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9-05

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时期出现的新怀疑主义,是希腊化时期怀疑论的继续和发展。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希腊时期爱利斯的皮浪(约公元前367-270 年),所以怀疑主义也被称作皮浪主义。

皮浪主义在皮浪的学生蒂蒙(公元前320-230年)死后,即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运动存在,而是渗透到了阿凯西劳斯(公元前315-241 年)和卡涅阿德斯(公元前213-129 年)领导下的柏拉图学园中,发展为极端怀疑论。

学园的怀疑论者发展了一系列辉煌的论断表明什么东西也不能被认识,根本否认真理有任何标准,没有确定的知识,只有或然的知识,他们劝告人们要依靠或然性生活。这是中期的怀疑主义,也叫学园派怀疑主义。

  公元前1 世纪上半叶,学园派清除了怀疑主义。但过了一段时间,怀疑主义又在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兴盛起来。罗马的怀疑主义是从学园的极端怀疑论发展起来的。新怀疑论者认为,学园的怀疑主义太武断,他们坚持怀疑,甚至怀疑怀疑论的观点。

首先复兴怀疑主义的是爱内西德穆(公元前100-40年),他出生于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城,生活于当时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里亚。爱内西德穆是学园的学生,他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一系列反对各种独断哲学包括学园怀疑论的论断。从他开始,怀疑主义在亚历山大首先在医生中发展起来。

继他之后,最著名的新怀疑论代表人物是塞克斯都.恩披里柯,他是一位经验派的医生,最活跃的时期大约在公元2 世纪末至3 世纪初期,他的生平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却因为流传至今的《皮浪学说要旨》和《反数学家》而享有盛名。他的著述由他的论断汇编而成,这些论断包括他的前辈的各种论点。虽然塞克斯都的著述内容重复,既包括好的论点,也包括坏的论点,但确实是使其他哲学家惶恐的怀疑论论断的名副其实的仓库。

新怀疑主义继承皮浪的学说,夸大感觉的相对性,从而否认人们有获得客观真理的能力。同时,新怀疑主义更进一步发展了皮浪的学说,不仅认为感性知觉不能提供真理的标志,就是理性思维也不能提供可靠的知识。事物不可知,真理不可得,一切都可怀疑。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应该放弃判断," 对一切都应当保持不决定的态度"。这样,便能免去无谓的争论而求得心灵的平静。这是怀疑论者所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它反映了罗马奴隶主消极颓废的精神状态。

为了证明没有确实可靠的知识,爱内西德穆提出了10" 论式" (即辩驳理由)。10条中的比喻都论及我们难以确定的我们的感觉经验的特征是否附属于独立存在于我们概念之外的真正对象。

第一,不同的动物根据它们感官的性质对事物有不同的体验。我们不能说出哪种动物的体验是正确的。

第二,甚至在人中,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对象也有不同的体验,我们没有理由判断哪个人的体验是正确的。

第三,同一对象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不同的感官。蜜对舌头是甜的,但对指头是粘的。我们不能说出哪种性质真正属于对象。

第四,我们对于事物的印象根据我们心灵的状态或我们的环境而改变。

第五,事物由于不同的状况而显得不同。

第六,我们决不能单独地理解对象,而只能把它与其他对象放在一起来理解,因此我们决不知道它们自身究竟什么样。

第七,当对象分化或解析时,看上去与它们整体状态时不同。我们无法判断哪个是他们的真实本性。

第八,我们认识每样事物都与他们的时间位置有关,因此,我们不知道它不在时间位置上是什么样的。

第九,我们根据事物是频繁发生还是很少发生而区别看待事物。

第十,因为不同民族和文化有不同的法律和习惯,我们不能判断某件事情到底是对还是错。

爱内西德穆汇集了以往哲学家提出的有关问题,但他没有作出深刻的理论分析。尽管如此,它们也充分揭示了客观事物和感觉的相对性,对纠正伊壁鸠鲁过分抬高感觉的错误很有意义。但怀疑主义者矫在过正,把感觉和事物的相对性过分夸大,否定了事物的实在性,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实在事物的反映,割裂了外在事物与我们的联系,从而认定:事物复杂多样,现象不是实在事物的表现,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但对其本质却无从得知,因而只好保留意见不作判断。

爱内西德穆的10个论式否定了感觉的实在性,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则引用阿格里帕的另外5 个论式,否定了理性认识的真实性。

第一,由于人们对同一对象有各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哲学家也意见分歧,无法作出判断;

第二,由于论证的无穷尽性,也即我们用来作证明的根据需要进一步的证明,而这个证明往往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下去就会永无止境;

第三,客体虽与作判断的主体相关,但同时也与那些被一起感觉到的事物相关,事物的这种相对性,妨碍人对事物的本性作出判断;

第四,由于前提是一种未经证明的假定,因此是任意的,无法证明什么;

第五,如果以需要作证明的事物为根据来证明该事物,就会陷于循环论证。

因此,恩披里柯要求人们对一切采取保留的态度,不作任何判断,以免陷入他所说的" 独断主义"。因此,希腊史家斯塔斯曾概括这种怀疑论的思想特点说:" 如果说斯多亚派是武断地肯定,新学园派是武断地否定,而明智在于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怀疑"

怀疑主义的传统是源远流长的。古希腊早期的哲学中就有这种倾向,至晚期希腊作为一个哲学流派正式出现,罗马时代的新怀疑论者走得更远。它没有肯定的正面的学说,专事攻击各种有明确答案的哲学观点,它是哲学的反面。这是怀疑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的致命缺陷,因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但怀疑主义揭示了可感现象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局限,揭露了以往哲学缺少可靠根据、缺乏严密论证的缺点,揭露了一切认识形式中的矛盾,这样,本来是为了获得心灵宁静而提出的怀疑论,便有了促进理论思维提高的作用。

怀疑主义提出的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主要保存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著作里面的怀疑主义理论,被证明是论证所有题目的一个宝库。诸如皮埃尔、伽桑狄、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等哲学家,都用塞克斯都的观点提出他们自己的理论。皮埃尔.培尔甚至认为,现代哲学是当塞克斯都的观点被介绍进哲学领域时开始的。直至20世纪,怀疑论的观点还在继续刺激着在信仰的权力和信仰权力之间徘徊的心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