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部电影在电影节上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不仅以一己之力卷走了评审团大奖、观众奖、导演奖等三项大奖。 还被苹果流媒体平台看中,斥资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买下了这部影片的发行权。 一举创下了圣丹斯电影节上收购金额之最。 当时我就很好奇,一部翻拍的片子怎么这么猛? 如今看完后,我只想说,这波苹果没买亏—— 《健听女孩》 2021.1.29.圣丹斯电影节 >>>>故事 健听女孩。 顾名思义,即拥有健康听力的女孩。 一般人不会这么叫——这是指站在聋人的角度来看拥有正常听力的人。 即我们的女主角露比。 她生在一个聋人之家。 本片的英文名CODA有两层意思。 其一,这个单词有“尾奏”的意思,暗合了本片和音乐有关系。 其二,这个单词也可被视作“children of deaf adults”(聋哑人的孩子)的缩写。 纸上印着"Coda:The end" 而与这两层意思有关,影片的主要矛盾,也已于开场便无形中给出了—— 一家人正在海上捕鱼。 露比一边干活一边跟着音乐唱着歌,歌声悠扬,婉转动听。 父亲和哥哥却充耳不闻,一心干活。 爱唱歌的露比,和听不见的家人。 这份矛盾是隐形的,正如露比开场和家人都对此习以为常。 虽然露比是正常人,但她从未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过。 自带的健听“属性”,除了帮家里人打理生意之外,毫无用处。 试看露比平平无奇的一天是怎样的—— 凌晨三点起床,陪父亲和哥哥去捕鱼; 再与中间商讲价,能多谈一点是一点; 之后才开始她作为学生的正常的一天。 此外,每当父母或哥哥需要与他人社交比如看医生时。 露比就成了这个家庭专属的同声传译员。 露比一直在为家人而活,家人一直依赖着露比。 所有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然而矛盾还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有所体现,并慢慢累积。 比如,家里人接露比放学。 人家都是安安静静,和和气气。 到她这,父亲直接给车上搞了个低音炮,旁若无人地自嗨。 直接让露比当场社死。 又比如,露比和心仪的小哥在练歌。 氛围正浓时,隔壁房里却传来了父母如雷贯耳的摇床声。 露比尴尬了,但父母不尴尬——因为听不见自己的动静有多大。 矛盾是有的。 只是露比还没有精力去想这些。 或者说,还没有出现一件事情去促使她直面这些矛盾。 直到有一天,她终于不得不开始意识并直面于此—— 心仪的男生报了合唱班,露比也鬼使神差地跟着报了名。 ![]() 爱情永远是用来开辟支线,丰满故事的灵丹妙药。 但,在本片中这段爱情还有一个额外地推进剧情的用处。 因为,参加合唱班,也意味着露比终于要在其他人面前一展歌喉。 此前,她都是一个人唱,一个人听。 没有反馈,自得其乐。 ![]() 片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 因为太过劳累,露比在上课时睡着了。 老师敲桌子惊醒了她,结果她第一反应是打了个哑语手势。 ![]() 什么意思? 尽管她是个健听女孩,但经过和家人们长年累月的共处—— 手语已经成了她下意识会使用的第一语言,她也已经下意识把自己和正常人区别开来。 所以在第一堂课的试音阶段,露比害怕得落荒而逃。 让她唱歌,在心理难度上与让聋哑人唱歌并无二异。 ![]() 好在是,她遇见了一位良师益友。 音乐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将她逐出合唱班,而是耐心鼓励她,引导她主动开口,放声歌唱。 还在无意间撮合了她和喜欢的男孩搞二重唱。 ![]() 老师助攻,最为“致命”。 在爱情和导师的双重助力下,露比渐渐有了自信,也确定了自己对唱歌的热爱。 露比是有唱歌天赋的。 老师惜才,建议她每天花时间来搞特训,冲击伯克利音乐学院。 ![]() 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露比却陷入了两难。 陪伴了家人这么多年,她深知父母有多不希望她离开家人身边。 更何况家里还发展起了自己的事业,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 可她也不愿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 只好仗着自己年轻,压缩本就不多的睡眠时间来硬撑。 ![]() 然而自古世事难两全。 家庭与个人,亲情与梦想,总有时间相冲突的时候。 积累多年的矛盾也终于到了要爆发的时候...... ![]() >>>>甜而不腻的心灵鸡汤 就这么大概看一下的话,这个故事其实挺套路的。 