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运之乡”造船上档次

 绿云uwyh8tzbwd 2021-09-05

  记者近日在宣城市水阳船舶修造厂阳江露天生产区看到,8艘铁驳船一字排开,气势非凡;船上船下机器轰鸣、火花四溅,一片繁忙景象。其中一艘已经造成,老板刘本道显得有些悠闲。 “我这艘船载重2000吨,投资200多万元,只等着验收合格就可以下水了。 ”刘本道是资深船户,3年来,他先后造了5条船,船型不断更新,船也越造越大。

  “去年我们厂造船95艘,载重吨数达到20万吨,产值超过3亿元。目前在建船舶25艘,估计一个月内可以全部完工。 ”水阳船舶修造厂厂长叶建刚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造船业蓬勃兴起并持续升温,吸引了省内外一大批创业船户,造船产量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之乡”、“水运之乡”。

  作为宣城市造船业的腹地和大本营,水阳镇紧靠长江,拥有优良的天然岸线资源。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地就有一批农民借水生财、扬帆出海,斥资造船跑运输,从最初的小木船、水泥船,到如今的铁驳船,吨位更是一路看涨。去年该镇建造了3艘万吨级巨轮,并在长江航道投入运营,这在当地造船史上还是第一次。

  该镇干部赵卫清告诉记者,当地发展造船业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前些年,一些船东为降低成本,在河滩上无图纸、无资质、无材料合格证私自造船,埋下事故隐患。为推动造船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地政府积极整合造船资源,取缔数个“游击队”式的低层次造船点,组成水阳、南江等几家正规造船厂,建立安全生产、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船舶建造工艺,加快运力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了由传统自发式、松散型管理向规范化运作、精细化管理“转型”,为当地造船业和水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造船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为建立一个长期、有效、顺畅的融资渠道,当地海事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融资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船舶产权抵押贷款”,初步形成“船东—海事局—金融机构—保险部门”四方合作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的造船热情,省内外包括南京、无锡、湖州等地的船户纷至沓来下单造船,“水阳制造”声誉日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水阳镇有5000多农民常年从事船舶建造、水上运输及相关产业,水运业年产值近8亿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重点工程——芜申运河(安徽段)水阳江整治工程的实施,当地造船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为此,该镇编制了船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积极申报省级船舶工业集群发展专业镇,推动船舶工业产业再跃新台阶!(记者张敬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