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无创中枢神经检测技术的单穴与配伍腧穴治疗失眠的效应机制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9-02

目的:本研究于原发性失眠患者和失眠大鼠模型上,应用AIS量表、ET、PET显像等检测技术,从无创性中枢检测角度研究针刺单穴、配伍腧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中枢神经机制,以论证针刺单穴或配伍腧穴治疗失眠是通过激活睡眠-觉醒相关脑区,释放或抑制脑区中的中枢神经递质,作用于人体靶点器官,从而改善睡眠病理表现和全身症状的假说,为腧穴配伍理论和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选穴提供依据。


方法:1.试验将6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32例,配伍腧穴组32例;动物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体重200g~25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会组、神门组、三阴交组、三合穴组,采用PCPA制作失眠模型。2.通过AIS量表从清醒到入睡的时间、夜间睡眠中断而苏醒的情况、比预期睡眠时间早醒、睡眠时间总量、睡眠质量总体评价、睡眠障碍是否影响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是否被影响、白天有没有思睡情况、总分等9个方面的变化,


观察针刺神门穴和配伍腧穴按天地人三才取穴和镇静安神法针刺百会穴、神门穴、三阴交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3.通过ET检测中枢神经递质5-HT、DA、GABA、NE、Ach、Glu的表达水平,观察单穴针刺神门穴、配伍腧穴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4.通过PET显像法观察单穴针刺神门穴、配伍腧穴对脑区激活和中枢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1.单穴组治疗前与治疗后AIS中8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即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和白天思睡程度及总分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单穴组治疗后与随访期AIS中8个因子各项得分及总分显示,8个因子各项得分及总分皆无显著差异(P>0.05)。3.配穴组治疗前与治疗后AIS中8个因子各项得分及总分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4.配穴组治疗后与随访期AIS中8个因子各项得分及总分显示,8个因子各项得分及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5.单穴组和配穴组患者治疗后AIS中8个因子各项得分及总分比较,8个因子各项得分及总分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6.单穴组和配穴组在随访期AIS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值显示,入睡时间、夜间苏醒频次、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及总分等方面有差异(P<0.05,P<0.01),而在改善白天情绪状态及身体功能、改善白天思睡程度方面,配穴组与单穴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7.临床疗效有效病例数共为64例,其中单穴组32例,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6%;配穴组32例,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经χ2检验,两组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5.379,P=0.043<0.05)。8.单穴组治疗前与治疗后ET测试的6个神经递质数值显示,GABA、Glu、NE、DA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可得知单独针刺神门穴能够使GABA、Glu、NE升高,DA降低;而5-HT、Ach等神经递质数值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9.配穴组治疗前与治疗后ET测试的6个神经递质数值显示GABA、Glu、DA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说明针刺配伍腧穴能够使GABA、Glu显著升高,DA显著降低;而5-HT、Ach、NE等神经递质数值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10.单穴组和配穴组患者治疗后ET记录的神经递质数值显示,仅5-HT有所差异(P<0.05),表明两组对5-HT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调整,而两组治疗后的GABA、Glu、Ach、NE、DA含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1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为前扣带皮层、下丘脑、基底核、终纹床核、尾状壳核、前额皮质、丘脑、扣带回、胼胝体、穹隆、海马、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结节区、导叶皮层、前额皮质中部、延髓、运动皮层、感觉皮层、隔区、脑桥被盖、压后皮质、纹状体。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内嗅皮层、侧额眶部皮层、前额皮质、前边缘皮层、丘脑、腹侧额眶部皮层、胼胝体、小脑前叶、小脑后叶、扣带回、侧前额皮质、中前额皮层、延髓、嗅皮质、额眶部皮质、脑桥被盖、前边缘皮层、腹侧前额皮质、视皮质。