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喵星人统治日本画坛

 弘雅书房 2021-09-02


猫作为人类最为亲近的动物,人类在4000到6000年之前便开始驯养它,一方面它拥有捕捉老鼠的功能,更是因为人类对猫产生了独特的情感,而日本自江户时代起便开始兴起了一股“猫”文化,从浮世绘中的猫与人的组合形象、甚至出现了拟人化的猫形象,例如浮世绘中猫妖、近代动漫“小叮当”,小编这篇文章希望能够理清日本自江户时代开始“猫”文化发展的脉络,同时希望通过这一过程也可以分析出日本自江户时代之后日本民族审美观念的演变。

01 | 猫的发现以及引进

 猫天生具有捕捉老鼠,蛇蝎等有毒动物的天性,所以它被人驯化饲养的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有史料记载“人类的养猫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 年左右的古埃及。”古埃及的猫咪并非如同今日那般娇柔,亲近人类。它的地位显赫,是代表女性魅力与幸福的女神贝斯特(bast)的化身,猫的形象经常被古埃及人描绘成拥有女人身体与猫面孔的“猫神”。

因此,最早将猫形象描绘出来的国家是古埃及。大约自公元前1450年起,家猫的形象便经常出现在埃及墓室壁画描绘的场景中。猫居于女主人的座下,急切的享用鱼肉的美味。书吏内巴蒙(Nebamum)的墓室壁画中描绘了他与妻女以及猫一起在沼泽捕猎的情景,水里满是鱼,天空到处是蝴蝶与鸟,而猫正在竭力控制它所抓到的三只鸟。

古埃及人一直保留着将猫绘制在墙壁上的传统,猫作为当时神圣的动物并非普通画匠可以执笔描绘,允许画猫的人皆为受人崇拜具有神圣力量的人。

  古埃及内巴蒙墓室壁画 约公元前 1360 年

           “唐猫”的引进

在日本的考古中最早出现猫的遗骨是在长崎县壹岐市胜本町的弥生时代遗迹的12件约公元前1世纪的猫股骨等,而发现的遗骨已经是家猫的形态,足以说明日本本土是没有野生的“猫”,自然也不是存在被驯化的家猫的可能。

其实被日本被人们说熟知的是来自中国的“唐猫”。最早的记载,日本的“唐猫“来源于奈良时代,为了保护随着遣唐使一同来的经书,人们不得不将猫带着,以此防鼠。这些”经书守护者“被带到了日本的宫廷。故,奈良时代之后的许多日本猫都是“唐猫”的后代。

当然,一同与遣唐使前来的还有关于“猫”的画作,这位日本画师们提供了画猫的范例。

<<可横屏观看>>

名称:梁楷款狸奴闲趣图卷

作者:梁楷

创作时间:1203年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33.2cmx185.4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艺术时期:宋代

我们能从南宋时期的猫题材水墨体会到画家不仅仅是对于猫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更多是将“猫”放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强调猫与人、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江户时代浮世绘与南宋绘画“猫”题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精练的线条、大量留白、表现猫与生活之间的趣味等。

唐猫经由遣唐使的传入,一直为皇室圈养。但因为猫咪身手矫捷,且走路没有声音,所以为了猫咪不走丢,所以给猫带了项圈,一直到丰田秀吉颁布“不准用项圈系猫”的公告出来之后,这一现象才得以改变,后人将此称之为“放逐令”。至此,猫不足为皇室有所,得以传入民间。

02 | 浮世绘中的猫

我们在上一期关于葛饰北斋的介绍中已经讲述了浮世绘的起源,可知浮世绘是用来描绘民间生活场景的绘画,猫作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必然同时成为浮世绘表现的一部分。但,同样出现了对猫痴迷的浮世绘画家,我们暂且称之为“浮世绘猫奴画师”。

           浮世绘画师中的“猫奴”

2015年纽约的日本协会画廊展出了名为“猫的生活:平木浮世绘藏品选的展览,展示了日本平木浮世绘美术馆收藏的关于猫的九十幅江户时代浮世绘作品。在此次展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歌川国芳。

我们都知道歌川国芳是美人绘大师,但却忽视了他对猫的喜爱,在茂吕美耶在《日本人与猫》中多次提及歌川多次在自己的隐号中用了“猫”字,例如“一妙开猫好”、“白猫齐由古野”、“五猫亭恰好”,甚至用了猫形象的简笔印章。

