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写作

 妙有斋 2021-09-06

 09-04 17:58 


无论是商业还是日常沟通,写作都是值得去加强的。

我分五个方面谈如何增进。

1、情事即世事。每一次写作都是“情书”。古裁今藻。法无定法,了犹未了,没有感情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而过于浓烈的感情也是负担。意在笔先,要平衡这种意气,就跟烤肉一样,七分熟正好。

莫问文字短和长,但观意气能终始。没有特别想写就不写。一定不要逼迫自己。就像话剧演员表演一样,你看他们要表演几十场同样的演出,每一次都要有同等质量的感情,如何做到呢?秘诀之一就是保持七分新鲜感。

在写作的时候你要有明确的写作对象,也就是对方,在脑子里,无论是爱憎还是哭笑,活生生的人,个体,而不是模糊不清的一副面具。或者仅仅是,“他”。

就像你现在,提笔则是具体人物,而不是简单的甲乙丙丁。这是写作中的“人际关联”。

人是有血有肉又敏感又粗心的。作为写作者,如果不具体化对方,你会在“情意”上先输一场。至于如何遣词造句那都是更微观的东西。

2、你不是为了说服人而写作。而是比较舒坦的表达自己。

沈先生在《边城》里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动机太强反而会削弱文字本身的魅力。

浸润、沉入、自得、恍然大悟。

好的东西都是读者自己摸到的。不需要你不耐其烦,更不需要你预设太多。

沈先生有一次跟他的徒弟说,“你写的东西太聪明了。我读起来仿佛是两个聪明脑壳在打架。太辛苦”

聪明糊涂两不误。不要太刻意。

我写过一段话。“要有内心坚定的理想主义,但别指望周围95%的人能理解你。而且也要允许那剩下的5%质疑或阶段性不坚定。这才是现实主义。 降低预期才能保护你的内在元气,做出来,少解释,少以言语胜人。 ”

文字胜人不是好事。

平静、客观、自然朴素,就好。尤其是去掉那些形容词或修饰。

修饰都是为了掩饰空虚。

仅仅就中文而言,我们的母语本身即是一幅幅画面。你看看这些字儿:安、宁、容、诚、来、盼、未来、厚度,哪一个不是又简洁又美。

文字就是态度。

我不排斥各种风格,但我总以为胜人不如自胜。文字和态度最好比较从容,从字和标点的选择都留有余地比较好。也要保持段落之间的距离。就像音乐,它并不逼迫你去这样或那样思考。明亮乐观也好,轻盈也罢。

好的文字也是能带来运气的。能带来运气有很多因素,风度就是一种,这其中也包括对“压力”和“偏见”的态度。有运气,有雅量,就是有身位。

所以阅读很多,往往在阅读中能体会到作者的身位。

天下没有笨人。

 3、关于如何呈现得更生动,无非是三个工具:景、数据、引述。

取景乃大。

如何运用好“景”是写作的一大关键。反面就是“今天万里无云,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这是“恶文”最典型的手法。

借景生情。你要记住,景都是负债,是你借来的。你不拥有景。你没有权利植入你不熟悉的景,或滥用你熟悉的景反复暗示。

景就是境。你在描述一个景就像你植入了一幅图。

媳妇平时跟我讲构图和光线,我笑着说不懂。我可能更喜欢写意留白。媳妇说境由心生,我说就是啊,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象限里,其实很隔绝,这些年的感觉尤其如此。把自己定位清楚,心里才平静和踏实。更大更宏阔的东西,你影响不了,它们的价值在于映射你目前的状态。不苛全,不迫人。

我建议大家读读一些描述非洲的作家。一方面,非洲的景无比丰富,但作家并不贪,你比如说非洲作家米亚·科托,他的文字和文字之间藏着一种无所畏惧的抽离。他是自然主义者。他相信爱恨都是自然选择。你给予就是你归还。 所以他的景充满了迷人的纯粹。很少渲染。

而海明威更是写景的高手。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景是服从于整体需求的。除非是技术性需要去描述,建议你像个导演一样,预先把“景”单独预留。

最普通的抒情能力来自三样东西:真实、心正笔直、情景同步。

同步的意思是,如果觉得很多东西不好表达,不妨放一段景吧。

它可以来自回忆、当下或可以想象的未来。这段景就像老朋友,帮你开启或结束一段意思。你甚至可以用景来拉开现实。

比如你要表达思念之孤独。你可以穿插带音乐的想象的景。就像“哈马丹”,就是“热带信风”。就像你在拉克代夫海的午后,31摄氏度。阳光掠过青蓝不一的海面,温和平缓,无所事事。今天说了很多次你。你和我都喜欢海。但你不在。

更多的景是自陈述的。这就涉及文字的神性了,太复杂,我不多说。景里面的文字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神的空间,人的尺度。

而有时候把景拟人化也是一种拉近阅读距离的手法。比如我写过:

