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酸甘化阴,抑肝止泻

 医林探客 2021-09-04

2021.9.2,L男38y,长期熬夜夜餐,自诉右侧胁肋间隐胀痛半月,无叩击痛,不拒按,外柔亦无缓解,心烦易怒,20岁时患过肺结核后治愈,5天前去附二医ct、b超查肺肝胆无异常。刻下:右侧胁间隐胀痛半月,无叩击痛不拒按,心烦易怒,晨起口咸感,大便不成形日2-3行;舌质黯红、苔薄燥,左脉弦滑细数,右脉大于左脉。

分析:肝郁气滞(右胁,弦脉),郁而化火(心烦易怒、脉弦细数),大便不成形日2-3行(肝木犯脾),口咸(味咸应肾,肝肾(乙癸)同源、肝阴不足则肾阴亦亏。治疗:疏肝清肝养阴。方用:四逆散+金铃子散+丹皮、木瓜、乌梅,重用白芍20g。

自评:用白芍、木瓜、乌梅,一可抑肝,二可柔肝止泻,三可酸甘化肝肾之阴、肝肾阴水足者肝火自清。

其他参考

   1、   朱良春的抑肝止泻医案

2、抑肝止泻成药,当急性腹泻,用了午时茶、枫蓼肠胃康、诺氟沙星仍溏泄,肛门内膜燥痛时,当用绿梅止泻颗粒。

4、徐景藩医案

八十五、酸甘敛阴,祛风胜湿法治疗慢性结肠炎下利案

患者边某,女,36岁。初诊日期:1991年3月27日。主诉腹痛下利3年,发作3月。

病史 患者初因饮食不洁而发病,下腹疼痛,以左侧为甚,腹鸣且痛,便泄稀黏状,次多而里急后重,以此为苦,数载迁延。已服多种中西药物治疗,并曾用野菊花、明矾等煎剂保留灌肠1月。目前症状显著,头昏神倦,食少,口干欲饮,腹部胀痛而时时鸣响,大便日行4~5次,呈胶冻状,有里急后重之感。

诊查形体消瘦,舌质微红而干,舌苔薄净,脉细。脐下按之觉胀痛不适。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2.81x102/L。多次查大便常规有红细胞少许,脓细胞(+~++),培养4次阴性。上消化道钡餐示:胃下垂,小弯在髂脊下3cm。肠镜检查示升、横、降、乙状结肠及直肠均见慢性炎症。

临床分析 病已三载,下利腹痛屡发渐重。初时由食滞而导致气滞,湿热蕴结,肠腑脂膜内损。选用苦寒之剂,湿热虽渐清化,脾胃难免受伐。加以热渐伤阴,苦燥耗液,脾病而肝亦受其影响,肝气不调,肝阴不足。治法:柔肝敛阴和胃.佐以祛风胜湿理气。

处方炒白芍20g,炙乌梅10g,木瓜10g,炒谷芽20g,炙甘草5g,白芷6g,炒防风10g,炒枳壳10g,槟榔10g,煨木香6g,小青皮6g,乌药10g。

每日1剂.2次煎服。

上方服7剂,诸症改善,大便每日2次,胶黏状液显著减少,里急后重不著。乃去槟榔加仙鹤草20g,焦楂曲各10g。共服21剂,腹痛胀鸣响不著,大便每日1次,渐成形,饮食亦渐增,精神好转,舌红转润。随访4月,大便仍维持每日1次,余症亦不著。

按语 本例似泻似痢,诚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称“下利”。经治已久,曾投健脾止泻而腹胀腹痛加重,选用苦寒之芩连白头翁等品,下利未愈而反碍胃气。观其舌红口干少津、腹部胀痛不已,良由肝阴不足,腹中之气散而不收,滞而不祛。故方用白芍、乌梅、木瓜,配谷芽、甘草,酸甘相合,柔肝和胃,化生阴液。胃肠得濡,胃气得养而利于肠中浊邪下泄。白芷辛香,配防风祛肠中之风而能胜湿。乌药利气,《证治准绳》“异功散”治下利腹胀痛之方中,即以乌药、白芷、白芍相配,行气而鼓舞脾胃,又善柔摄。此例病久未愈,非一般之方所能胜任,故拟以敛散、甘酸辛相合。药后得效,说明辨证选方构思务细,巧为配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