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门女婿左宗棠:40岁前一事无成,他是如何成为晚清“战神”的?

 海曲上人 2021-09-03

晚清出现了一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中兴名臣,左宗棠在这批人中最为特殊。

左宗棠早年科举不中,40岁之前可以说一事无成,还不得不去当上门女婿。41岁左宗棠才以师爷的身份开启了自己的军政生涯。

就是这个以师爷起家的左宗棠,最终却成了晚清有名的“战神”,后人对他评价很高,“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为什么左宗棠一个寒门子弟,科举失意者,倒插门女婿,最终却能够成功逆袭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一个40岁之前一事无成,没有打过仗的书生,又是怎么成为晚清“战神”的?

不向科举讨前程

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湘阴的一个衰败地主家庭。

左家在当地也算一个大族,但到了左宗棠这一代家道已经没落,虽有几亩薄田,但是生活也很是艰难。

左家是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再苦再穷,家里孩子总是要读书的,到了年纪便去参加科举。如果考中,就是“货与帝王家”;如果没有考中,要么一直考,要么就去做个私塾先生,这辈子也就绝了出将入相的路子。

左宗棠4岁就在祖父的亲自指导下开始启蒙,六岁时就可以读《论语》,《孟子》,15岁参加长沙府试,考了第二名,20岁就中了举人。

但是,左宗棠在科举路上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此后左宗棠三次上京赶考,结果三次都落榜。意兴阑珊之下,左宗棠也就干脆不再走科举之路。

科举失意,左宗棠的家庭也发生了重大变故。先是长兄25岁就去世,父母不能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先后撒手人寰。到21岁左宗棠结婚的时候,哥哥左宗植又长年在外。

文章图片1

此时的左宗棠家里没有亲朋照料,又家徒四壁,哪里有钱去办婚事,无奈之下他只得入赘女方,做了一个上门女婿。

科举没考上,又做了上门女婿,这让左宗棠多少有些郁闷。但是他的妻子周氏不仅没有看不起他,没有丝毫埋怨,反而写诗鼓励他“清时贤俊无遗逸,此日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重农桑”

有这样理解自己的妻子,左宗棠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左宗棠干脆写下“不向科举讨前程”,宣布自己从此不再参加会试。

封建时代,科举可以说是读书人唯一的上升通道,左宗棠放弃了这个通道,他去做什么呢?

他做了三件事:教书、种田、绘图

教书很好理解,左宗棠要养家糊口,就只能去教书。左宗棠虽然科举考不上,但好歹是个举人。教书育人不在话下。而且他教的也不是普通人,他的学生是前两江总督陶澍的儿子和侄子,工资丰厚。1843年,左宗棠就靠自己教书的收入在老家买了70亩良田,给自己置办了一份家业,过上了悠闲的田园生活。

种田和绘制地图就不是很好理解了,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一个举人去种田养桑,去画地图,在其他人眼里就是不务正业,荒废人生。

那么左宗棠为什么要做这些呢?

原来在科考失意之后,左宗棠逐渐把心思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上转移到了经世致用之学之上。

这样的转变,是有时代背景的。道光朝的清朝国力衰败的起点,程朱理学的空谈迂腐越来越无法跟上时代。与此同时,“经世致用”开始兴起。

所谓“经世致用”其实是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出“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简单来说就是读书人不能只搞四书五经,还要研究对社会和民生有用的实务。

左宗棠时代,清廷的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一批知识分子就再一次提倡经世致用。左宗棠19岁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发现居然在八股文章之外还有另一个知识海洋。此后,他陆续读了《天下郡国利病书》、《水道提纲》等经世致用书籍,开阔眼界之余,也促使左宗棠把经世致用当做自己后来的研究方向。

既然放弃科举之路,左宗棠就更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这个上面了。他给自己选了两个方向就是农业和地理。

教书之余,左宗棠结合自己种田实际写了《朴存阁农书》,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绘制了清朝的国家地图。左宗棠还把视野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和林则徐等人一样“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爆发时,左宗棠虽然远在湖南,但是也很关心战况,研究英军战法,探究西方国家的地理。后来他还写了一本《舆地图说》,总结了自己多年研究军事地理的心得。

这些在世人看来的荒唐之业,左宗棠却沉浸其中,很有干劲。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左宗棠致力的经世致用之学,尤其是地理方面,都为左宗棠在未来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逆袭的第一步

