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针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9-03

目的 观察腹针疗法对于抑郁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抑郁症失眠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腹针组)、对照组(体针组)2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以耳穴贴压疗法作为基础治疗,取穴心、神门、皮质下,方法为用胶布粘中药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每天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每周换药两次,双耳同时施治,8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取引气归元、气旁、气穴、滑肉门穴,其中引气归元均深刺,气穴、气旁及滑肉门均中刺,每次留针30分钟;对照组采用针刺百会、印堂、神门、内关穴,针刺以得气为度,行调气法为主,每次留针30分钟。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每周2次,共8周为一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月随访进行HAMD量表、HAMD睡眠障碍因子分及PSQI量表计分,并按HAMD减分率、HAMD量表积分、PSQI量表积分及HAMD睡眠障碍因子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证侯分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两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总分、HAMD睡眠障碍因子分、PSQI量表总分自身比较,治疗后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两组病人治疗前HAMD量表总分、HAMD睡眠因子分及PSQI量表总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1月随访,两组病人各评分较疗程结束时有回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回升幅度小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治疗后两组HAMD减分率比较显示治疗组29例,其中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72.4%,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28例,其中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42.9%,总有效率为82.1%;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腹针疗法与体针疗法均有改善抑郁症失眠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虽然在治疗抑郁症的总有效率比较方面,腹针疗法疗效和体针相当,但在显效率比较及HAMD量表总分比较方面,腹针疗法优于体针疗法。在对失眠治疗比较方面,腹针疗法显著优于体针疗法。在疗程结束后1月随访统计分析比较中,腹针疗法对于抑郁性失眠症状的疗效维持方面优于体针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