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G大禾花

 旗子0208 2021-09-06
DG大禾花-第21集-共10辑-16张CD-中文信息

大禾花下载地址在本栏博文《认识大禾花—分享与收获》中

DG大禾花-第二十一集-16张CD

第21集CD封面选: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Nos.19 & 23。
                              钢琴演奏-波里尼, 指挥-伯姆,维也纳爱乐乐团协奏

DG大禾花-第二十一集-16张CD

第21集CD封面选: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No.3;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No.2。
                              1983年的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

DG大禾花-第21集-共10辑-16张CD-中文信息

一. 第21集CD曲目
CD274-CD275-莫扎特的歌剧“后宫诱逃”,圣乐套曲“你们欢呼雀跃”
CD276-CD277-CD278-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CD279-弗兰克的小提琴奏鸣曲;席曼诺夫斯基的“神话”
CD280-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 K.310 & K.311, 钢琴幻想曲 K.397 & K.475
CD281-肖邦的10首马祖卡舞曲,前奏曲 Op.45,叙事曲 Op.23,诙谐曲 Op.31
CD282-勃拉姆斯的“爱之歌”圆舞曲 Op.52,“新爱之歌”圆舞曲 Op.65
CD283-CD284-舒曼:4首交响曲 Nos. 1-4,“格诺费瓦”序曲,“曼弗雷德”序曲
CD285-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Nos.19 & 23
CD286-CD287-CD288-威尔弟的歌剧“唐·卡洛斯”
CD289-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No.3;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No.2

二. 第21集曲目及乐章:
CD274-CD275-莫扎特的歌剧“后宫诱逃”,圣乐套曲“你们欢呼雀跃”
编号:DG 457 730-2
演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弗里乔伊

莫扎特 - 歌剧《后宫诱逃》K.384 
3幕21曲,K384,作于1781-1782年,1782年首演于维也纳布尔格剧院。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土耳其,描写由于未婚妻康施坦茨被卖到土耳其皇族瑟林姆家,贝尔蒙特前去营救。瑟林姆的园丁佩德利罗原为贝尔蒙特的仆人,企图随两人与其情人,也是康施坦茨的侍女布隆德一起逃跑。被发现后,瑟林姆最终宽恕了他们,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一幕:CD274曲目01-12
第二幕:CD274曲目13-18、CD275曲目01-08
第三幕:CD275曲目09-18
莫扎特 - 圣乐套曲“你们欢呼雀跃”
19. 《你们欢呼雀跃吧》快板 4/4拍
20. 宣叙调:《白日闪烁出亮光》4/4拍
21. 《加冕的圣母玛利亚》行板 4/4拍
22. 《阿里路亚》急速的快板 2/4拍

CD276-CD277-CD278-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编号:DG 477 535-5
演绎: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 指挥-小克莱伯
CD276:77分33秒;CD277:79分50秒;CD278:76分06秒

瓦格纳 -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wwv.90 
一部三幕剧。首演于1865年6月10日慕尼黑皇家宫廷与国家剧院。
歌剧内容简介:
第一幕:在浩瀚大海中独行的孤船上,特里斯坦奉康沃尔国王、自己的叔叔马克之命,接来了爱尔兰公主伊索尔德,公主将成为康沃尔王国的皇后,而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很早就已相识并相恋。船离康沃尔越来越近了,汹涌的大海是一对恋人激愤心情的象征,伊索尔德祈愿天神将船毁灭,于是,他们决定以毒药来结束这一切。然而,侍女布兰甘妮却以迷药代替了毒药,暗恋顿然化作了不可遏制的热恋,这对恋人的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辉,任何约束都不复存在了…… 
 第二幕:暮色笼罩下的宫中花园,马克国王同随行武士梅洛特打猎未归。昼尽夜至,疯狂的爱恋在夜的黑暗中激涨,伊索尔德不顾布兰甘妮的劝阻,来到花园同恋人私会。她按照约定熄灭了手中的火把,特里斯坦来了,一对被爱所点燃的情侣紧紧拥抱在一起,在黑暗中,一切都消失了,唯有极乐的幸福在闪烁。
第三幕:菩提树下,濒死的特里斯坦正期待伊索尔德的到来。特里斯坦产生了幻觉,他大喊着:“船来了!船来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他所渴念的熟悉的声音,他爬了起来,摇摇欲坠地奔向正张开双手朝他而来的伊索尔德,在伊索尔德的温柔怀抱中,特里斯坦注视着她,满怀内心的喜悦而死去。这时,马克国王得知迷药之情,宣布饶恕他们。终了,伊索尔德倒在特里斯坦的怀里,沉入到永恒的黑暗之中,也沉入到永恒的爱之夜中。

