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02章 修身》 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很难获得成功。 2.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18章 非攻(中)》 君子不用水来当镜子,而是拿别人来当镜子。用水当镜子可以看到的是容貌,而用人当镜子则可以知道对错。 3.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墨子·01章 亲士》 好弓难以拉开,然而可以射得高射得深;良马难以驾御,然而可以负重行远。 4.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墨子·02章 修身》 一件事情都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就不必去操持其他的事情;一个事例都不明白,就不必去追求见多识广。 5.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墨子·16章 兼爱(下)》 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把桃子投给我,我用李子回报你。 ![]() 6.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01章 亲士》 所以,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7.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02章 修身》 士人虽说要有学问,但是,能把学问用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 8.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墨子·01章 亲士》 好的弓不容易拉开,但是能射的高扎的深;好马虽然不好驾驭,但是可以背负更多的东西跑更远的路;贤良的人才不好驱使,但是能够使国君更加受人尊敬。 9.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01章 亲士》 长江、黄河的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千镒的裘皮大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纯白皮毛做成的。 10.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49章 鲁问》 钓鱼人躬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 ![]() 11.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墨子·01章 亲士》 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 12.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 ——《墨子·02章 修身》 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 13.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02章 修身》 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 14.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墨子·32章 非乐(上)》 百姓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吃的,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劳动的人得不到休息。 15.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02章 修身》 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 ![]() 16.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墨子·50章 公输》 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17. 近者不亲,无务求远 ——《墨子·02章 修身》 自己身边的人都不去亲近的话,就不必招徕远方的人了。 18. 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 ——《墨子·47章 贵义》 贫穷的人家学富有的人家那样的吃穿用度,吃好的,穿好的,那用不了多久这个人家就灭亡了。 19.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02章 修身》 源头混浊,水流不能清澈;行为无信,名声必然败坏。 20. 口言之,身必行之。 ——《墨子·48章 公孟》 嘴上说的,一定要做到。 ![]() 21.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墨子·44章 大取》 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 22.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06章 辞过》 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 23.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墨子·02章 修身》 一种善行没有内心的支持就不会长久,一种行为如果得不到自身的了解就无法树立。 24. 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墨子·02章 修身》 举一个例子尚且不明白,就不要追求见多识广。 25.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墨子·02章 修身》 所以君子努力做事就会日渐强大,安于嗜欲就日渐苟且,恭敬庄重就日益繁盛。 ![]() 26.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墨子·05章 七患》 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发的事故。 27.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墨子·04章 法仪》 天下的一切事物不可以没有标准,做人要有做人的标准,即原则;做事要有做事的标准,即规则;治国要有治国的标准,即法则。不遵循一定的标准而能成事者,自古以来是没有的。 28.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墨子·04章 法仪》 爱戴和有利于别人的,天一定会降福于他。仇视和残害别人的,天一定会降祸于他。 29.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15章 兼爱(中)》 互相有爱,能够都得到利益。 30.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墨子·08章 尚贤(上)》 不义的人不能让他富裕,不义的人不能让他显贵,不义的人不能给他信任,不义的人不使他接近。 ![]() 31.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12章 尚同(中)》 凡是于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帮助它兴办起来;凡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 32. 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墨子·48章 公孟》 你连自身都不能管理好,怎么能管理好国家的政事呢? 33. 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墨子·05章 七患》 仓库里没有积蓄备用的粮食,就无法对付灾年的饥荒。 34. 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47章 贵义》 大义,正义比生命还可贵。 35.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墨子·04章 法仪》 效法的对象不仁,则不可以效法他。 ![]() 36.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墨子·05章 七患》 仓库中没有储备的武器,即使是有真理和正义在手,也不能去征讨叛逆和不义。 37.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16章 兼爱(下)》 爱护和尊敬别人的人必然被人爱护和尊敬,而厌弃和憎恶别人的人也必然被人厌弃和憎恶。 38. 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墨子·09章 尚贤(中)》 听听他们的言论,看看他们的实际行为,考察他们所具有的才能,谨慎地授给官职。 39.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墨子·02章 修身》 治丧虽然有丧礼,但是哀悼是其根本。 40. 勇,志之所以敢也。 ——《墨子·40章 经(上)》 具备勇敢之心是敢作敢为的基础。 ![]() 41. 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 ——《墨子·46章 耕柱》 世俗的君子,如果他很穷你却说他很富,他就会发怒;如果他不义你却说他有义,就很高兴。 