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文化概论》 思维导图
2021-09-04 | 阅:  转:  |  分享 
  


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第四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一节中国文化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文化的交汇
中外文化的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
第一次大交汇
提出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
印度佛教传入与中国化过程,
重要思想
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
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世界新型文明的主要潮流,
却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对话,综合创新宋明时期,程颐、程颢、朱熹等
新儒学派将印度佛学与易、老、庄
三玄相糅合,产生中国封建社会
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
第三节中国文化发展的
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
日本拥有的佛学巨典《大正藏》
沈寿康发表的《匡时策》
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
古典哲学、史地、音乐、美术等
全盘西化,出于1929年
胡适《中国基督年鉴》
中外文化的
第二次大交汇
五六十年代是新入学的鼎盛时期
利玛窦,来华意大利传教士,
儒学现代复兴=中国文化复兴
初在广州传教、学汉语,后到北京
第二节中国文化对
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国物质文化
对世界的影响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沟通中西文化
古希腊人称中国为“赛利斯”,
意思是产丝之国
中国制度文化的
世界的影响
文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军功爵禄制
两汉:察举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明清:科举制
葡萄牙传教士科鲁兹著
有《中国游记》,对中国
科举选士之法推崇备至
中国精神文化的世界的影响
休谟评价:“孔子的门徒,
是天地间最纯正自然神论的学徒”
朝鲜:新罗精神
日本:大化改新
“儒学文化圈”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
国家深受中国本土
儒家文化的影响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9984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