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入围作品展:刘勇

 中国文学档案馆 2021-09-06
庐山巨人像的美丽遐想
刘勇
人在旅途,
究竟多少风流美景。
美不胜收,
还看几多神话撩人。
人在旅途,
不尽世间最美风景。
遐想连篇,
就有心中醉美憧憬。   
如何写出我们耳闻目睹的美丽风景的美丽文字?
人在旅途,美景在于发现,美丽在于遐想。因此,只有美景发现是不行的、还要有美丽遐想才能够写出自己耳闻目睹的美丽风景的美丽文字。
天然的美景也许一直存在,但是人们缺少发现而不闻其名;美景如果被发现了,就应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也应该有诸多美丽的理由值得人们去欣赏和进一步遐想。
这不,中国庐山早就是文化景观遗产世界级的世界地质公园,其特征以雄、险、奇、秀而举世闻名,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著名美誉。但是,直到2013年人们才在合适的角度发现在庐山锦绣谷风景中还有一处天然石壁“巨人像”。
可见,看风景需要正确的角度,角度不好则美丽风景无可显现。于是,为了进一步展现庐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当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曾经公开征集“巨人像”的名字,但是经过查询,这次全球征名结果一直没有公布,可能是没有满意的名字?不管它有没有满意的名字,它已经是旅游名胜中的名胜了,所以,就让我们来遐想一下它最合适的美丽名字和美丽理由。
我曾经到过美丽的庐山,对庐山整体风景印象深刻。但是,当时庐山巨人像这个景点不热,我去看的角度不是最佳角度,而后来在网络上发现的照片角度才恰好成为栩栩如生照片的来头,看到这张照片,由此观摩联系、回忆那年去看到的景致,不禁遐想连篇……
这个美景是这样的:庐山风景区锦绣谷至仙人洞的途中,一个角度可以看到石壁上一处酷似人物头像的地方恰好是危崖峭壁,其前方是深谷,峭壁直立如巨人之身,峭壁上份的头部眉眼、口鼻下巴、面部轮廓十分清晰,高尖的鼻子一侧正是镌刻锦绣谷三个大字那块巨石,头顶上的松树恰似头发,红色情人锁像一顶小红帽,头部以下的悬崖峭壁把巨人像的身躯与山崖融为一体,巨人像正注视遥望着远处的山谷……
对于庐山“巨人像”这一个新的景观,我首先遐想的是一个佛教传说,觉得可以称为佛岩,同时,我们现在好远就能够看见,所以也可以称“巨人像”为迎客佛。因为庐山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庐山有佛教道教庙观白鹿洞书院,融汇在独特的庐山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丰富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遐想的传说理由是当年庐山被许多妖魔鬼怪占领,害得人们不敢前来观光,佛祖为了镇妖而摆出的一个看守姿势,变成一个威猛的勇士立地成佛,吓跑了妖魔鬼怪,才换来了之后的庐山旅游兴旺……
不,不不,这样的遐想虽然是比较标新立异的创造性思维,也有佛教文化基础,但是这个巨人像的面相、衣饰、姿势、身色、持物等没有佛像的特征,同时与庐山已经有的风景点关联性还不是最贴切的,应该与已经有的庐山风景点密切联系、相互辉映、甚至实现贴切的旅游考古新发现、解释过去旧景点的新理由、新归属……我又这样遐想着……
对了,只有天马行空的美丽遐想还不一定能够写得出与美景所在环境的此情此景相互贴切的美丽文字,也就是说对“巨人像”美景的遐想还需要更加有的放矢。
庐山既然“天生一个仙人洞”,就应该有神仙!虽然仙人洞已经成为庐山旅游文化的浪漫部分,然而,多少年了,谁在仙人洞里面看到过仙人了?没有!神仙究竟在哪里?走了只是留下一个洞的传说?多少人都在期盼看到神仙啊!这不,现在终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了,原来神仙没有走、就在庐山,他舍不得这里的美景,哪里肯走哇,而且就在离仙人洞不远的锦绣谷的石岩上,真是“不识神仙真面目,只缘仙在此山中”啊。
于是,这个神仙真的被发现了,成为庐山神仙旅游文化的现实版了,从此,庐山的仙人洞不再是空穴来风,而是仙人早就觉得洞里太郁闷了,留恋外面的锦绣,再也不愿意回去了,所以,仙人出洞了,在庐山站立成为一块壮观的巨大的仙人岩(石),从此,人们在庐山就可以看到锦绣仙踪了。所以,这个巨人像及其意境与已经有的仙人洞景观的最佳匹配、辉映、关联的整体名称应该是仙人岩(石)或锦绣仙踪的景致了。
那么,仙人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凡间遐想版,中国庐山风景自古秀甲天下,很久以前有一名旅游家来到庐山,果然觉得这里名不虚传,于是再也舍不得离开,就在庐山戳洞而居,这就是留给后世的“仙人洞”;后来,这位旅游家觉得庐山美景一生一世看不够,就在自己即将去世前,在美丽的锦绣谷选择了一个地方立地成仙了,实现了他永恒的愿望。再后来,成为仙人化石,但是由于周围长出不少翠绿将其掩映,或者观赏角度不容易被发现而始终没有成名。现在,终于有人发现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景观,站在那里注视、遥望着远处的山谷和山下的九江县城,也好像在向旅游归去来兮的人们送行迎客,因此,我们可以称呼巨人像本身的名字为送客仙或者迎客仙。
其次,如果想到仙界来历版,可以遐想,传说庐山吸引人间游人如织,天上的神仙也经常光顾,旅居的地方就是仙人洞,有一次一个神仙在这里喝醉了,再也回不到天上了,也就是仙人醉了,于是,踉踉跄跄掉下悬崖、抓住峭壁永久地立在锦绣谷的岩石边上,后来,人们又把锦绣谷称为仙人谷。今天,这块石头看起来非常高大,在山下好远的地方都可以看见,好像代表庐山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或者依依不舍望着人们的离去,于是巨人像被称为迎客仙或者送客仙。
所以,不论凡间版还是仙界版,这个巨人像都是仙人留下的痕迹,仙人变成了石头,现在看起来它好像与人们一样被庐山景色陶醉,正在上演仙人观谷。从此,这个风景美得如醉如梦却不是梦:
仙人出洞,
留下天生一个仙人洞。
不识神仙,
只源仙身就在此山中。
锦绣仙踪,
立地成仙看岁月峥嵘。
蓦然回首,
仙人迎送观谷不是梦。
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锦绣谷石壁上天然巨人头像栩栩如生、遐想更美。
作者简介:
刘勇,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出身于近150年来连续传承7代的医学世家,是承上启下的“医5代”,其座右铭之一是“既要对医学和患者有专注之心,也要对医学、患者、人生和社会有人文之情”。自贡市音乐家协会、市作家协会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已发表歌词、歌曲、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小小说等150余篇首,获各种奖项50多篇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