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象气候】厄尔尼诺又来了

 大泥湾地理志 2021-09-04

       中国气象局几天前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的ENSO监测和预测信息,2017年10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于2018年4月结束之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上升,预计于2018年秋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可能在冬季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对我国秋冬季气候产生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到底指什么?怎么又出来一个拉尼娜事件?它和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吉奥格拉菲今天来给大家简单解答一下。

       海洋面积广阔,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储存了大量的热量,对于世界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表层海水由于受到盛行风等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大规模有规律地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海洋和大气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比如热量交换等。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厄尔尼诺现象就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一个例子。

       厄尔尼诺这个词来源于西班牙语(El niño),意思是圣婴。太平洋东侧的秘鲁寒流使得秘鲁沿海地区成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但在某些年份,秘鲁渔民发现海水水温会出现异常,导致鱼汛受到影响。由于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渔民们就称之为厄尔尼诺,意思是“圣婴降临,情况有变”。这个略带一些宗教色彩的名字就这样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地区,大致范围如上图所示。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也就是印度尼西亚这一侧的海水表面温度超过28℃,上升的暖湿气流使得东南亚地区气候比较湿润。表层的南赤道暖流由东向西运动,东太平洋也就是秘鲁沿海这一带的底层海水上涌,大量营养盐被带到海水表层,形成渔场。相应的,海水温度较低,下沉气流使得沿岸地区干旱少雨,出现了大片沙漠。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风力减弱甚至方向发生反转,导致表层的赤道暖流向东流动,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底层海水上涌也受到抑制,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而西太平洋地区由于下沉气流变得非常干旱,严重时还会发生旱灾。

       拉尼娜也来自于西班牙语(La Nina),意思是圣女。因为这种现象与厄尔尼诺恰好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上述地区会出现和厄尔尼诺完全相反的情况,因此拉尼娜现场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它是指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反常下降的现象,会使得上面正常年份的情况加剧,即东太平洋更加干旱,而西太平洋更加湿润。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但拉尼娜的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低,且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不仅会影响上面提到的赤道附近地区,还会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上图简要显示了由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而受到影响的区域。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也会影响到中国,2008年我国南方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就是拜拉尼娜现象所赐,去年冬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雪也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容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我国近百年来比较严重的洪水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今年厄尔尼诺又来了,预计我国秋冬季气温偏暖为主,降水以南方地区为主。进入秋季,影响我国的台风个数可能较常年偏少,但强度可能比较强。看样子这个冬天还是可能会出现下面这张图的情况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