《猫饲好五十三疋》 歌川国芳 彩色模板印刷

《精疲力尽的猫》

《猫之左手》

在日本的猫文化中出现了独特的拟人猫的形象,日本人长久以来相信猫可以通人性,这一说法来源于猫在人说话时会改变瞳孔的大小,甚至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因此人们相信猫可以听懂人的语言。

于是,大量的拟人猫形象出现,在浮世绘中有可以直立行走的猫,画中的猫不在担负捕鼠或者人类宠物的责任。它们穿着和服,像人类一样进行工作,享乐。歌川国芳利用猫的形象来模拟吉原中的生活场景。

           浮世绘中女性与猫

歌川国芳《 女人、暖炉、猫》

猫作为宠物,形象可爱,四肢柔软而敏捷,性格多变,虽不易亲近人,但当它与主人建立信任后,也会毫无征兆地粘着主人,而在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中大量出现了女性与猫的组合。

月冈芳年《猫をからかう》,彩色木版画,37×25.4cm,1888年

从这些美人图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猫的喜爱之情,无论是从人物的动作还是神情中都能够看出。

美人与猫的组合,是一种相互衬托的组合。猫咪无论是在地上行走,或者在人物怀中都显示十分乖巧,而美人与猫咪嬉玩的场景同样唯美至极,女性的气质与柔美在这一场景中都能够得以体现。

           插画与动漫中的“猫”文化

如果必须要在插画与动漫中各选择一位来代表行业的猫文化,则插画界必须选择田中秀治,他笔下的浮世忍者猫具有很强的日本特色。

田中秀治的猫武士则是采用了武士刀与忍者服加上可爱的猫咪,与严肃的武士形成了极致的反差,同时让猫咪也形成了极致的反差萌。

而动漫则非宫崎骏不可了,1988年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龙猫》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清新优美的视觉感,至今在各大荧幕中火热。简单的人物关系,温情的故事,看似充满童话的儿童电影,却充斥了宫崎骏浓烈的宗教意识与对人性的思考。

在故事中,龙猫与猫巴士成为现代日本绘画中猫形象最为成功的变形,它们的出现同时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阵猫咪热。

宫崎骏并没有使用传统猫的形象,而是完全颠覆了猫的基本形态,灰色的毛色、尖脑袋、细小的脚就像老鼠一样,国人则是用“龙猫”一词来形容,龙猫本为一种家养的豚鼠。

宫崎骏对龙猫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在其小时候流传于乡下老人口中以兔子和猫为原型的精灵故事。传说在宫崎骏小时候呆的村子里有一种神奇的精灵,它们就像人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身边,但普通人时看不见它们的。唯有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才能捕捉到它们的行迹,如果静下心来,还能听见它们在风中奔跑的声音。

03|日本文化的“猫”符号

从古至今,猫的形象早已被日本艺术家反复使用,成为了一种绘画的符号。经历了不同社会与文化环境下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转变。

80年的《龙猫》,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急速发展的日本描绘了寂静安宁的乡村生活。将猫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因为在宋代猫题材绘画中就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在这里龙猫成为了森林的守护者,它在自然中穿梭,慵懒与神秘成为龙猫的特色。

也许,宫崎骏同时也在那个以效率第一,大力发展的社会时代,提出了一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大概也只有孩子那样才能达到吧。

而在江户时代,画家们更加关注的人们的生活场景,猫的环境自然也就是生活场景。而在美人画中,猫咪成为了美人的陪伴,让我想起《艺妓回忆录》这部电影。

“我心已死,是一种慢慢的死,带着每一个希望,直到有一天没有了一切,没有希望,没有什么东西剩下。她化妆自己的脸,为了掩盖自己,眼睛里还是有很多泪,这不是艺妓想要的,以及不能有这样的感受。”——《艺妓回忆录》经典台词

我想当她们跟猫咪嘻戏时是真的快乐的,也许只有那一刻。那一刻,是猫带给她的陪伴。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

开放个人用户注册啦!

注册就送20000点数,

开通会员享受半价优惠

原价96元/年,现价48元/年),

额外赠送96000点数!

这里有海量高清艺术作品图片等您欣赏,

无论是王希孟创作的

《千里江山图》卷中的大好河山,

还是梵·高笔下绚烂的《星月夜》,

波提切利饱含爱与祝福的《春》,

抑或是莫奈攫取瞬间感受的《日出·印象》……

隔着时间的距离与空间的维度,

当你深情凝望时,

亦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创作者的赤诚之心。

赶快识别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注册吧~

扫描二维码注册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彦青]

投稿邮箱:yangjy@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jy-zaiweixin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