第一幕:CD276曲目01-07
第二幕:CD277曲目01-11
第三幕:CD278曲目01-11

CD279-弗兰克的小提琴奏鸣曲;席曼诺夫斯基的“神话”
编号:DG 477 590-3
演绎:小提琴-丹莎芙丝卡, 钢琴-齐默尔曼
用时:58分12秒
弗兰克1822年出生于比利时,1870年加入法国国籍。弗兰克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是浪漫主义时期弦乐演奏艺术三大学派(法比学派,帕格尼尼为代表的炫技派,德国学派)法比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弗兰克 -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1886年9月28日是比利时小提琴大师依扎伊的结婚喜庆日。他惊喜地收到一份特殊的结婚礼物,他的同胞、作曲家弗兰克寄来一首新写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手稿,是专门为依扎伊写的。婚礼当天,依扎伊迫不及待地练习这首作品,不久在夫人蓓纳的伴奏下举行了首演。自此以后,依扎伊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 
01. 第一乐章 A大调,中庸的小块板,是省略掉了发展部的奏鸣曲式
02. 第二乐章 d小调,小快板,奏鸣曲式
03. 第三乐章 快板,宣叙调式的幻想曲。前部分是a小调,后部分转为#f小调
04. 第四乐章 稍快的小快板,A大调,自由的回旋曲式

席曼诺夫斯基(1882-1973),波兰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的代表作有歌剧《罗杰王》《小提琴协奏曲》等。但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首充满神秘感的诗曲《神话》,作品于1915年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取材于希腊神话,这部作品具有明显的印象主义风格,非常优美。
席曼诺夫斯基 - 小提琴与钢琴诗曲“神话”Op.30
作品的三个部分分别是:
05. 阿蕾杜莎之泉,阿蕾杜莎是属于戴安娜的水仙,希腊的民间传说中,她被河神阿尔菲斯追求,逃到西西里岛化身为泉水,阿尔菲斯并没有放弃,他钻过地底来到西西里岛,把热情倾注于阿尔杜莎之泉。
06. 纳西斯,纳西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位美貌的,他从不理会与他接触的少女或仙女,终日只爱在泉水中欣赏自己的形象,死后变成了水仙花。
07. 仙女与牧神,仙女是森林仙女,她们昼眠夜出,吹奏牧笛而活跃于森林的牧神,似乎带有某种性感邪气。

08. 席曼诺夫斯基 - 歌剧《罗杰王》中“罗克珊娜之歌”改编的小提琴和钢琴曲
09. 席曼诺夫斯基 - 波兰民歌改编的小提琴和钢琴曲

CD280-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 K.310 & K.311, 钢琴幻想曲 K.397 & K.475
编号:DG 477 590-7
演绎:钢琴-肯普夫
用时:57分51秒
莫扎特 - 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 K331/300i 
作品的第二乐章“土耳其进行曲”是为人所熟识的,它是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流行曲调。作曲家以模仿土耳其管乐团巡游时所奏的音乐加以改良而写成。当中钢琴手需要以一种称为“土耳其式停顿”的弹奏手法,以营造具敲击性的效果。莫扎特后来亦曾在歌剧《后宫诱逃》中使用这种曲调。
1. 第1乐章:优雅的行板(Andante grazioso)-是一首包括西西里主题和六个变奏的变奏曲,A大调
2. 第2乐章:小步舞曲(Menuetto),A大调及D大调
3. 第3乐章:“土耳其进行曲”(Alla Turca),小快板(Allegretto),a小调及A大调

4. 莫扎特 - d小调第二号钢琴幻想曲 K.397 
本曲由于它的半音阶、不协和和弦的采用,以及它不可捉摸的和声转调及其解决来刻画出情感的撞击,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曲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音乐上表现出两种情绪:即悲伤、忧郁和乐观、明朗的情绪,音乐对比强烈。
5. 莫扎特 - c小调第三号钢琴幻想曲 K.475

莫扎特 - a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 K.310/300d 
6. 庄严肃穆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
7.富表情的如歌的行板,F大调,奏鸣曲式
8.急板,A小调,回旋曲式