“有一年在宁南固原须弥山石窟。落日黄昏,回望石佛,睥一丝微笑,古时驿路。一时忘了我是行人,还是佛是行人,一切都有声有色苍凉着。夜里去一处酒肆,超乎寻常大的碗几种面条拥挤在一起。蒜和辣都适中,不霸面的原味及暖香。食完出来,寒极,碧蓝天像之下远处是黑嘘嘘六盘余脉。西北。”

景就在里面。石佛就在里面。但石佛并不需要你去太过细节描述。因为它是“有声有色”的。

写多了景会有工艺美术的感觉。我们更喜欢亲切自然的景。忽然从你心里长出来的景。慢慢掠夺你的影子的景。

4、数据是一切文字的伙伴。人类对数字的第一感觉是“逻辑关系”,第二是“说服力”,第三是,“具体”。在商业写作中尤其。

不要滥用。

有几个方面你需要额外注意。

第一,正因为数字的吸睛力量,一定不要堆砌。太多数字的东西读起来譬如肥人度暑,只令观者眉重。过咯。这一点和引述一样,都是别人的话,名言,很累。不成熟的写作者会自我沉醉于这些“第三方”背书来强调自己。实际效果是反向而驰。

第二,最好把数字来源标记出来。可以放在文中也可以置于本页的底部。

第三,最好把数字的时效性表达出来。如果是统计类的。

第四,前后数字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不像文字的模糊感,一旦一篇整体文字里出现前后矛盾,大多来自数字的矛盾。数字是骨头,立论用的。你骨头长歪了,整个形象就完蛋了。而且一般忌讳和数字连在一起的一些表达诸如“大约”“可能”“好像是”“未经核实”,等等,会严重削弱数字效果,不如不提。

建议每个人都学习最基础的统计学。因为数字方面的错误是当下媒体们犯的最多的错误。经常违背统计常识就直接跳到结论。

这里不分你本身的专业,要防忽悠,就得有统计常识。

而另外一个层面上,通过数字也能看出作者是否严谨。一个细节都不严谨的人,一定是其他类似的习惯。

5、幽默感。

人类无论如何理性,依旧一枚倔强而随性的少年。幽默感是很神奇的东西,我以前说过,AI 在未来最主要挑战是直觉、通感、情怯,以及自嘲,等等,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

幽默感是人性最直接的内在。是这些东西的集合体。

无论处于什么写作目的和对象,适当的幽默感总是好的。

但这里有分坏幽默和好幽默。冷幽默和热幽默。

坏幽默未必一定就是恶俗的。写作意义上,指的是嘲的过度。

“嘲”有五:自嘲、他嘲、空嘲、反嘲、不嘲。自嘲是所有里面最基础的一种嘲。因为它最简单。在任何社交里,“过分认真”等于“高估自我” 。没人喜欢。但自我放低又是操作难度不小的幽默,据说一般人可以自贬10%,超过就得止损。总之,退退没坏处,自嘲是风度。

好幽默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推荐大家读读美国作家、导演、艺术家伍迪艾伦的作品。幽默是最好的膳补。伍迪艾伦说过句有趣的话,“我不生气,但我憋出了个肿瘤。” 既然是文字,以及抒发,有情绪还是适当释放的好。也不损气量。

冷幽默类似于黑色幽默了。这一点大家肯定不陌生。其实表达无奈也是一种很好的黑色幽默。没有人会苛求你完美,圣人,一定知道答案,一定万事亨通。

在写作中能体现这种黑色幽默的能力也是一种释放。在这个媚俗和异化为主流的名利社会,有些“崇高”比“堕落”还坏,有些恶隐藏的比善还深。

那就黑色一把自己又何妨?

幽默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仁慈。就算是各种对手,态度上也未必要“啖尽血肉”。丘吉尔说,“我本人是乐观主义者,因为做别的什么者貌似都没用。” 他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我已经原谅了我自己。

我最不喜欢的风格之一就是有理不饶人。幽默感可以冲淡这些锋锐。毕竟,谁又是一直正确?

最不幽默的就是那些必须不得不去表达的有关的东西。这里不深谈为什么美好的汉语会堕落于此。

惺惺相惜的人,只言片语即可沟通。人和人之间固然圈子不同,气场不同,但豁达幽默是一种沟通成本最低的共性。在文字里你可以适当表达,也是一种放低姿态。

还是那句话,谁又比谁聪明多少?

当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丧失原则的去幽默。有一种笔法叫“决绝美学”。记得那句话吗?“老人和蔼,年轻人愤怒,爱也许盲目,但欲望决不。” 我们写作的终极意义,如果有,还是自己。文字的色泽吸收走疲倦,文字的钟声缓慢而节制,最美好的,尽在决绝。最美好的文字,都是你当下情绪的真诚。

写了一大堆文字如何如何。并没有要否定你形成自己的风格。

艺术作品最大的嘉赏就是诚实。文字也一样。我只是尽可能告诉你如何有效让读者接受,如何组织,并不代表要矫饰。

世事一无可说。你依旧要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