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时候古人“背后长了一个疮”就会死亡是真的吗?为什么?

 新用户07039177 2021-09-02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我们中国人被世界赞誉的品质“能吃苦”,为什么这么说呢?能吃苦还成了问题?你听我给你分析:

这个问题的我们从“背疮“这个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今的处理方法中来”管中窥豹”,“为什么背疮会死人?”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背疮?

我们身体表面有汗毛,自然就有毛囊,如果只有一个毛囊及其周围发炎,我们称之为疖子,但是如果几个挨在一起的毛囊一起发炎,这时候我们就称为痈,一般好发于头面、颈部、背部,这种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长在背部的就俗称“背疮”,也叫“搭背”,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今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处理:

第一个阶段:刚开始,单纯的蜂窝组织炎,只是红肿,未化脓。

现在:现在大家的求医意识比较强,都知道有问题,去医院咨询一下大夫,尽早处理,就是没空去医院的,也知道得吃点消炎药。所以一般这种炎症在轻症时的处理:抗生素,青霉素类,50%的硫酸镁湿敷,金黄散、鱼石脂膏外敷等。

古人:先不说古时医疗资源配备比较少,大夫是个稀缺物种,老百姓特别能吃苦耐劳,轻的能忍则忍了,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就能“抗抗”扛过去了。再一个古人觉得背部这个地方比较私密,不好示外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给外人看,也会耽误治疗的时机

而其实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金黄散、鱼石脂外敷都是那时传下来的,再加上相应的草药,一般都能处理。

第二个阶段:化脓。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其实在这个阶段,脓肿的范围远比表现出来的要大,并且这种脓肿一般是向下发展溃烂的。

现代:如下图中。直接切开且长度要超过炎症范围,配合应用抗生素,充分进行放脓,换药。一般都能痊愈。

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又出来,你要真给他背部切个大洞,估计能接受的人不多;至于能接受的,也只是把背部的脓包切个口,把脓液放出来,没能做到真正的彻底打开脓腔,

说到放脓不彻底,其实这里有点恶心,一般我们临床上做这个手术的时候,脓腔之间是有间隔的,类似于蜂巢不完全相通。我们一般会用手指全部抠开,打通彻底放干净(戴手套)。

但以古代的医疗条件,如果放脓时做不到无菌,也会加重感染。

说到这里,以前上课的时候,我们老师曾经说过,如果古代人人都有关羽“刮骨疗毒”的决心,狠狠心把背部脓疮挖干净,未尝不是一种方法,但是……

第三个阶段:脓毒症。

现代:大剂量的抗生素、血滤,虽说死亡率高,但是现在成功率还是不低的。

古代:死亡。


其实归根到底是第一步耽搁了,在古代医学手段能治疗的第一步,因为我们的“能吃苦”“再捱捱”导致本病逐渐发展到不可收拾,以至于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