐落着全印最大的清真寺——贾玛清真寺,寺中可以容纳两万五千人同时做礼拜,故而成为了北印度穆斯林一个极为重要的聚集地。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伊斯兰教其实并不反感,而且在国内,除了佛教,我接触到的最多的就是伊斯兰教,比如小区附近回族同胞们开的兰州拉面。

当然,我对伊斯兰文化的熟悉,更多的是源自我曾三次到访 西北 的旅行经历,以及我孤征 巴基斯坦 所遇见的人和事。

我觉得没有哪个宗教生来就是要制造矛盾和纷争,《古兰经》与《圣经》、佛经一样都是倡导和平的,关键在于信仰它的人如何去诠释和付诸实践。

新闻中的穆斯林好像总是逃不开贬义词,但真实生活中的穆斯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热情,第二印象是做牛羊肉特别好吃。

第一条可能分地方,热情程度不尽相同,像印度的穆斯林就比较含蓄,但听说你是中国人,他们也会伸出大拇指夸上两句:“China is a good country!I love China!”

第二条似乎就不论地方了,我去过的清真餐厅,几乎没有不会做牛羊肉的,而且馕饼烤得也是一绝。在遍地都是素菜馆的印度,穆斯林饭店成了我们吃口荤腥、改善伙食的“中国胃”补给站。

这里悄么声地提一句,我在印度时隔多日再次尝到牛肉味道的,就是在孟买的一家伊斯兰餐馆……那炸得喷香的牛肉粒送到嘴里的一瞬间,差点流下感动的泪水。

◆  ◆  ◆

同样作为外来的“和尚”,且都是一神信仰,基督教(Christianism)进入印度后却明显比伊斯兰教更会“念经”一些。

虽然从信众人数上来看,基督教的规模远不如伊斯兰教,但印度人对待基督徒的态度比起穆斯林完全是云泥之别。

▲新德里圣心大教堂

我曾经和一个高种姓的印度人无意中聊到巴基斯坦,他半开玩笑似的劝我以后少去那种地方,很危险,他还明确地表示非常讨厌穆斯林,认为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灵魂都不纯净。

我当时心里想的是,你们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除了喜欢自己的宗教,应该看不上其他任何一个宗教吧。

但不知道是不是他看出了我的小心思,转过来又开始讲起他对基督徒的看法。

他说,欧洲人带来了基督教,给印度打开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门,英国的传教士建立了现代意义的大学和医院……他在工作中也跟基督徒打过多次交道,他觉得基督徒通常都比较绅士,而且大多很有学问。

听到他对基督教不吝溢美之词,我就能感受到欧洲人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

别看英国人到印度是殖民来的,但似乎印度老百姓并不记恨他们,反而有种受到英国很大恩惠的“斯德哥尔摩情结”。

这一点不光是从某一个人身上体现,我在加尔各答的维多利亚纪念堂更是颇有感触。

这座纪念堂乍一看修得很像美国的白宫,它是为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而建的。

去参观纪念堂的当地人摩肩接踵地排着大队挤进拱门,把偌大的圆形厅堂堵得水泄不通。

厅堂中央矗立着维多利亚女王年轻模样的塑像,高大洁白的大理石让女王看起来特别圣洁,她手拿权杖和宝球,如女神一般。

许多印度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和女神合影,觉着照得不好的还一直在那儿拍个不停,直到满意为止。


我站在厅堂二层的围廊,像一个游离在外的历史旁观者俯视下方……一百多年过去了,维多利亚女王依然高傲地凝望着匍匐在脚下的印度斯坦臣民。

姑且不去评价印度人的这种迷之心态,就谈加尔各答这座基督教氛围浓厚的城市,基建公交、市容市貌确确实实比我前面造访的那几个“大农村”、“小县城”要好得多,至少我觉得我是行走在一座21世纪的人类城市。

讲道理,这还真得归功于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及随船而来的圣公会传教士,他们花了140年的时间,把加尔各答建设成女王的“亲儿子”。

◆  ◆  ◆

从德里到加尔各答我横穿了北印度,走了十三天,看了六大宗教,进了十间庙宇,拍了五千张照片……也许在印度文明这座巨大冰山面前,我仅仅是看到了浮出水面的一小撮尖角,但我仍欣喜若狂,对于热爱人文摄影的旅者而言,印度无疑是一个拍摄素材俯拾即是的宝藏之地。

如果你也对印度的宗教底蕴和人文情怀感兴趣,但苦于没有足够的假期走这么多地方,那么可能另外一个方案更适合你——只待在一个城市,就能遍访各种不同的宗教。

这个城市便是名震四方的大孟买

▲孟买泰姬玛哈酒店——象征着印度的自尊和财富

孟买是印度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被看作是印度对外展示的名片,全城2100万人口里杂居着来自印度南北、乃至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种族,以及不同信仰的教徒。

