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地理】冬奥会举办地的秘密

 大泥湾地理志 2021-09-04

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夏慕尼举办,到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将是第24届冬奥会,北京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也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

在过去23届冬奥会中,举办城市只出现在三个大洲的12个国家。通过上面的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冬奥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举办次数最多的是美国,共有四次。作为奥林匹克发源地的法国举办过三次。瑞士、挪威、意大利、奥地利、日本、加拿大各举办过两次。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冬奥会的举办地都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冬奥会需要雪嘛,肯定得在特别冷的地方,但实际上冬奥会的举办地选择是很有学问的。

冬奥会共15个大项,可以简单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冰上项目的比赛场馆都是室内场馆,对于举办地自然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北京赛区除新建国家速滑馆一座竞赛场馆外,将改造2008年奥运会的8座场馆以承担冬奥比赛任务,比如“水立方”将会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场馆。

但是雪上项目对于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就相当苛刻了。其中,高山滑雪、雪橇、雪车等项目要求场地落差要大,比如高山滑雪一般要求场地落差要达到800~1000米,因此这类项目往往选择在山地举行。奥地利滑雪小镇因斯布鲁克、意大利的都灵、瑞士的圣莫里茨都是借助阿尔卑斯山脉的地形优势,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和卡尔加里冬奥会分别依托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俄罗斯的索契如果不是因为毗邻高加索山脉可能都不会进入申办城市的候选名单,2022年冬奥会这些项目的赛场位于延庆区小海坨山南麓。

北京张家口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场地规划建设7条雪道,依托海坨山天然山形规划建设,全长21公里,约900米落差,3000多米坡面长度的天然地形优势,天然“山石”作为赛道主要要素,这一特色及赛道本身的难度将确立延庆海坨山滑降赛道在世界高山赛道中的地位。

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时速超过130公里/小时,专业性强,极具观赏性,有“雪上F1”之称。赛道在弯道数量、赛道长度、速度、难度、趣味性、安全性、展示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一般在山间谷地处建设。

而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单板滑雪等项目对于雪量雪质的要求很高,如越野滑雪场地要求尽量选择森林地带等多变地形,线路宽度应达到4-5米,雪面要经过机械或人工捣固、踏压,厚度至少10厘米。雪量小、雪质太软或太硬都不符合要求。因此这类滑雪项目的场地一般都选在降雪量大的地区。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由于纬度较高,雪量充足,雪质高,且地形起伏比较适合开展越野滑雪等项目,因此成为冬奥会该项目的绝对霸主。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越野滑雪比赛就因为雪量和雪质的问题备受争议。

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专业性强,普通民众参与的难度相对较大,赛后场馆的利用程度相对偏低。举办一项国际性的大型赛事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旅游产业的成熟度以及综合接待能力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冬奥会的办赛成本非常高。之前的冬奥会都是在发达国家举办的,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在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夏奥会场馆资源的基础上,2022年冬奥会的办赛成本将大大缩减。

听了吉奥格拉菲的讲述,你该明白了冬奥会举办地的选择并不简单,既要位于中高纬度而具备合适的气温,还要足够的雪量和高等级的雪质以满足越野滑雪等项目的高要求,还得有落差上千米的山地才能建设奥运会级别的高山滑雪、雪橇雪车的赛道。光有这些还不够,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强大的接待能力和完善的赛事保障对于举办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更高。

中国冰雪项目开展时间不长,但已经是冬奥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冰壶、单板滑雪等项目上摘金夺银。我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冬奥会,很多项目看不懂甚至完全没听说过,有空先去身边的雪场冰场试一下,看看冰雪比赛,等到2022年,在家门口的冬奥会努力成为一个专业的冰雪项目观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