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5年8月13日,党中央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召开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针对蒋介石抢抗战胜利果实的企图,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夺”。为此,在日本宣布投降后,党中央决定从各解放区抽调2万干部、20名中央委员、10万大军迅速挺进东北。 我原是中共四川地下党的干部,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工作,听报告后偷快地报名,参加了郭洪涛同志带领的干部队。1945年10月下旬从延安出发,经过甘宁、晋西北、晋察冀,横穿华北来到东北,于11月下旬到达本溪市中共中央东北局驻地(宫原区工字楼)报到。见到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同志,他告诉我:“东北局马上向北满转移,决定派你去中共本溪市委担任宣传部长。”随即,我到中共本溪市委所在地找到了市委书记李力果,组织部长杨春茂。报到后,立即开始了工作。当时的中心工作是:恢复生产、恢复学校、建党建政、反奸清算、清剿土匪、支援战争、减租减息、训练干部等等。1946年5月3日晚,根据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同志的部署,市委撤出了本溪市,5月4日晨到达田师傅。省委决定:市委书记杨春茂同志马上到新宾就任中共辽东三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市长王玉波同志调任庄河县长,留我协助省委组织部和三地委组织部分配干部。1946年7月初,干部分配工作结束,我就到新宾县永陵镇中共辽东三地委报到。当时王一伦同志任三地委书记兼三军分区政委,杨春茂同志任三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刘子载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焦若愚任三军分区第二政委,李涛任三专署专员,王振祥任三军分区司令员,张捷勋任副司令员,王屏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陈北辰任副专员兼公安局长,方华任民运部长(后来杨春茂调走,改任组织部长),我初到时任宣传部副部长,10月刘子载调走后,改任宣传部长兼民运部长,同时兼管妇女工作,陈北辰和我被补选为地委委员。中共辽东三地委是中共辽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建立的,成立于1946年4月上旬。划定区域为本溪县、新宾县、沈阳县、抚顺县、清原县(10月划出),三地委、三军分区、三专署最初设在新宾县永陵镇。干部和分区指战员都是由沈阳、抚顺、本溪三市撤出的。王一伦、焦若愚、张志超、郭洪林、华春等是由沈阳市撤出的;李涛、刘子载、王振祥、方华是由抚顺市撤出的;杨春茂、陈北辰、李澄、张捷勋、李飞、丁铁石是由本溪市撤出的。抚顺撤出的部队和工人大队编为基干一团,随三军分区在三县活动;本溪撤出的部队编为基干二团,活动在新宾地区;沈阳撤出的部队编为基干三团,活动在沈抚地区。三个团加上新宾、本溪、清原三个县大队,共有指战员5000多人。中共辽东三地委成立后,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反动势力猖獗,土匪横行。为此,对这些反动势力进行了武装清剿。这一行动,为建设农村根据地打开了道路,使我们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接着,又开展了“二五”减租、反奸清算斗争。发动广大群众控诉日伪汉奸、特务、恶霸地主投敌卖国、残害百姓的罪行,公审处决了新宾县恶霸地主张耀东、抚顺县恶霸地主王玉岐、李化东等一批坏蛋,使人民扬眉吐气,提高了阶级觉悟。老百姓感激地说:“八路军有功有德,是我们穷人的救星。”1947年7月7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东北的形势和任务”的指示指出:“东北工作的中心是建立根据地。创建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群众,……能否发动农民是东北斗争成败的关键。”根据这一指示,地委决定立即派出工作队到清原、新宾进行土地改革的试点,以求争取时间,建立巩固的山区根据地。要求各县委都以主要力量进行土地改革,同时抓好剿匪反特、建军整军、建党建政的工作。到9月初,新宾县发展党员490人,动员参军415人,本溪县发展党员484人,动员参军570人;沈抚县发展党员200多人。全地区建立了24个区委、区政府,改造了179个村政权。这些成果为迎击敌人的进攻,做了充分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