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高参88 2021-09-03

夏衍旧居位于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夏衍于1949年至1956年曾居住在此。1号楼是沿路原来是教堂,建筑两侧均有半圆形的拱券窗户。现均是徐汇政协用房。

乌鲁木齐南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乌鲁木齐南路178号住宅1号楼民国天平街道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1号楼里侧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坐东朝西为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西面有个大花园,原为教会办公用房,现在系徐汇区政协之友。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旧居于2011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旧居东侧。夏衍于1949--1956年居住在此。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旧居西侧。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
经潘汉年介绍,他在上海见到周恩来,从此以文化人的身份从事抗日统战和新闻工作。8月,《救亡日报》创刊,任总编辑。1940年创作四幕话剧《心防》与《愁城记》。1941年1月爆发“皖南事变”,夏衍撤离桂林赴香港。4月参与创办《华商报》,任社务委员、党支部书记。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受周恩来急电指示组织戏剧界转赴西南各地。1942年4月赴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1944年8月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1947年3月经香港抵达新加坡,向华侨领袖陈嘉庚传达中共中央军政方针,并应陈嘉庚、胡愈之邀请任《南侨日报》主笔。1948年6月,在香港《群众》杂志开设《蜗楼随笔》专栏,在香港参与策动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主任钱昌照起义。还参与策动国民党上海海关关长丁贵堂起义。1949年,夏任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7月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0年3月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8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兼任院长。1953年创作五幕六场话剧《考验》。1955年5月,受潘汉年冤案牵连,在北京被隔离,接受中组部审查。1956年,他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1958年3月将茅盾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改编成电影剧本。1959年9月,《夏衍选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2年4月,影片《革命家庭》获《大众电影》首届“百花奖”最佳电影编剧奖。1963年12月《电影论文集》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电影剧本《烈火中永生》。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1989年10月,夏衍将珍藏的明清以来的中国名家字画94件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1991年1月,他将珍藏的邮票珍品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93年12月,《夏衍》画册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1995年2月6日,夏衍在北逝世,享年95岁。但他那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他留下的众多作品中间所闪烁着的人格风采和人性光芒,是不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的。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北侧入口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建筑在修缮中,用织物遮盖木质楼梯和护手栏杆。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楼夏衍旧居

我的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