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周末/知沪/连载/广告

 青梅煮茶 2021-09-03
黄浦公园园址原是苏州河口的一块浅滩。清同治二年八月十八日(1863年9月30日),英美租界工部局计划改造外滩(今苏州河口至延安东路口)的道路和岸线,工程包括填土以拓宽外滩,整理岸线,在江边辟建人行道,种植行道树。为此,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先后提交了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

克拉克认为,由于苏州河口的特殊地形,在退潮时,苏州河水流和黄浦江水流产生对撞而在河口外形成漩涡,在河口南侧的水流却相对静止,泥沙不断沉淀成滩,这对于安全航行和稳定岸线都不利。为改善这种状况,克拉克建议构筑外滩永久性的堤岸,并在苏州河口南侧的浅滩上填土,变苏州河口的喇叭形为直筒形,迫使苏州河的水流方向和黄浦江一致,这样,就不会在河口出现漩涡,继续形成新的浅滩。工部局董事会同意克拉克的报告,并且打算利用河口南侧的滩地辟建公共花园(公园)。

公园的英文名称为Public Park,中文译名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中国人习称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1936年9月改名为外滩公园,1945年12月21日改名为春申公园,1946年1月20日改名为黄浦公园。公园早期以绿篱与马路相隔,后来逐步修建了竹篱,1924年后建了围墙。约在1932年间,沿黄浦江和苏州河边设置了铁栏杆,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防护墙。

建园初,公园靠两面临江的优越位置和绿化吸引游人,园内除树木花草外,只有一间小温室和一间门房,没有其他园林建筑。当时公园的中部和西部、南部有一些灌木丛,沿江是一条大道,路边植一列乔木,树下为木质长椅。约在同治九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个木结构音乐亭,并安装了6盏煤气灯,除冬季以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此举行音乐会。光绪六年春,在公园入口处用水泥石块砌了一座假山。光绪八年五月,英商上海电力公司对外供电,是年底公园音乐亭安装电灯。光绪十四年,侨民捐资在园南部建喷水池一座,池中为铜铸的两个孩子合撑一伞,水从伞顶端喷射而出。光绪十六年春,拆除旧的音乐亭,新建一个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两边有梯级,四周围以铁链。1936年,园北水池中假山拆除,改装为十二道喷泉。1937年,音乐亭被拆除,仅留石台基。同年在花园之南部,建造木结构的凉棚一座,作游人平时休憩之所,临时又可作音乐亭。

1989年1月11日,公园闭园改建。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体,建塔所需的1100万元资金由全市3700多个单位共99.6万余人捐助。1993年9月27日起公园免费对外开放。(摘编自《上海园林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