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惜:传承千年的游戏,却逐渐被网游替代,是好还是坏?

 wen2021 2021-09-03

和现在孩子不同,古代的儿童有着丰富而精彩,且有益身体的游戏活动。

晋人杜夷《幽求子》曰:“年五岁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欢。”这里面便提到两种游戏,一为拉鸠车,一为骑竹马。

鸠车就是两边置轮可以拉动的斑鸠。

图片

汉代 铜鸠车 河南南阳宗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据考古发现,远在汉代就有了青铜鸠车。

图片

宋代 玉鸠车 观复博物馆藏

图片

宋代 苏汉臣绘《婴戏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期的鸠车是斑鸠的形状,但通过宋代以后文物可见,后世也多用小车来代替。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节选)

“青梅竹马”便源于李白的这首诗。指俩人从小一块玩耍,两小无猜。

图片

骑竹马图

清康熙 五彩四妃十六子图折沿盘(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

图片

清乾隆 剔红百子图挂屏(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

竹马”就是以竹竿做马骑。没有明确的文物出土,我们可在纹饰上一窥究竟。

图片

宋代 苏汉臣绘《婴戏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所显示的是陀螺。基本90后之前的人都玩过这种游戏。

陀螺这种游戏方式何时出现,尚不明确,但通过文物可见,宋代就已经流行了。到了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春场》记载“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争制其鞭……”。这是目前所见最早记录“陀螺”一名。鞭子一抽,锻炼气力。

跳绳也是一种古老的游戏,在《北齐书·卷八》中就写道“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 ”。从文字可知所描写的就是跳绳。可见其历史久远。

图片

儿童跳绳图

辽代 宣化张匡正墓壁画

到了辽代跳绳依然为儿童喜爱。河北宣化辽代张匡正墓的壁画上便绘制了儿童跳绳图。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载:“跳百索:(正月)十六日,儿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索所绊,听掌绳者绳击为罚。”此中所说“跳百索”也就是跳绳,只是称谓有别。

图片

清代 《婴戏图》(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清代晚期《燕台口号一百首》中记载了一首轮跳白索的诗:“轮跳百索闹城阖,元夕烧香柏作薪。络索连环声响应,太平鼓打送年人”。可见到了清代,每逢过年时,儿童跳绳时还会敲打“太平鼓”,来增加节日的热闹气氛。

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珍藏的一幅清代《婴戏图》上可见,在跳绳游戏进行中,另有一童在一旁敲打着鼓。可与文献相互佐证。

图片

清晚期 青花婴戏老鹰捉小鸡图盘

观复博物馆藏

老鹰捉小鸡”是一种风靡亚洲的游戏。这件青花盘的珍贵之处,就是盘心绘画了一幅儿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对于这种游戏的起源很多学者认为和“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佛教故事有关系。

图片

北魏 尸毗王割肉救鸽 敦煌254窟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说,老鹰追杀鸽子,鸽子躲到了尸毗王怀里。为了保护鸽子,尸毗王愿意割自己身上的肉喂老鹰;老鹰说也行,但是必须要和鸽子的重量一样。没想到,尸毗王的肉割光了还达不到鸽子的重量,最后直接坐在了秤上,才和鸽子的重量一样。这时奇迹出现,尸毗王身上的肉完好如初,疼痛消失。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羯摩变的,通过这种方式来考验尸毗王是否有普度众生之心。

在敦煌254窟的壁画上就是展现尸毗王割肉的情景。

其实古代还有很多有意思且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游戏活动。只不过,现在基本被网络游戏所代替。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暴力、色情充斥着儿童的脑海;肥胖、近视蚕食着儿童的身体!难怪被官方媒体称之为“精神鸦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