CD281-肖邦的10首马祖卡舞曲,前奏曲 Op.45,叙事曲 Op.23,诙谐曲 Op.31
编号:DG 477 756-3
演绎:钢琴-米凯兰杰利
用时:54分12秒

肖邦 - 10首马祖卡舞曲
01. g小调玛祖卡舞曲 Op.67-2,,如歌的。这是一首简单、朴素、优美的乐曲,三部曲式
02. C大调玛祖卡舞曲 Op.56-2,活泼地,构成为:引子和三部曲式。头四小节的引子是模仿风笛的呜呜声,接着是清晰的舞曲节奏,所有这些都鲜明地描绘出民间生活的情景,形成一幅民间娱乐的图画
03. a小调玛祖卡舞曲 Op.67-4,生动的中板。这首玛祖卡舞曲是该组作品中最优秀的,也是肖邦玛祖卡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的旋律非常优美,三部曲式
04. a小调玛祖卡舞曲 Op.68-2,慢板。这是肖邦17岁时的作品,已经对未来的美感有了先兆
05. C大调玛祖卡舞曲 Op.68-1,活泼的。极为简朴的一首作品,三部曲式。中段转F大调
06. 升g小调玛祖卡 Op.33-1,忧伤地,有着单纯而富于冥想的旋律,乐曲虽短,但却成熟
07. C大调玛祖卡 Op.33-3 ,纯朴的,三部曲式。这首玛祖卡短小而优美,并因肖邦和德国作曲家、克莱门蒂的学生迈耶贝尔激烈的争论而更加著名。一次,肖邦在弹奏此曲时,迈耶贝尔走进来,听完肖邦弹奏后,他说这首乐曲是2/4拍,肖邦却非常坚决地说是3/4拍,两人便因此争执了相当长的时间。造成这种吾会的原因是,肖邦在小节的最后拍上加上了连线的缘故吧
08. b小调玛祖卡 Op.30-2 ,泼地,三部曲式。乐曲中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情绪,其运动十分微妙
09. b小调玛祖卡 Op.33-4 ,忧伤地,复三部曲式。在同类作品中最为人们亲近和喜爱的作品之一
10. f小调玛祖卡舞曲 Op.68-4,小行板。这首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去世前,依最后的灵感执笔写成。当时由于大师已病入膏肓,无法自己用钢琴弹奏而终了。卡拉索夫斯基评说:“这首乐曲就如同巨匠最后的时日那么地悲哀,是非常伤感的作品。他在这首'天鹅之歌’中,证明了自己依然憧憬少年时代在故乡幸福的情景,那种最后瞬间的创作灵感,忠实于故乡的音乐,为祖国而创作。”

11. 肖邦 - 降c小调第25号前奏曲Op.45 
12. 肖邦 - g小调第1号叙事曲Op.23
13. 肖邦 - 降b小调第2号诙谐曲Op.31 

CD282-勃拉姆斯的“爱之歌”圆舞曲 Op.52,“新爱之歌”圆舞曲 Op.65
编号:DG 477 861-9
演绎:马蒂斯、法斯宾德、施雷尔、菲舍尔-迪斯考演唱,钢琴-恩格尔、萨瓦利什
用时:54分51秒

勃拉姆斯 - 爱之歌圆舞曲 Op.52 
《爱之歌圆舞曲》Op.52 ,又译“情歌圆舞曲”,为四手联弹及可省略的四个声乐声部而作,作于1869年,共十八首。这十八首歌曲每首演唱起来都不超过三分钟。这些3/4拍的圆舞曲,采用的是德国诗人陶玛的诗篇,是勃拉姆斯对维也纳市民的试探。勃拉姆斯说:“这是很优美的作品”,“如果这些作品不能带给人们一些快乐的话,我情愿被人骂为驴子。”但绝大部分演奏家均认为,如果没有声乐部分,演奏会变得黯然失色。
  1. E大调       2. a小调       3. 降B大调       4. F大调       5. a小调       6. A大调       7. c小调     
  8. 降A大调   9. E大调     10. G大调        11. c小调     12. 降E大调  13. 降A大调  14. 降E大调  
15. 降A大调 16. f小调     17. 降D大调     18. 升c小调

