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战国时代,五章:安土桃山,二攻朝鲜

 金色年华554 2021-09-03



室町幕府灭亡后,信长继续消灭了浅井朝仓两家,迫使伊势国司北田具房将家督让给信长次子织田信雄。他还平定了三好、松永等南近畿势力。不久之后,织田信长在近江兴建安土城,作为织田政权的象征。

天正3年(1575年),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篠城,与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河设乐原展开交战。由于织田一方使用了铁炮等新式武器,造成武田家折损诸多重臣。长篠之战使武田家走向衰落,导致后者于1582年灭亡。武田家衰亡后,信长以近畿为核心,向四周快速扩张。

文章图片2

锦绘:本能寺烧讨之图

事件发生时,羽柴秀吉正在中国地方与毛利家作战。得知光秀叛变后,在5天之内急行军约200公里(史称中国大返还),联合织田家其他重臣击败明智光秀,是为山崎之战,亦称天王山之战。

在决定织田家继承人的清洲会议上,秀吉支持信忠之子织田秀信继位。日后,秀吉逐步击败反对他的其他织田家旧臣。最终,织田信长建立的基业,基本上被羽柴秀吉完全继承。

天正12年(1584年),织田信雄德川家康联合对抗羽柴秀,小牧、长久手之战爆发。德川家康取得胜利,但是羽柴秀吉通过一系列外交策略,笼络了德川家康羽柴秀吉还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筑居城——大坂城。

文章图片3

现在的大阪城天守阁是于1931年根据大阪市民的捐赠再次修建起来的

天正13年(1585年)担任关白一职,次年获赐丰臣之姓,是为丰臣秀吉,并就任太政大臣,奠定丰臣政权。通过纪州、四国和九州征伐,长宗我部氏、岛津氏归降。

天正18年(1590年)在小田原之战中消灭了后北条氏,并使东北大名降服,完成统一日本的壮举。第二年,丰臣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以世袭的方式宣示丰臣政权的稳定。政治上通过太阁检地、兵农分离、惣无事令等政策,为之后江户幕府的发展做了一定的铺垫。

文章图片4

丰臣秀吉

天正20年(1592年),太阁殿下丰臣秀吉为了平息国内土地不足分封的问题,决定出兵攻打明朝。丰臣秀吉向朝鲜提出“假道入明”的请求,却遭到朝鲜国王拒绝。于是,丰臣秀吉决定先并吞朝鲜,再入侵明朝。

同年4月,丰臣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只花一个月便攻陷朝鲜首都京城(今韩国首尔)、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李昖为了击退日军,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很快便派出军队赶赴朝鲜救援。这段期间朝鲜各地出现义军抗战,其中郭再祐高敬命的抗战大大激发了朝鲜军队之士气。

天正21年(1593年)1月,明朝、朝鲜联军以提督李如松为首击退日军将领小西行长,收复平壤,虽在碧蹄馆之战因寡不敌众被日本将领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击退,但后来日军因为宇喜多秀家为首转攻幸州山城时遭遇朝鲜将领权栗的抵抗,损失十分惨重。另一方面,李如松改变策略,焚烧日军粮库,日军被迫退至釜山。除此之外,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亦率领朝鲜水军击退日本水军,日军在海陆受挫的情况下被迫和明朝议和。

文禄4年(1595年),文禄之役在两方议和下结束。

文章图片5

描绘日军在釜山登陆情形的朝鲜画卷・釜山镇殉节图

庆长2年(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鲜,庆长之役开始。

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鲜,首以明末名将麻贵,与日军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战。朝鲜水军在开战初期被日军击溃,迫使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日军。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主帅来岛通总,使局势开始扭转。

庆长3年(1598年)7月,在两军对峙之际,太阁丰臣秀吉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日军在五大老的决议下开始撤退。

同年11月,明、朝鲜联军又于露梁海战截击大败日军,虽然李舜臣在与岛津义弘交战中中弹而亡,但日军因为遭受重大损失,最终退兵撤退回国,庆长之役结束。

文禄・庆长之役中,丰臣氏及参与战斗的大名消耗了极大的财力,而德川家康由于留守日本本土,并未参战,因此实力得以保存,为之后取代丰臣氏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