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这座城,自此意难忘

 新用户0850X3IQ 2021-09-05

 南京,在最好的时候遇见了你,遇见了天高云淡、晴空万里,遇见了秦淮流长、古城斜阳,遇见了蒹葭苍苍、层林半黄。在这个秋天的开端,我带着孩子在南京住了十天。十天,说长也不长,这么丰富底蕴的古老城市,十天怎么来得及参透?说短也不短,足够与一座桥、一条巷来一场华丽的邂逅。

很多文人墨客写过南京,名句名篇数不胜数,以至于要下笔的时候,我竟然有些踟蹰,怕写出来相形见绌,但是不记下来,我心里的这腔热爱又该如何安放呢?就用过客的角度,普通人的笔触,来描绘下我眼里的南京吧!想了想,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特点,而南京很难用一两个标签来概括。它是六朝故都,虽王气渐收,但江南的烟雨飞花却掩不住它的大气风流;它是文化名城,且不说扎堆的名校、故纸堆里的成山的名作,空气里都嗅得出文化的分子;它是江南名城,衣食住行都用江南人的方式——细腻、精致地诠释着生活,热情而温润的性子,不疾不徐的步调……寥寥几笔,难以勾勒出南京的风韵,后续我将分几篇描写南京我的所见风物。

人们习惯拿南京跟北京、上海、杭州比,有幸在这几个城市都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我觉得南京跟以上城市比,都有一些共同点也有它的特色。比起北京,同样有都城的雄浑大气,南京虽有沧桑却没有塞北风霜雕刻的凛冽,保留着江南的婀娜多情;比起杭州,同样是江南典型的城市,南京少了一分精致,但多了三分狂放,你看玄武湖和明城墙边的荒草杂树便知,杭州西湖边几乎是不允许半点“画外之笔”,南京的荒草地让人放松;比起上海,南京的风物人情没有排外和优越感,多了几分平和包容,人情味就像汤包里的肉汁儿一样满溢。

然而,在南京,我却不时的想起越南的首都河内,总觉得二者在很多地方有神似之处。巧合的是,我在三年前的同一天去了河内,住了半月有余,穿梭寻访了大街小巷。和南京一样,河内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觉,文庙和夫子庙不仅在外型上有相似,文化和商业地位上也趋同;南京有玄武湖,河内有还剑湖,河内的许多小巷子和南京一样内秀……我不熟悉河越南的历史,不知道二者有何具体的历史文化渊源,但儒家、佛教、基督教多种文化并存,在建筑上可略窥一二,二者共通之处可见一斑。本身越南曾为中国的附属国或者说部分领土,这都不奇怪,但唯独觉得河内和南京有相仿之处。也许,我个人经历的相仿更多,同样的时节,同样的好天气,同样的携子寻夫之旅,这些日子,南京和河内一样蓝天白云,艳阳高照,不曾有一滴雨,不曾有半点霾,我邂逅两座城最明丽通透的好时候!

说到底,南京就是南京,它不同于任何城。钟灵毓秀之地,古今传承,兼容并蓄,就像没落王族收起了盛气,又像烟花女子洗去了铅华,蜕变成落落大方、兼具闺秀气质的白领,或者温润多情却文武兼备的翩翩公子。这座城,自此别过,回首已难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