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河之彼岸 2021-09-03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专栏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详细讲解
作者:菲菲老师说语文
8.8币
15人已购
查看

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诗歌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详细笔记。预习复习专用

重难点分析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答: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小结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值得世人学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