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除了自己有真才实学之外,还需要人脉的加持。

左宗棠有人吗?不仅有,而且都是重要人物。

左宗棠崛起之前,他结识交贺长龄、陶澍、胡林翼、林则徐等人。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在朝中位列要职,而且都提倡“经世致用”。

左宗棠又恰恰是“经世致用”的践行者,所以他和这些人很谈得来,很受这些人的赏识。

贺长龄曾经以“国士礼”对待左宗棠,把家中丰富的藏书无偿开放给左宗棠阅读;

陶澍做到两江总督,在左宗棠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就和他结为儿女亲家。

胡林翼和左宗棠家更是世交,胡林翼不遗余力地向朝廷推荐左宗棠,左宗棠人生的多次重要转折其中都有胡林翼的帮助。

文章图片2

而林则徐正是在陶澍、胡林翼的推荐之下才结识左宗棠。一番长谈之后,林则徐称左宗棠为“绝世奇才”。

这些人欣赏左宗棠,也就很愿意四处宣扬左宗棠的能力。即使左宗棠一直蛰伏于湖南,但是官场上却多有他的名声。

在封建时代,一个读书人放弃了科举,基本就很难再当官了。

左宗棠是个例外,他不仅当了官,还当了大官,做到了两江总督,军机大臣。而左宗棠这一切的起点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师爷。

1852年,太平军兵锋席卷湖南。此时湖南巡抚张亮基手下缺乏懂军事的人才,于是四处招揽。左宗棠的好朋友胡林翼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向张亮基推荐了左宗棠。

张亮基曾经是林则徐的下属,和胡林翼关系也不错。他很早就听说林则徐对左宗棠的评价。为了请左宗棠出山,张亮基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还请左宗棠的另一位好友江忠源帮忙劝说。

左宗棠自然也不甘心做一辈子山野闲人,看到张亮基如此给面子,也就不在推托,加入了张亮基的幕府。

这一年,左宗棠41岁。他人生的新篇章也由此拉开。

所谓幕府,是中国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幕宾也就是师爷,和官员的关系并非是传统的上下级,更像是顾问、参谋甚至师友这样的关系。张亮基就是以宾师之礼对待左宗棠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左宗棠也认可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位东主,他在信中说道:“张中丞明爽果断,与仆情同骨肉,或可相与有成”

左宗棠在张亮基账下,帮助张亮基挡住了多次太平军对长沙的围攻。张亮基升官成湖广总督时,特定把左宗棠也带到了武昌,继续辅佐自己。而左宗棠在武昌更是全面展示了自己全方面的才能,不仅军事,就连民事和吏治,左宗棠处理起来都井井有条。

张亮基对左宗棠越发信任,干脆把所有公务都交给左宗棠管理。此时此刻的左宗棠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高峰——虽然没有官职,只是一个幕府师爷,但是他却是湖广地区实际上的二号人物。

左宗棠也很感激这份知遇之恩,以更加勤勉的工作回报张亮基,他在给女婿的信中这样写道

制军待我以至诚,事无巨细,尽委于我,此最难得。近时督抚谁能如此?

而张亮基对左宗棠的评价是什么?

此君天下才也。办土匪,歼粤匪,以战则克,以守则固,进贤进能激励兵将,以残破之两湖而渐有生气。仆何能为,皆季翁(左宗棠)之力。

一切都是左宗棠的功劳!这已经不是客套话了,如果不是真心佩服,谁会把这天大功劳给推出去。

可惜的是,后来张亮基调任山东,左宗棠不愿离家太远,便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幕府生涯,回到老家隐居。

当然对于左宗棠来说,已经品尝到权力所带来的成就感,又怎么会长期蛰伏呢?后来他又加入了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府。骆秉章和张亮基一样,对左宗棠充分信任,大小事都听左宗棠的。左宗棠实际上又成了湖南的二号人物。

两次幕府生涯,虽然左宗棠没有获得实际的官职,但是名为师爷,却手握大权,他的能力却已经征服了很多人,而且这两段经历也为他日后能够出任地方大员打下了基础。左宗棠的表现甚至引起了咸丰的注意。

上位:全靠打出来

左宗棠的幕府生涯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以至于他私下和友人说

湖南以一方兼支五省,非中丞之知人善任则断不能

左宗棠这番话言外之意就是幸好两任巡抚都用了他,不然哪有今日的成绩?