但《健听女孩》之所以能值2500万,不是因为熬制了偌大一碗心灵鸡汤。 而是因为在细节上做到了真诚,温和。 ![]() "I really love you" 体现在戏外—— 主创为了解听障人士的生活细节,拍摄前专门花费了数月和他们一起生活; 露比的扮演者艾米莉亚·琼斯,花了九个月的时间来学习美国手语,唱歌以及捕鱼技能; ![]() 妈妈的扮演者玛丽·马特琳,现在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了。 但她在1987年,凭借《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后。 与此同时,一岁半就失聪的她,也成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听障人士。 ![]() 《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 此外,爸爸和哥哥的扮演者,也同样请来的是真正的听障人士。 甚至连现场的口译员,请来的也是一群能够感同身受的CODA。 没有这些准备的区别会不会很大,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冲着这份对听障人士的尊重,这个剧组就值得一个大写的赞。 ![]() ※下文涉及细节方面的剧透※ 体现在戏内,就更多了。 本片其实并非原创,而是改编自2014年的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 在主要情节上,美版与原版几乎如出一辙。 一样是爱唱歌的健听女孩被发掘天赋,从而一家人都开始思考彼此之间的关系。 所以,很多看过原版的网友也在吐槽《健听女孩》没什么创新。 但实际上影片整体基调与内核与原版保持了一致,细节上却做了很多本土化处理。 这个故事的基调是治愈。 所以不论是原版还是美版,影片都没有回避聋哑人的痛苦与不便。 但也都没有将其描绘得苦大仇深。 相反地,为了避免这样的情绪,主角一家的设定是父母恩爱,阖家欢乐。 ![]() 故事的核心则是露比和家人如何化解矛盾,达成和解。 从一开始,这个故事就不仅仅是关于露比的成长,同样也是关于她家人们的成长。 这是原版中最让人动容,也最让人向往的内核。 美版的主创们非常敏感而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 但他们更厉害的一点是,在很多细节上做了很微小却重要的改动。 让影片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式风格。 如果你更偏好与好莱坞风格而不是欧洲片风格,那么美版多半会让你的观感变得更好。 ![]() 比如把原版中没多少戏份的弟弟改成了哥哥。 看似无关痛痒,其实导演借此将露比与家庭的矛盾塑造得更加丰满立体。 照理,本该是哥哥照顾妹妹。 但因为听不见的关系,反倒是妹妹常常协助哥哥以免被中间商下套。 哥哥觉得自己被当做了废物,露比却不当一回事。 表面上看,一家子都严重依赖着露比。 但换个角度来看,露比又何尝不是已经习惯了被家人所依赖。 ![]() 还有其它的诸如—— 音乐老师的人设,经过了一些调整。 原版偏向于正常,美版则将其塑造得更加活泼搞笑,个性更加分明。 ![]() 在首次试音逃跑后,原版是直接略过。 美版则添加了一段露比在湖边独自唱歌的戏份。 对唱歌的喜爱,也通过这一小段而表现得更加能被观众感知。 ![]()
美版则改成了纯用手语,更加合理。 ![]() 爱情的戏份,美版也将其扩充得更加丰满动人。 ![]() 仔细对比的话,你会发现两版的改动,真的很多。 这些改动,让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更加流畅,逻辑更加完整,也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可看性。 而这正是好莱坞电影叙事的主流特点。 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 因为目的性过于强烈,导致其缺了些原版里散漫灵动的气质。 文化不同所致,并无孰优孰劣,原版更像散文,美版更像小说。 喜欢哪一版,基本全看观众们的个人喜好。 但总而言之,《健听女孩》绝对不仅仅是一次照葫芦画瓢的拙劣模仿。 而是倾注了主创真心的一次当之无愧的模范式翻拍。 ![]() ![]() PS:两版的歌都超好听 其实,翻拍片最近这些年在我国非常盛行,照着拍的也不在少数。 然而称得上“及格”的寥寥,烂到发指的倒是一大堆。 就在几个月前,还出了个照着拍也能把8.8拍成4.5的案例。 可见,照着拍也不一定就能拍得好,还是得看导演和其他主创们的水准。 这部作品的成功,或许能给那些热衷于翻拍的导演们提供一个思路。 当然,前提是他们得真心想要好好拍一部电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