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珐琅彩精美绝伦

 新用户99079681 2021-09-03

  珐琅彩瓷材料成为当时清宫的重要物资,提取时都要严密监控,而在彩绘过程中更是不能马虎,以免绘制失误造成资源浪费。直到雍正六年这样的情况才得到彻底改观,宫廷造办处自行提炼珐琅颜料成功,珐琅彩瓷器烧制受颜料制约窘境得到彻底根除。从内务府档案记载可知,雍正六年造办处在仿制出西洋“白、黄、浅绿、亮青、蓝、松绿、黑”等原有九种颜色外,又增添了“淡松黄 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等十多种颜色,不仅摆脱了对西方颜料的过度依赖,新色泽的加入,极大丰富了彩瓷绘制色彩表现,画面更加生动传神。

  

  雍正珐琅彩瓷烧製过程中,彩绘纹样和写款的工序几乎都在造办处中完成。以蓝色珐琅料在作品底部书写「雍正年製」四字款识者,属于清宫料款组,代表它们绘烧于造办处。

  在珐琅彩诞生之前,明清两代的宫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镇烧造后运至北京。而珐琅彩则是在景德镇先挑选最为优质的素器,运到清朝的宫廷造办处,再在清宫造办处由宫廷画师绘画后进行第 二次烧造。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所制瓷器大多为盘、碗、杯、壶等适合把玩的小件器物,不见大器。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据说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宫廷造办处的匠师将景泰蓝的画珐琅技法成功的移植到瓷胎上而创造的一种新瓷器品种。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 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现在景德镇仿古瓷制作者在仿制珐琅彩瓷上遇到的最 大难关可能要数绘画。科学技术逐渐发达,瓷器的胎土、釉水、色彩都可能根据材料科学分析获得的各种元素含量进行科学配方,达到满意结果。但绘画与科学技术关系并不密切,完全是绘画者水准的体现,当工笔绘画精细程度要求越高,其差距越能体现出来。雍正后期与乾隆前期的画珐琅工笔绘画质量、精妙程度在整个珐琅彩瓷制作史上尤为突出,因此仅绘画方面足以使仿者望而却步。

  

  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 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

  珐琅彩用的瓷胎都是素胎,瓷质细润,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所烧器型多为碗、盘、杯、瓶、鼻烟壶等日用的小瓷件,或是一些动物摆件。因而多为小件瓷品,过一尺的则十分少见。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