尽管如此,但是到这个时候左宗棠还只是一个幕府师爷,只是依靠着两任巡抚的赏识才能施展拳脚。在台前的是巡抚这些高官,而左宗棠只能躲在幕后出谋划策。

左宗棠在等,在等一个堂堂正正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关键时刻,又是胡林翼帮了左宗棠。这一次,他把左宗棠推荐给了另外一个湖南牛人:曾国藩

曾国藩是左宗棠生命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当然这两个人后来翻脸是后话。曾国藩先是替左宗棠要来了一个四品京堂候补的身份。虽然只是候补,但是左宗棠相当于终于有了正式的官职,也就有了上升通道的钥匙。

后来,曾国藩又给了左宗棠一个机会:回湖南,招募湘勇,编练军队。

练兵这是晚清文人的又一条上升通道,只不过这条路是高风险高回报,一不小心连命都没了。这条路上的佼佼者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

文章图片3

左宗棠在湖南口碑好,短短一个月就拉起了5000多人的队伍,加上曾国藩补给他的老湘军,号称“楚军”。

而这支军队也就成了左宗棠日后飞黄腾达的根基。

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人都是进士出身,原本就有官身,在官场有基础,带兵不行的话还能去做官,而左宗棠要想更上一层楼,眼下只有带兵打仗这条路。

不仅要打好仗,还要活着,这样才能熬到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左宗棠很努力,也很走远。这个时候的中国大地到处都在打仗,太平军、捻军层出不穷。如果不是这个特殊时期,左宗棠要想通过幕府上位是几乎不可能的。不到两年,左宗棠就在曾国藩的保举之下,做上了浙江巡抚,完成了堪称奇迹的逆袭之路。

剿灭太平军和捻军之后,左宗棠好不容易平定了陕甘,年过六旬的他又被派去收复新疆失地。

而这个时期他自己也先后遭遇了家庭的重大变故,先是爱女殉夫离世,10天之后,陪伴他多年的发妻也离世;隔年,哥哥左宗植也去世。1873年,次女和长子先后去世。

亲人接二连三的去世,让左宗棠饱受打击,同时花甲之年的他身体也大不如前。纵使如此,左宗棠还是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收复新疆的重任。左宗棠深知这一次出征的重要性,能不能打好,事关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为此他不顾自己的病体,亲自率军出征,在他的车驾后面,还跟着一口漆黑的棺材。

文章图片4

这口棺材是左宗棠留给自己的,他已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在左宗棠的激励之下,西征大军依次收复了新疆等多处失地,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左宗棠的官位可以说就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和太平军打,和捻军打,从湖南打到陕甘,从陕甘打到新疆,硬生生地给自己打出了一个“战神”的称号。

纵观左宗棠的人生,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在晚清的政坛之上,有这样一个寒门子弟,没有走科举之路,硬生生地从草根崛起为一代名臣。

左宗棠的人生是大器晚成的代表,40岁之前可以说碌碌无为,41岁开始进入幕府,直到50岁之后才真正爆发。

而之前蛰伏乡野,左宗棠不拘泥于八股,而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问,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左宗棠以他全部的生命之火塑造了民族之魂,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典范。

美国学者贝尔斯在《左宗棠传》中这样评价左宗棠:

他具有真正伟大的灵魂,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一个伟大的管理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在国外知者甚少,在他自己的国家也没有享有应得的威望。倘若他的同胞能够仔细研究他的生平与功绩,就能够获益匪浅。

关于左宗棠彪悍的一生,本文只是写了冰山一角。如果读者对左宗棠这个人和他的那个时代感兴趣,推荐读者可以读一读这本《晚清铁相:左宗棠全传》。

文章图片5

这本《晚清铁相:左宗棠全传》详细描绘了左宗棠从幼年到晚年的点点滴滴,作者为撰写《左宗棠全传》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前人著作,引用书目多达360多种,书中对历史史实的论述引用了大量原文,以证事有所本。

这本《晚清铁相:左宗棠全传》以近代世界格局为经,以左宗棠的家庭、成长、事业、婚姻、家风为纬,以史实为依据,全面描述了左宗棠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立体展现他“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文人情怀,更体现出他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爱国壮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