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案

 柴胡黄芩图书馆 2021-09-04

患者代某,女性,45岁,已婚,承德市地质514队工人,于1998年4月30日就诊(戊寅年丁巳月戊申日)。

患病至今已20年,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每晚人睡时烦躁,自觉双腿自膝以下感觉异常,双腿无法正常置放,仰卧、侧卧、伸直或屈曲双腿均感不适,其难受的程度严重,影响入睡,必须站立或踞坐人睡,或反复走动不安,每年如此,春、夏、秋三季日日难安,人冬后则消失,来年又发,患者痛苦异常,多方求治,曾应用镇静、安眠、安定类、抗焦虑药物、谷维素、神经营养剂等治疗(具体用药、剂量、时间等情况不详),也应用过养心安神、养血之类中成药及针灸、理疗等治疗均无效,乃于今日来我院门诊求治。

患者自诉去冬无事,现春季又发,每于临睡前自觉双腿膝关节以下麻木、蚁行感,渐有烘热感自双腿上冲心下,烦躁不安,难于入睡,只能下床反复行走,或站立、踏步,或踞坐,无论左右侧卧、仰卧、俯卧、伸腿或屈腿均感不适,捶打双腿、揉搓或垫高双腿均不能适应,严重影响睡眠,痛苦不堪,白昼则上述症状全失,形如常人。查患者发育及营养状态正常,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所见。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临床考虑为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辨证为阳不入阴、阴阳失和、气机逆乱、心神不宁。治当敛阴缓急、行气解郁、安神除烦之法,以大剂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如下:生白芍40克,生甘草12克,郁金30克,石菖蒲30克,黄芩12克,川芎10克,沉香6克,降真香10克,青皮12克,葛根30克,川牛膝10克,蝉蜕15克,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远志10克,3剂。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于一处,分早晚2次温服,并嘱忌食辛辣、调畅情志、放松心情、劳逸适度。

二诊:服药后,晚间烦躁稍减,余症同前,乃守上法不变,于方中加炒栀子10克以助清心除烦,嘱其连服15剂。

三诊:又服15剂后,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心情舒畅,夜能安睡,自谓20年来首次如此,欣喜非常,乃嘱其原方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药后病愈,经追访自春至夏,直至秋季,病未再发,疗效满意。按语:不安腿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如蚁行感、蠕动感、烘热感、刺痛感等,迫使患者通过改变体位、走动或用手揉搓,捶打肢体以缓解症状,而多项检查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个别人病情严重的可。累及到上肢,由于患者夜晚入睡困难,造成睡眠质量下降,造成白天出现困倦、记忆力下降、精力不集中等。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人体代谢产物异常堆积、体内毒素蓄积,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障碍而刺激了肢体局部所致,与遗传和年龄因素有一定关系。本病虽对人体健康无直接损害,但从临床角度来看,对病人的身心损伤是很严重的。

不安腿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但临床表现方面有类似的论述,如《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行,…臣出而风吹之,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厥气生足愧,愧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比较形象的描述了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又《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清·陈士铎《石室秘禄》云:“如人手足痛者,人以为脾经之热,不知非脾也,乃肝木之郁结也,散其邪气,则手足之痛自去。….盖肝木作崇则脾不敢当其锋,气散于四肢,结而不伸,所以作楚。”又云:“两腿酸痛,此湿气入于骨中,而皮外无湿也。”综合而论,辨治之法从肝、肾入手,温经、活血、行气、开郁、化湿、宁神、定志等应临证择之。本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乃女性,病久,春、夏、秋三季发病,唯冬日不发,且发病季节均在入睡时出现,白昼如常人,故辨为阳不入阴、阴阳失和,每于夜间阳气浮越于外,阴不敛阳、燥扰不宁、气机失其调达,气血为之逆乱,上扰心神,故用大剂芍药甘草汤以敛阴缓急,葛根生清阳,川芎上达头目,下行血海,配郁金、菖蒲舒郁而调畅气机,黄芩清上,牛膝下行,再以沉香、降香、青皮降其逆气,舒调气血,一味蝉蜕,原可治小儿夜啼,现用为定惊除燥,枣仁、夜交藤、远志安神定志。3剂后使躁扰稍减,又加炒栀子以清心除烦,又用30剂而收全功,20年沉疴短期得以清除,观察追访近一年无复发,乃中药用于本病的一次大胆尝试,值得今后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