12.与模型组相比神门穴组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为无颗粒岛叶皮层、嗅前核、内嗅皮层、下边缘皮质、视觉皮质、嗅球、前额皮质、脑下脚、丘脑、腹侧眶皮层、前连合、胼胝体、海马、岛叶皮层、侧前额叶皮层、前额皮质中部、延髓、运动皮层、隔区核、额眶部皮质、梨状皮质、腹外侧前额叶;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嗅球、小脑后叶、运动皮质、顶叶联合皮层、感觉皮层、视觉皮层。13.与模型组相比百会穴组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为脑下脚、丘脑、小脑前叶、小脑后叶、背侧丘脑外侧核群、背侧丘脑、延髓、中脑下丘、中脑上丘、脑桥被盖、压后皮层、颞联合皮层、视觉皮层;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扣带皮层、嗅球、前额皮质、丘脑、胼胝体、扣带回、前额皮质中部、延髓、运动皮质、顶叶联合皮层、脑桥被盖、感觉皮层、视觉皮层。14.与模型组相比三阴交穴组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为脑下脚、胼胝体、海马、视觉皮层;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小脑后叶、丘脑、下丘脑结节区、延髓、梨状皮质、脑桥被盖、感觉皮层、视觉皮层。15.与模型组相比合穴组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为扣带回、基底核、杏仁核、纹床核、纹状体、嗅皮层、前额皮质、黑质体、脑下脚、丘脑、胼胝体、小脑后叶、连和纹、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群、海马伞、海马、岛叶皮层、前额皮质中部、中脑顶盖前区、运动皮质、隔核区、顶叶联合皮层、压后皮层、感觉皮层、纹状体、颞联合皮质、视觉皮层;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小脑后叶、丘脑、小脑前叶、延髓、中脑的中脑被盖、脑桥被盖。16.与神门组相比合穴组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为前扣带皮层、基底核、杏仁核、终纹床核、尾状壳核、缰核、前额皮质、黑质、丘脑、胼胝体、扣带回、连合纹、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群、海马伞、背侧丘脑内侧核群、内囊、前额皮质中部、隔核区、顶叶联合皮层、压后皮层、感觉皮层、纹状体、视皮层;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无颗粒岛叶皮层、嗅前核、额眶部皮质、前额皮质、丘脑、岛叶皮层、延髓、运动皮层、隔核层、梨状皮质、脑桥被盖。17.与百会组相比合穴组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为脑下脚、丘脑、小脑前叶、小脑绒球小叶、海马、延髓、中脑下丘、中脑上丘、中脑被盖、运动皮层、嗅皮层、脑桥被盖、压后皮层、视皮层;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前扣带皮层、基底核、杏仁核、尾状壳核、缰核、前额皮质、黑质、脑下脚、丘脑、连合纹、胼胝体、海马伞、海马、下丘脑结节区、内囊、岛叶皮层、运动皮层、隔核层、感觉皮层、视皮层、顶叶联合皮层、纹状体。18.与三阴交组相比合穴组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为扣带皮层、无颗粒的岛叶皮层、杏仁核、前额皮质、终纹床核、胼胝体、小脑后叶、扣带回、连合纹、海马伞、岛叶皮层、前额皮质侧面、前额皮质中部;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丘脑、小脑前叶、小脑后叶、延髓、中脑下丘、脑桥被盖、视皮层。结论:1.无论是针刺单穴还是针刺配伍腧穴均可以有效地治疗失眠。2.针刺单穴和配伍腧穴治疗失眠可以从多维度有效改善失眠临床症状,且配穴组疗效优于单穴组,配伍腧穴改善的临床症状较单穴组更多。3.ET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单穴和配伍腧穴均可明显提高失眠患者的GABA、Glu的表达水平,降低DA的表达水平,但对5-HT、Ach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间比较除5-HT外,其余神经递质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我们认为,配穴组疗效优于单穴组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5-HT完成的,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4.PET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单穴组和配穴组均能不同程度激活与睡眠-觉醒相关脑区的活动,但单穴组与配穴组对脑区的刺激有差异,其差异与穴位的位置和穴位是否配伍有关。距离中枢神经系统距离越远激活的脑区就越少,配伍腧穴组合激活的脑区数量多于单穴治疗。本研究中单穴针刺激活的脑区包括丘脑中GABA和Galanin神经元、延髓孤束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等脑区,合穴针刺的脑区除上述脑区外还包括中脑黑质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杏仁核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等脑区,此结果与ET检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也可以解释配穴组疗效优于单穴组。5.针刺单穴或配伍腧穴治疗失眠的机制可能是针刺激活睡眠-觉醒相关脑区,释放或抑制脑区中的中枢神经递质,作用于人体靶点器官,从而改善睡眠病理表现和出现的全身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