勃拉姆斯 - “新爱之歌”圆舞曲 Op.65
19. I.心啊,放弃,等待救援I: Verzicht, o Herz, auf Rettung
20. II.黑暗的夜色II: Finstere Schatten der Nacht
21. III.每只手的手指III: An jeder Hand die Finger
22. IV.大眼睛IV: Ihr schwarzen Augen
23. V.你的真正的儿子V: Wahre, wahre deinen Sohn
24. VI.玫瑰是给妈妈的VI: Rosen steckt mit an die Mutter
25. VII.从山上,好'好'VII: Vom Gebirge, Well' auf Well'
26. VIII.在软软草坪VIII: Weiche Graser im Revier
27. IX.赫尔岑IX: Nagen am Herzen
28. X.我和苏斯咏高丝X: Ich kose suss mit der und der
29. XI.在书房XI: Alles, alles in den Wind
30. XII.黑森林的阴影,空气是如此的清新XII: Schwarzer Wald, dein Schatten ist so duster!
31. XIII.不,亲爱的,坐下 XIII: Nein, Geliebter, setze dich
32. XIV.黑色的头发XIV: Flammenauge, dunkles Haar
33. XV.终曲 你的缪斯XV: Zum Schluss: Nun ihr Musen, genug!

勃拉姆斯 - 钢琴伴奏四重唱歌曲3首 Op.64 
34. 故乡
35. 晚上
36. 问题

CD283-CD284-舒曼:4首交响曲 Nos. 1-4,“格诺费瓦”序曲,“曼弗雷德”序曲
编号:DG 477 862-1
演绎: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库贝利克
用时:CD283:78分12秒;CD284:75分16秒
CD283
舒曼 -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 Op.38 
舒曼作于1840-1841年间,并很快首演,由门德尔松指挥初演。其时正当舒曼同克拉拉结婚的幸福年头。
1. “春天的来临”,行板,活泼的快板,降B大调,4/4拍。活泼而有震撼力的第一主题表示了春天的景象
2.“夜晚”,甚缓板,降E大调,3/8拍, 一首感人的夜曲,优美而华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欢乐
3. “愉快的消遣”,甚快板,d小调,3/4拍。这个乐章是海顿小步舞曲乐章和贝多芬谐谑曲的奇妙结合
4. “春天的告别”,快板,降B大调,2/2拍。表达民间向春天告别的节庆,第一主题是个优雅的小精灵舞曲,充满了戏剧性。

舒曼 - C大调第二交响曲 Op.61 
从1845年岁末开始起稿,但由于他的忧郁症和欠佳的身体状况,使得这部作品于1846年10月方完成
5. 非常连贯的-不过分的快板,C大调,6/4+3/4拍。舒曼关于这一乐章所说的:“情绪多变、难以驾驭”
6. 谐谑曲,活泼的快板,C大调,2/4 拍
7. 有表情的柔板,c小调,2/4拍。当舒曼写完了这一乐章,这部交响曲的皇冠和其中最美妙的篇章时,他陷入了如此神经质的痛苦,以致不得不暂时搁下这部交响曲。
8. 活泼的甚快板,C大调,2/2拍。舒曼写道:“在末乐章中,我开始感到我又是我自己了;的确,在我写完了这部作品后我是好得多了。”这一乐章辉煌华丽、生气勃勃

9. 舒曼 - “格诺费瓦”序曲 Op.81

CD284
舒曼 -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 Op.97 
作于1850年,是舒曼旅居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时所作。杜塞尔多夫城畔的莱茵河,是这部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
1. 生动活泼的,降E大调,3/4拍,奏鸣曲式。色调明朗、欢欣鼓舞,表现了舒曼对新环境的信心和愉快心情
2. 谐谑曲,非常平稳的,C大调,3/4拍,原有副标题“莱茵河的早晨”。虽为谐谑曲,但有回旋曲风格,主题来源于德国民间古老的饮酒歌,具有朴素单纯的民谣风味,温暖舒展,质朴而充满动力,仿佛是一场乡村舞会
3. 不快的速度,降A大调,4/4拍。木管奏出颇有感伤情调的浪漫曲,舒缓流畅,平和深沉,是一首典雅而抒情的间奏曲。
4. 庄重的,降e小调,4/4拍。这是赞美科隆大教堂的颂歌,回荡着管风琴的旋律,庄严深沉,充满神圣气氛。主题由法国号与乐章中首次出现的长号演奏,表现出科隆大教堂庄严、凝重的风格。据说这是舒曼在目睹科隆大教堂内一次主教就职典礼后,有感而作
5. 生动活泼的,降E大调,2/2拍,奏鸣曲式。直接由第四乐章转入,曲调欢快,描绘的是莱茵河畔节日庆祝活动的欢乐气氛。第一主题欢快活泼,第二主题坚定而有活力;乐章结束时辉煌明亮,充满力量,在一片欢乐气氛中结束全曲。

