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录像艺术大事记(台湾)

 王守山学堂 2021-09-05

  1977年,杨英风召开“镭射推广协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将镭射艺术与科技引进台湾。

  1978年7月,《联合报》首次刊出了杨英风对镭射艺术报道《镭射在艺术上的震撼与期待》。

  1979年12月,席慕容于太极艺廊展出镭射绘画展,展出形式为幻灯片记录;杨英风成立“大汉镭射艺科研究所”。

  1980年4月,“大汉镭射艺展”在太极艺廊举行。

  1981年8月,“第一届国际镭射艺术大展”举行。

  1982年9月,李泰祥展望艺术群美的飨宴镭射艺术表演。

  1983年,旅美艺术家谢德庆推出为期一年的作品《艺术·生活》。

  1984年8月,“法国video艺术展”在台北美术馆举行

  1985年4月。“镭射艺术与生活特展”在台北美术馆举行

  1986年4月,“录像·装置·表演艺术”展览在春之艺廊举行;10月,“环境、装置、录像”现代艺术工作室SOCA开幕展。

  1987年3月,“科技·艺术·生活”现代录像艺术展览;4月,“实验艺术——行为与空间展”在台北美术馆举行;袁广鸣创作《离位》录像装置作品,他是台湾最早尝试录像作品的学生之一。

  1988年6月,“尖端科技展”在台北美术馆开幕;9月,“伊通公园”空间成立;10月,“日本尖端科技展”在台北美术馆开幕;黄文浩、袁广鸣等获得“第十三届雄狮美术新人奖”。

  1989年6月,“光轨迹艺术特展”苏守政个展在台湾美术馆举行;8月,“2号公寓”画廊成立;“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成立。

  1990年1月,“蔡文颖动感艺术展”在台湾美术馆开幕;9月,台湾艺术学院成立“科技艺术中心筹备处”于1992年正式成立;12月,《光构成》一书出版;12月,N.1替代空间成立。

  1991年3月,“社会观察——展望台湾新美术”展览在雄狮画廊举办;蔡文颖获得第二届名古屋国际尖端艺术双年展国际展览竞赛奖。

  1992年1月,“从物体开始专题展”在伊通公园开幕;5月,“1992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在台北美术馆开幕;11月,袁广鸣个展“错置与面对”在伊通公园开幕;卢明德获行政院科学委员会奖助赴日研究尖端科技艺术一年。

  1993年3月,“亚热带植物”主体展举行;6月,台湾艺术学院举办“93科技艺术展”;8月,“荷兰当代录像艺术展”在台北美术馆开幕。

  1994年5月,,“1994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在台北美术馆开幕;6月台湾艺术学院举办“94科技艺术展”;6月,“二号公寓”宣布结束;10月,王俊杰个展“十三日羊肉小馒头”在台北美术馆展出。

  1995年1月,“新乐园”空间成立;6月,“95科技艺术专题展”举行。

  1996年4月,“96科技艺术专题展”在台湾艺术学院举行;4月,台南艺术学院开始招生。

  1997年6月,台北市现代艺术协进会设立;7月,台北美术馆统筹的“面、目、全、非”主题馆参加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1月,王俊杰个展在帝门艺术中心举行;6月,台北双年展举行;8月,“秒——荷兰科技艺术展”;11月,袁广鸣个展在伊通公园举行。

  1999年3月,“快镜——中港台新录像艺术”在澳门举行;4月,“台湾现代影像艺术展”举行;6月,台北美术馆参加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

  2000 年1月,“复数元的视野——台湾当代美术1988-1999”举行;9月,台北双年展举行,12月,“PH值专题展——PH<7”举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