42.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墨子·02章 修身》 所以,根基树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叶。 43.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墨子·13章 尚同(下)》 作为君主管理政事,能得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能治理好,得不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社会就会发生动乱。 44. 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 ——《墨子·05章 七患》 一个国家连三年的储粮都没有,可以说这个国家已经不属于它自己了。 45.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 ——《墨子·09章 尚贤(中)》 贤能的人就推举提拔他,不贤的人就不用或废弃他。 ![]() 46.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32章 非乐(上)》 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做下去,不利于别人的事就停止不做。 47.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墨子·10章 尚贤(下)》 有力气的赶快助人,有钱财的努力分人,有道的人勉力教人。 48. 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墨子·07章 三辩》 所以,音乐越繁复,治国的成绩越少。因此来看,音乐不是用来治理天下的啊! 49.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墨子·05章 七患》 粮食是国家的宝贝,军队是国家的利爪。 50.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墨子·26章 天志(上)》 顺从天意的政治是以义服人的政治,违反天意的政治是以力服人的政治。 ![]() 51. 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 ——《墨子·47章 贵义》 现今的士人用身于世,还不如商人使用一枚钱币时谨慎。 52.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08章 尚贤(上)》 当官的没有永久高贵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终身低贱的,谁有才能就选拔谁,谁无才能就罢免谁。官员责在施政,施政要有才能,谁有才能就选拔谁当官,民可以为官;谁没有才能就罢免谁,官可以为民。 53.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墨子·39章 非儒(下)》 官吏放弃管理就会发生动乱,农事抓得不紧,误了农时就会带来贫穷。 54.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墨子·35章 非命(上)》 有道义的人在上(执政),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 55.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15章 兼爱(中)》 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 56. 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墨子·47章 贵义》 用鸡蛋来碰石头,把这世界上的鸡蛋都碰完,石头也还是原来的石头,不会被摧毁。 57. 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 ——《墨子·01章 亲士》 怎么会有不用同道的人而只用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的道理呢? 58. 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 ——《墨子·04章 法仪》 所以说百工干事,都有法规可以衡量。现在大道治理天下,其次治理大国,却没有法度来衡量,这就是还不如百工聪明了。 59. 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墨子·01章 亲士》 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则国家就危险了。 60. 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墨子·01章 亲士》 所以,即使做很困难的事情,也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没听说过想达到自己的愿望,而能回避困难的。 ![]() 61. 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墨子·04章 法仪》 关爱别人因而得福的人有,而憎恶别人残害别人因而得祸的人也是有的! 62.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墨子·01章 亲士》 最上的是不遭失败,其次是失败而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使用士民。 63.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墨子·46章 耕柱》 我认为对古代好的东西要阐述奖惩,对现在好的东西要创造,不过是希望好的东西越来越多罢了。 64.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16章 兼爱(下)》 仁人的事业,应当努力追求兴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65.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08章 尚贤(上)》 崇尚贤能的人,是为政的根本。 ![]() 66. 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 ——《墨子·05章 七患》 赏赐并不能让人欢喜,责罚也不能让人畏惧。 67. 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 ——《墨子·36章 非命(中)》 天下人都说是他们的努力啊!必定不会说:“我见到了命。” 68. 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 ——《墨子·06章 辞过》 以这样奢侈的国君,去统治那些爱好奢侈的臣民,想要国家不动乱,是不可能的。 69. 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墨子·04章 法仪》 所以,父母、老师、国君三者,都不能当作做事的法度。 70. 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 ——《墨子·04章 法仪》 因此可以知道,天是希望人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而不希望人们互相憎恶、互相残害的。 ![]() 71. 可誉而不誉,非仁也。 ——《墨子·46章 耕柱》 该称颂的却不称颂,这就是不仁。 72.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 ——《墨子·02章 修身》 亲戚都不能依附自己,那就无须追求操心其它外交了。 73. 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 ——《墨子·03章 所染》 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行事合理来自于受到的熏染得当。 74.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墨子·01章 亲士》 所以江河不嫌弃小溪的水来灌注,就能汇成巨流。被称为圣人的人,不推辞难事,不违背物理,所以能成为天下的大人物。 75. 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 ——《墨子·26章 天志(上)》 关爱别人,这是最为博大的;使别人受益,这是最为深厚的。 ![]() 76. 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 ——《墨子·06章 辞过》 所以,国家的钱财不足以来应付饥荒,救济孤儿寡妇,这样,国家就贫困,百姓就难于治理。 77.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 ——《墨子·49章 鲁问》 现在如果送给别人很少的东西,却希望人家回报很多的东西,那么,人们就会怕你再送东西给自己了。 78. 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墨子·22章 节用(下)》 所以说兴起天下的大利,除去天下的公害,而使国家百姓不能得到治理的,从古至今还不曾有过。 79.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墨子·15章 兼爱(中)》 凡是天下的祸患,掠夺与怨恨,之所以能出现,原因就在于人们不相爱。因此,仁义的人认为这是不对的。 80.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墨子·02章 修身》 君子作战虽然布阵,但还是以勇敢为本。 ![]() 81. 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 ——《墨子·36章 非命(中)》 过多地粉饰命定之说,用来教育广大的愚昧朴实的民众。 82. 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 ——《墨子·21章 节用(中)》 古代圣王因为看到凶禽狡兽残害人民,于是教导百姓带着兵器走路。 83. 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 ——《墨子·05章 七患》 把百姓的力量都用在无用处的事上,把财宝白自地用来赏赐无能的人。 84. 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墨子·49章 鲁问》 所以大国攻打小国,那是互相残害,大国的错误必然反过来使其本国受害。 85.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墨子·15章 兼爱(中)》 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 ![]() 86.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墨子·08章 尚贤(上)》 君上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奉事君上的,只有一种途径。 87. 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 ——《墨子·05章 七患》 所以,在收成好的年头,百姓就仁义善良;遇到荒年,那么百姓也会吝啬而凶恶。 88.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墨子·08章 尚贤(上)》 所以,掌权者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聚集天下的贤良之士罢了。 89. 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 ——《墨子·48章 公孟》 教人学习却坚持有天命的观点,这就好像叫人包起头发来却又去掉了他的帽子。 90. 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 ——《墨子·天志(上)》 做轮子的工匠用圆规和直尺来测定方和圆的形状。 ![]() 91.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墨子·11章 尚同(上)》 天下的老百姓如果都向上统一于天子,而不向上统一于天的意志,那么灾祸就还没有完全离去。 92. 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墨子·20章 节用(上)》 而是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去掉那些无益于实用的东西,这就足够使国家的财利增加一倍了。 93.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08章 尚贤(上)》 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 94. 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墨子·48章 公孟》 这是数着别人契上的齿数,而以为自己很富有。 95. 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 ——《墨子·22章 节用(下)》 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对于厚葬久丧的是非利害,大多疑惑不定。 ![]() 96. 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墨子·25章 节葬(下)》 就好像让人伏在剑刃上,而期望他能长寿一样。 97. 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 ——《墨子·26章 天志(上)》 并且义是用来匡正人的。不能从下正上,必须从上正下。 98.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墨子·32章 非乐(上)》 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人才能生存,不依靠自己的力量人就不能生存。 99. 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 ——《墨子·31章 明鬼(下)》 即使鬼神不存在,这也可以用来聚集众人来欢乐,使得邻里亲近。 100. 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 ——《墨子·48章 公孟》 他们的服饰不同,他们的行为确是一样的。 ![]() 101. 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 ——《墨子·21章 节用(中)》 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行了。 102.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墨子·08章 尚贤(上)》 按品德安排官位,按官级担任相应的职务,按功劳评定奖赏,按功劳大小来频发俸禄。 103. 出政施教,赏善罚暴。 ——《墨子·37章 非命(下)》 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104. 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墨子·22章 节用(下)》 衣食是人们活着的时候所需要的利益,尚且要有一定的节制;埋葬是人们死后所需要的利益,为什么就单单在这里没有节制呢? 105. 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 ——《墨子·49章 鲁问》 希望处于高官厚禄的人可以让贤,财物多的能够分给穷人。 ![]() 106. 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墨子·05章 七患》 所以从前的贤君按照农事来生财,巩固根本并节约用度,财务自然就丰足了。 107. 君实欲民之众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 ——《墨子·06章 辞过》 国君若真的希望人民多而不希望人民减少的话,如果要蓄养姬妾,就不能不节制。 108. 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墨子·32章 非乐(上)》 如果因为这些而损害夺取人民的衣食之资,仁义的人是不会去做的。 109. 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 ——《墨子·22章 节用(下)》 已经获得的财产,都拿来埋掉了;丧后本当产生的财产,又被长时间的禁止所消除。 110. 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 ——《墨子·22章 节用(下)》 现在的孝子为双亲谋划,将怎么样呢? ![]() 111. 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墨子·22章 节用(下)》 仁者为天下谋划,就象孝子给双亲谋划一样没有分别。 112. 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墨子·49章 鲁问》 如果能鼓动天下人达到义,那么我的义岂不就更加发扬光大了吗! 113.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墨子·16章 兼爱(下)》 又如,做国君的不仁惠,做臣下的不忠诚,做父亲的不慈爱,做儿子的不孝敬,这又都是天下的祸害。 114. 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墨子·15章 兼爱(中)》 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115.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 ——《墨子·02章 修身》 名誉是不会轻易简单得到的,荣誉也不能靠欺诈伪装来赢得。 ![]() 116. 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 ——《墨子·48章 公孟》 智慧的人一定衡量自己的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然后再进行实践。 117.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墨子·49章 鲁问》 根据自己的肚量吃饭,根据自己的体量穿衣。 118. 备者,国之重也。 ——《墨子·05章 七患》 战略防备是国家的重要事务。 119. 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 ——《墨子·06章 辞过》 凡属劳民伤财而不没有利益的事,人民是不会做的。 120.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墨子·03章 所染》 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 ![]() 121. 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墨子·01章 亲士》 即使是慈爱的父亲,也不会喜爱不成器的儿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