这里除了建有印度六大宗教的寺院庙堂,还藏着不少小众宗教的礼拜场所。比如犹太教和拜火教,这两种宗教光听名字就能让人产生探秘的念头。

犹太教(Judaism)因为犹太人而出名,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早于基督教一千多年。

因为耶稣同志也是犹太人,所以他建立基督教的时候照搬了很多犹太教的教义,因此这两个宗教都信仰上帝,并且视上帝为宇宙中唯一的神。

再说到拜火教(Zoroastrianism),官方称“琐罗亚斯德教”,它源自古波斯地区,而且资历也比较老,和佛教在同一时期创立。

中国人因为看金庸小说比较多,都知道元朝末年有个“圣火令”和“明教”的存在,故而听到“拜火”俩字就觉得耳熟……其实金庸笔下的“明教”对照到真实的历史应当是摩尼教(Manicheism),只不过摩尼教也产生于波斯,它俩教义就不言自明地“雷同”了,二者都尊崇光明之神阿胡拉(Ahura),以光明的象征——为崇拜对象,这也是拜火教得名的缘由。

说起犹太教和拜火教的历史境遇,倒像是一对“难兄难弟”,它们都是在本土被迫害排挤而流落到印度来的,有点“寄人篱下”的意味,所以教徒们行事十分低调,也不怎么对外传教,在印度宗教大家庭中一直站在后排。

但过于低调对于想了解它们的游客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的宗教建筑在各大旅游网站上都找不到信息,只能打开谷歌地图比对着宗教的英文名,挨个搜索。

费了好大劲,终于查到了孟买的犹太教堂地址,谷歌还能显示建筑物的照片,一座非常漂亮的蓝色洋房,外观看起来很像国内的小型法院,如果不事先告诉我这是一所犹太教堂,我可能走到跟前了也会错过去。

不过即使是比着照片找对了地方,我也还是没能如愿进去参观……说来也是倒霉,我去的那天刚好碰到教堂翻修,门口支着一堆脚手架,工人们正站在架子上刷大白……对,他们把蓝色的教堂墙壁刷成了白色,于是我眼睁睁地看到谷歌地图的资料过时了。

犹太教堂我在孟买地图上只找到了一座,但拜火教的神庙就比较多了,市区内就有三座,而其中有两座比邻而建。

拜火教神庙我原以为会长得跟古代希腊、地中海沿岸的庙宇类似,然而当我看到它的真身的时候,发现跟我想象的大相径庭。


与其叫它“神庙”不如称呼“神楼”,从外形上看就是一幢带门廊的双层西式楼房,要不是屋顶外墙上雕刻有拜火教的主神标志,压根不会想到是座宗教建筑。

▲双翼加尾羽拱卫着圆环中间的白胡子老爷爷“阿胡拉”即为拜火教LOGO

神楼的大铁门上用英文写着“Parsee Fire Temple”的字样……没错了,这就是“帕西人”(Parsee)的火神庙。“帕西”正是生活在印度的波斯移民的自称。


火神庙没有维修也没有关门,但我依然只能待在门外“挂眼科”,因为看门的老大爷不让我进去,表示谢绝非教徒入内。

果然如今的小众宗教能做到“大隐隐于市”且又香火不断是有原因的,他们谨言慎行地把自己的信仰守护起来,尽量保持和当地居民区别不大的装束,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修得也是越不起眼越好……也许,他们深谙“逆风猥琐发育,顺风神装无敌”的不二真理。

◆  ◆  ◆

随着旅行的深入,慢慢地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宗教文化,不由得被宗教本身的奇闻异事和宗教之间的爱恨情仇所吸引……

想想看,世界上有这么多宗教,每个宗教都有这么多人信仰,这还不足以说明宗教文化的魅力吗?

宗教划定出信徒们言行的范围和尺度,而信徒们又反过来塑造着宗教的面貌和性格。

有的特别热衷传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如一个动作夸张的杂技演员,希望所有的观众都注意到他;有的喜欢闭门造车,如犹太教、拜火教,仿佛忽然出现在街头的魔术师又快速地消失,让人摸不清套路;而有的则淡定的像个驻唱歌手,如印度教、佛教,你来与不来,他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印度恰好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主办方,它把这些不同“人设”的宗教信仰都招致麾下,让他们各显神通,把这场宗教博览会办得异彩纷呈……当你心怀敬意,游走其间,你会发现那扑面而来的仪式感,在华美的服饰、庄重的祭典和灵犀的唱经声中,转化成一幕又一幕的人文大戏,在恒河母亲的注视下经久不衰地上演着。

或许有那么一刹那,你会相信,神真的来过这世间。

To Be Continued

上期回顾:〔卷一〕永不落幕的世界宗教博览会 (中)

------------------------------------

下期预告:〔卷二〕真实版“疯狂动物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