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巳节,让我们祭拜书法之神

 萍胡秋月 2021-09-03

图片


上巳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以祈福除病为主题。古代以干支纪时,年月日都有对应的干支,汉以前规定上巳节为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说文》“巳:已也”,古代“巳”通“已”,有停止、消除的意思。“上巳”这个名称含有消除疾病的意思。

上古信神,崇巫术,医学尚未发达,人们在季节变换时易得各种疾病,于是到水边祭祀,用草药沐浴,以除病祈福。周朝时,“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一种制度,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现在疫情尚未消除,我们也不妨过一个传统的上巳节,寄托我们的祝福和祈盼。
上巳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论语》有一个著名的章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上巳节的景象。行书第一神品《兰亭集序》也是诞生在上巳节。

图片

唐冯承素双钩摹本
今天,提起上巳节,自然想到兰亭。大王书风引领书坛几千年,不仅仅是帝王的青睐而已,右军法帖各不相同,蕴藉中和,佳处比比皆是,临摹时总是为其深藏之玄妙所折服。
但是书法之美只有这一种吗?只要回溯一下书法史,我们就会发现金文的质厚,简帛的率真,秦篆的整饬,汉隶的朴茂,砖瓦民间书体的烂漫……书法作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艺术,能让你用感性与抽象相结合的方式来找到自我,表达自我。尤其是当代社会,文明高度发达,成人后,道德、制度的规范约束,让我们的思想不敢伸展,天马行空仿佛只属于孩童。曾翔老师课上就经常启发我们要在书写中找到自己,但是这把打开自我精神宝藏的钥匙只有你自己才能配置。

历代书家都会临习《兰亭序》,发源不二,差别无多,书法的归趋是求新,以下是王炳建老师使用各种线质从新表现的作品。

图片
行书

图片

篆书

图片

隶书

图片

楷书

王炳建老师上巳日书兰亭序

近日王炳建老师创作班第二课给我们分析了线的丰富性,并布置了课业。课业内容为:

1、以写意方式,运用各种不同线质,不同笔法,如破笔法、复笔法、倒插笔等,完成一张金文小品。

2、相同方式创临,完成一幅金文族徽小斗方。

3、离开文字,只以不同线形组合,完成一幅图形作品。

第一二项课业因为有五体班的基础,感觉不难。但是第三项作业,我迟迟没有下笔,感觉没有信心,但是就和创作诗文一样,心里一直在酝酿、生发,等待汇集喷涌的那一刻。终于在二月晦日我开始动笔,三月朔日调整完成,用八幅不同的线质作品,构成了一幅大的创作。(见文后视频)脱离文字的束缚,只关注线条,很多意外的形态生发了。悠遊于心灵与水墨之中,这种愉悦是任何他人都无法给予的,也算是上巳节我祭拜书法之神所奉献的一份菲薄的礼物吧。

图形创作的同时,还用古文写了一篇书法理论习作。不揣谫陋,发布于此,疑义相析,期待方家指正。
《习书录▪庚子二月晦日》

二月十八日入王师创作班。第二周,师授线法,所示书作线质多态,澜翻不穷,始晓曾师新展之虫书,离绝字形,唯探线质,其意趣之所在也。

比来习诸体,既知镂于金石者可得理意化,墨迹实临者须斤斤计较,今课业一二为金文小品与族徽,理同于前,操之甚易也。课业三为线形组合,超脱文字,须纵心生发,迟回数日,犹未下笔,何其难也。
今日始执笔,浩然涂抹,奇异相合,直曲相趋,心得纵,纸生幻,有稚童涂鸦快意。忆去岁在纽约,见克林特画作,吾与之嘘吸相通矣。忽悟世间万物,皆线所生,唯态不同耳。自然之线,和;人为之线,僵。和则生,僵则死。夫造物主,实美之至圣也。
书乃文字纸墨相遇,今之课业离文字之形,唯线条之运,与绘事无异矣。今线虽含情,而无文字义蕴,焉得心绪共鸣?故情寓于文,文依于线,字以达情,线以抒性,线字和合,性情通达,始足谓为书矣。若唯线构,虽具象,不足以宣精神。呜呼。唯我华夏之字,赋线以神,镂之金石,书之竹帛,子子孙孙,传之无穷。
虽然,师之课业宁无用之物耶。庄子云无用而有其大用。凡人习书,易拘字形,规矩端正,不得淋漓。然物各有性,唯自抒己怀,异他出新,方会其乐。书史留名者,皆如是也。至我辈,书非日用,创新愈难,亦步亦趋,永掩古人影下,宁不愧邪。今师课业,其旨在冲决禁锢,书我性情,而无穷生新欤?

图片


今日早起,沐浴更衣,编写此文,以履上巳之节,以敬书法之神云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