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岁开始眨眼睛、张嘴做怪脸,39岁来看儿科!背后真相不忍心看

 西南儿童康复 2021-09-05

01

成年人来儿科

被误认为是家长

最近,我们医院门诊来了一个39岁的成年人金先生,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家长,带孩子来看病的,结果是给自己看。

据他描述,从5岁频繁眨眼睛、张嘴做怪脸,由于父母是做生意的,很忙,以为是坏习惯,教导他要改,之后就没太在意这些异常了。

直到现在39岁了,还在用力扭头,扭颈,异常大声,吭吭声,耸肩等症状

这些抽动行为严重导致现阶段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现在自己来医院就诊,想好好治疗。

▲朱俊凤主任问诊中

从5岁到39岁,整整34年!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都于心不忍。这些抽动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跟着一起长大了!


有人说,医院里就是人生百态。

今天,我们看到一位成年人的焦虑无助、恐惧担忧,也看到背后那个身心受伤的孩子

透过这个故事,也暴露了抽动症治疗上的1个真相。

02

童年的忽视

埋下成年的隐患

其实,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国内或者国外对于抽动症的观点都无法自愈。

在临床上,我们还接触过20年,30年病史的孩子,甚至是40多数的成年人。他们依然受着抽动症的困扰。

随着年龄增长,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不仅耽误孩子学习,还会影响人际交往和成年后的工作。

▽一个成年抽动症患者的生活

抽动症根据病程长短,有短暂性的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向慢性抽动障碍转化,而慢性抽动障碍也可向多发性抽动障碍转化。

有的孩子甚至发展成无法上课学习、生活不能自理...


重点来了


研究发现,60%以上的抽动症孩子首发症状在眼部

具体表现,比如频繁眨眼睛、挤眼睛、翻白眼、皱眉、扬眉、做鬼脸等...

随着症状的迁延、孩子的成长,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

在临床中,大部分抽动症患者(79%)都伴有各种共患病。下面是比较常见的。

随着年龄增长,共患病的风险也随着增加。

所以小铃铛在这里呼吁:当家长发现孩子异常的行为表现时,建议尽快进行抽动症的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减少抽动症对孩子的伤害!

02

发现抽动症后
有哪些科学的治疗方式
首先,是抽动症的筛查结合必需的一些医学检查、量表评估,如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对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进行客观、量化评定。

以及对共患病的相关诊断评定(如伴有多动症、心理障碍等)。

确定抽动症的严重程度,依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治疗的连续性和治疗的方式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目前,抽动症的治疗倡导MDT多学科治疗。我院实行全病程管理,医生会联合康复老师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IEP)

系统性的监督抽动症康复治疗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式。

全病程管理

帮助孩子科学、省力、长效的康复

它从个体-家庭-行为-心理-社会-环境的多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估、诊疗、训练、自我能力提升、家庭团体改善的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式有重复经颅磁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心理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家庭护理指导等。
▼重复经颅磁治疗,提升孩子的康复效率,缩短康复周期

金先生的特殊经历,再一次让小铃铛感叹:

抽动症的干预,家长的正确对待方式真的非常重要!希望家长们不要忽视孩子的一些异常情况,给他一个积极阳光的童年。

End


★ 孩子抽动症家庭护理方面,要注意什么?

★ 抽动症能治愈吗?心理干预方面有哪些治疗方法?

孩子抽动症,单一靠心理干预能治好吗?

...

更多抽动症相关问题,可点击下图预约朱俊凤医生,和她面对面交流。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孩子抽动症状刚改善,又冒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毛病!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2021-07-18

抽动症孩子被排挤、退学!要认命吗?还能恋爱、工作吗?

2021-06-08

2场感冒,竟让孩子被抽动症缠上!治疗1周后,情况怎么样了?

2021-05-16

关注公众号并置顶,第一时间接收专业的康复知识和育儿知识。

若有收获,点亮在看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