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早教?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父母。 一个5岁女孩背诵乘法口诀却被3*5拦住,怎么也记不住的视频火遍全网。
无独有偶,前两天一个朋友说爷爷奶奶埋怨她,说老家幼儿园中班就已经开始教数学加减法,朋友给孩子在深圳上大好几千的幼儿园都没有学这些知识,就对我这个朋友表示抗议,导致她有点焦虑。 不管是让5岁孩子背诵乘法口诀,还是朋友孩子爷爷奶奶认为应该早学加减法,他们对早教都有一个普遍的误区——早教是进行知识学习的。 这样的早教观错得离谱! 《小七老师育儿说》一书中讲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教,主要包括三件事情:开发孩子潜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这三件事对于0~6岁孩子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01 开发孩子潜能 开发孩子哪方面的潜能?主要包括: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感官能力(包括视觉、嗅觉、听觉等)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孩子以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中国有句耳熟能详的古话:“3岁看大,6岁看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0~6岁是人一生当中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刚出生时大脑发育已经完成25%,到3岁,大脑发育完成了将近60%,7岁达80%,12岁接近成人约1350克。 而最为重要的则是0-3岁这个阶段!
斯坦福大学早教硕士夏洪禹说:“丰富宝宝的体验就是在做早教。”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全新的,对他们而言,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所以父母要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去体验,比如练习孩子的触觉,可以让孩子摸光滑的、粗糙的、柔软的、坚硬的等各种各样带来不同触觉的东西,让他们的感官被更多刺激到。 此外,游戏是孩子的语言。早教机构的课程一般也都是通过游戏加体验的方式来开发潜能。 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以游戏为载体的设计能符合孩子的学习需求,比如通过各种音乐的浸润,给孩子足够丰富的听觉体验,锻炼孩子的听觉能力。通过滑梯,滚筒蹦床等器械,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等等。
我曾经花不少钱去上早教,但那时完全不懂,只是稀里糊涂的跟着课程走,效果很一般。现在才知道,原来老师只是在走上课流程,走完了就完了,对父母没有任何指导。好的早教机构,老师教会父母怎样在家继续陪孩子玩这些游戏,丰富他们的体验。我当时的早教机构根本没有这方面内容,现在想想,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钱可以再赚,但是孩子的成长却再也回不去了。没有好好利用那段宝贵的时光,太可惜! 所以,你去选早教机构时,一定要观察和了解清楚,切记切记! 02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现在很多人身上原生家庭的伤,就是父母在和孩子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的。这些关系要不是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要不就是过于严苛,很难在规矩和爱之间找到平衡。
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对他的爱就不再那么单纯,而是渐渐有了条件,比如你要听话我才能爱你,你要成绩要好我才爱你,你要放学回来按时写作业我才爱你等等。 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我们期望,就对孩子各种批评和苛责,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亲子关系,待孩子到青春期冲突就会越来越多。这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家长一定要记住——关系重于教育,因为孩子是不会跟不喜欢的人学习的。而且,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
所以,关系,一定是先于教育的。 03 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一个孩子,听话乖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好奇心,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但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是否听话,作为一个好孩子的标准。殊不知,乖巧听话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创造力,内心更是深藏着父母不要自己的恐惧。 那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呢? 首先,父母平常在家里要营造一个民主型家庭氛围。 有什么事情,多和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比如你想去哪个公园玩?你想穿红色的裤子还是黑色的裤子?让孩子来做选择。 如果孩子比较大,可以和孩子说妈妈遇到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可以给妈妈一些建议吗?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里的讨论,一点点锻炼他独立做决定的能力。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需要我们,而是父母自己不愿放手。 比如,有的孩子上幼儿园还不会自己吃饭,这都是父母小时候没有放手导致的。 其实1岁多的孩子自己已经会用勺来吃饭了,只不过刚开始可能吃得地上到处都是。如果父母嫌孩子把地弄脏,自己收拾又太麻烦,所以就喂不让孩子自己吃,这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自主的机会。 父母要相信孩子,学会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千万不要折断孩子翅膀后,却又埋怨孩子飞不起来。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父母不要什么都帮忙。应以启发为主,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一旦问题解决了,必定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孩子拿不到某个东西,习惯性的来找妈妈帮忙。妈妈可以引导他:“妈妈看到了,它在比较高的桌子上,宝贝拿不到,那宝贝怎么做,才能拿到呢?”孩子可能就会开始想办法,如果还是想不出来,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如果站在一个东西上是不是就可以拿到了呀等等,那孩子自然就去想着应该找什么东西了。(如果孩子比较小,父母在旁边注意孩子安全即可) 如果不引导孩子想办法,而总是直接给具体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一种一有问题就找妈妈的惯性思维了。 独立人格不仅会扩展人的自由、发扬人的个性,还会帮助我们建立健全的社会意识。更重要的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孩子大方自信,知道自己要什么,不会随波逐流,从而容易活出自我。 但是,它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去用心浇灌。
如5岁就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或者在幼儿园就学习“知识”,并非是正确的“早教”,而是对孩子的巨大摧残。 因为3~6 岁的孩子,还处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事物的方式依然是非常具体的,他们的学习要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根本记不住和运用大量的抽象符号。 而乘法口诀在课本里安排在小学二年级,也就是到“具体运算阶段”孩子们7-8岁才开始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具体逻辑推理。 家长要知道,幼儿早期教育不在于会做多少题,而在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他们才能更好面对未来更多层和复杂的问题。
整本书用的是问答方式,可以让新手父母比较轻松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简单易操作的运用起来。 简而言之,早期教育真的很重要。但是,请一定要科学对孩子进行早教哦。 -end 作者简介:慕珂,船长系心理学训练营主班,“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讲师,樊登读书签约作者,坚持星球演讲培训合伙人。希望在育儿育己的路上,陪你一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