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车站的聚会,又见老武汉的江湖气

 亮子行星 2021-09-02


南方车站的聚会,又见老武汉的江湖气
To See the Jianghu Spirit of Old Wuhan Again 

星球影院 | Leon君


在昨天这个南方的周末,冒着一晚南方的冷雨,去电影院看了一场《南方车站的聚会》,我真的是太“南”了。由于种种原因,本想首映前两天就去贡献票房,但最终还是拖到了两周以后。然而无论如何,这张电影票是少不了的,毕竟,这座“南方车站”就位于我的家乡——武汉

(P.S.:该片于12月6日上映,以下文字将会涉及轻微剧透,敬请留意)

起先让我走进电影院的动因是听说,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使用武汉方言作对白,这令我既惊喜又意外。

因为于我这种在武汉生活了近30年的土著而言,充满“火药味儿”的武汉话能上个春晚就不错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一部公映的全方言电影……更关键的是,看后顿感大银幕上的武汉话,居然拥有如此强劲的表现力,真是“扬眉吐气”。

先不谈剧情,反正也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以一种另类美学的方式重现了我记忆深处即将流逝的老武汉的样子——雨夜的夏天,潮湿的泥土,杂乱的筒子楼和粗野的市井街头,混合出这座城市斑驳陆离的独特气质。

尽管对外地人来说,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元素都是武汉不得不承认的黑历史,对我来说也并不觉得这种殊方异类的往事该引以为荣……但这就是我真真实实生活过的城市,它养育了一方江湖儿女,就像浑浊的长江水哺育着灵性的江边人,城市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那曾经注入基因的气质都始终形塑着人们的品格。

如今在武汉取景的电影越来越多,但能够把这种江湖气质拍出来的作品却十分鲜见。可能,此前娄烨导演的《浮城谜事》是唯一能让我马上回想起类似意境的影片。

犹记得开场的镜头里,庞大高耸的钢厂烟囱,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来往的货轮,横跨天堑的长江大桥和密密匝匝的高架立交,构造出这座灰蒙蒙城市的血脉。


而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老武汉的气质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一场淅淅沥沥下不完的夜雨,打湿了一座老旧的火车站,橘黄色的路灯辉映着如注的雨水。胡歌饰演的男主角周泽农在寂静得只能听见雨声的高架桥墩底下,神色紧张地等待前来赴约的妻子。

然而等到的却是一身红衣的桂纶镁饰演的女主角刘爱爱。正当电影的开头似乎要因为这种神秘而冷清的气氛而陷入僵局的时候,桂纶镁一句试探性的武汉话:“拐子,借个火咧?”把观众带入了一个不寻常的两天三夜。


即使没有来过武汉的人,相信也会被影片持续营造的暗黑魔幻氛围所吸引。从男主角妻子未如期赴约开始,故事就充盈着变数,接下来登场的人物和发生的诸多意外交织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紧张感。

这种紧张感像一张大网,把出现在城市中的人与物、警与匪、白昼与黑夜、正义与罪恶紧紧地勾连在一起。


或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最初以为是一部反转迭起的悬疑片,但整个故事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情节并不曲折,很多地方甚至是我想多了。虽然紧张感几乎贯穿电影始终,但当紧张感消失时,电影就戛然而止了……以至于黑屏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就结束了么”?

我不禁想起大导演昆汀在戛纳看过电影首映式后说的,“起初我急于知道剧情的走向,可当电影结束后我再回头来想,发现剧情就没那么吸引我了,现在我更喜欢看这电影时的体验。”这让我深有同感,这部作品的悬念并不是体现在故事情节上,而是体现在对人物心性的刻画上。

周泽农和刘爱爱这两个角色都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小人物,甚至对于一个是偷车贼、一个是风尘女来说,他们是在当今主流道德体系里,本该唾弃或不应该正面宣扬的人设,他们都是犯罪分子。而这个故事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又一次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没有绝对好与坏、正与邪的真实世界。


每个人都想有尊严地活下去,即使像刘爱爱这样一个边缘的、常人眼里背德叛道的“坏人”,最后恰恰拥有了特别强大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力量,甚至超越了安活在城市里自诩不凡的体面人。

而周泽农最后被击倒在湖边,极力想把手伸进湖水的那一刻,更是获得了一种解脱,因为人生来就是要死的,就是要完成生命意义的最后一块拼图。也许,他已经想好,只有如此才能抵达彼岸。


在暴力美学中,这样壮烈的死亡像玫瑰绽放一般的美丽,就如同昆汀在他的类型片中想极力呈现的那种邪魅狂狷的风格。很多人认为这种表现手法正是《南方车站的聚会》的高明之处,还原了电影语言的本质,亦如导演刁亦男所说的“电影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表达,而非机械地呈现剧本”。

有些观点我是认同的,但我从来就没有打算在任何程度上美化犯罪,也不是想造作地评价一番电影的审美志趣。而是,作为一个武汉人,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童年回忆里老武汉的模样,看到了襟江带湖的大武汉的江湖气场,看到了武汉人出于道义或者侠义的不可小觑的精神力量。

这种江湖气、这种侠义感,对于一个勇敢的男人、一个战士来说至关重要。周泽农在面对急转直下的人生时,选择了奋力一搏,在常人眼睛里他是黑暗的“反派”,但越是这样的人身上,一旦发出光芒,便会显得异常明亮。

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善与恶的绝对界限,也不存在是与非的二元对立,只有像野鹅湖一般表面平静内里汹涌,在三不管地带像原始生物一样野蛮生长的人性。


《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像周泽农和刘爱爱这样的人物,是反映城市气质的一面镜子,也是武汉码头文化的缩影。他们代表着的一种反叛、暴烈、抗争乃至有一丝英勇味道的侠义精神,其实这正是与中国主流道德观念相伴生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建国以来不断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革故,让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点一点地消散,并与上层社会的主流伦理渐行渐远。反观落寞的底层、后进的民间,那里似乎还保留着最后一块土壤。


这些从土里生发的东西,是超越贫富差异,超越所有最主流的、被规训的道德范式,冲破空泛的思想躯壳。

它浸润在武汉的社会肌理中,在人与人之间具体的接触中,朴素地沉淀着。只不过,一不小心被《南方车站的聚会》唤醒,通过戏剧故事,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被放大,展现在世人面前。


刁亦男曾用“一首挽歌”来形容他的作品,去对比文明、工业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落寞感。但在我看来,特别是在当这个故事发生在武汉时,却更像是“一颗火种”,它随着武汉的大楼高起而逐渐隐于闹市,而一旦危机再临,依然会有人挺身而出,点亮黑暗。
 
因为,纵使武汉变得再大,也大不过这里的江和湖。

江湖是武汉的灵魂,从未远去。

在我持续旅行的十年里,记述过关于很多不同城市的回忆,却很少谈及武汉,每每动笔总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局促,所以未曾好好写过自己的家乡。不过,在大家看到这篇影评的时候,也许已经看出我的小心机,明里是写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实则是借机吐露咏叹武汉的情结。~

(P.S.:总不知该从何讲起,总说欠武汉一篇感言……今天,冬至日,作此文,算是了却一桩心愿吧)

- LEONSPLANET 2019 -

亮子行星你好,世界,幸会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