舒曼 - d小调第四交响曲 Op.120
这是舒曼四首交响曲中最受到喜爱的一首,和他的钢琴协奏曲一样,这首作品最初也只是一首单乐章的交响幻想曲,直到后来相隔十年后,才被舒曼大幅修改,并加入其他三个乐章定稿成为他最后的一部交响曲。
6. 甚慢板-快板,d小调,3/4拍
7. “浪漫曲”Romanze ,甚慢板,a小调,三部曲式
8. “谐谑曲”Scherzo ,快板,d小调,3/4拍
9. 慢板-快板,d小调的慢板序奏由第三乐章结尾的降B和弦直接连接,暗示此乐章主部主题。随后转入D大调的快板部分,奏鸣曲式

10. 舒曼 - “曼弗雷德”序曲 Op.115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其构思深刻、和声新颖以及如诗一般的形象和有力的心理刻划取胜。像舒曼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首序曲也有较多的主题,用以从不同的侧面去刻划曼弗雷德的性格。

CD285-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Nos.19 & 23
编号:DG 477 937-6
演绎:钢琴-波里尼, 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伯姆
用时:55分21秒

莫扎特 - A大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 K488
作于1786年3月2日,约在1786年四旬节演奏会期间的3月首演。四旬节是复活节前的一段准备时期,是基督徒为了纪念耶稣的一个节日,也称预苦期。
1. 快板,A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式
2. 慢板,升F小调,三段体。在西西里舞曲节奏上,钢琴呈示恬静的主题
3. 很快的快板,A大调,回旋曲式

莫扎特 - F大调第十九号钢琴协奏曲 K459 
作于1784年末,是献给多瑙埃森根的费尔斯登伯格侯爵,首演于1785年初,此曲手稿上注有“此协奏曲在法兰克福举行皇帝莱奥博二世的加冕典礼时,由作曲家亲任演奏”。
4. 快板,F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
5. 小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的二段体。此乐章是《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独唱《喜悦请来临》的器乐版
6. 很快的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艾因斯坦对这个乐章的评语是:“艾阿利耶鲁统治下所有的精灵的嬉戏”

CD286-CD287-CD288-威尔弟的歌剧“唐·卡洛斯”
编号:DG 479 191-9
演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 指挥-阿巴多
用时:CD286:82分35秒;CD287:82分50秒;CD289:68分01秒

五幕歌剧《唐·卡洛斯》作于1866年。原脚本是法文,由梅里和迪·罗科尔根据德国作家席勒的同名剧作编写,1867年在巴黎首演。1882-1883年,威尔第曾对此作进行修改,删去第一幕(“枫丹白露”场景),成为四幕修改本。
剧情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儿子唐·卡洛斯与法兰西瓦洛伊斯公国的伊丽莎白公主相爱。但由于国家之间政治性的联姻,伊丽莎白却被迫与菲利浦二世结婚。为医治心灵创伤,唐·卡洛斯来到祖父卡洛斯五世度过最后时光的修道院,在那里遇到了友人罗德里戈。唐·卡洛斯为忘却自己的苦恼,要求出征佛兰德。唐·卡洛斯与伊丽莎白的爱恋被艾波莉公主发现,公主打算要告发,被罗德里戈制止。菲利浦二世发现伊丽莎白的宝石箱中收藏有唐·卡洛斯的肖像,大怒,但因为罗德里戈与艾波莉公主的保护,菲利浦二世饶恕了唐·卡洛斯。但结尾,唐·卡洛斯与伊丽莎白告别,又恰被菲利浦二世发现,他泛起嫉妒之心,又令把唐·卡洛斯捆绑起来。剧终,唐·卡洛斯五世墓地走出扮成唐·卡洛斯五世形象的僧侣,他带领失去知觉一般的唐·卡洛斯走向修道院的深处。这套阿巴多指挥的唱片(3张),被评为“歌剧最佳收藏”。

第一幕:CD286曲目01-07
第二幕:CD286曲目08-17
第三幕:CD287曲目01-06
第四幕:CD287曲目07-16
第五幕:CD288曲目01-13
附   录:CD288曲目04-09

CD289-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No.3;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No.2
编号:DG 479 192-8
演绎:小提琴-帕尔曼, 巴黎管弦乐团, 指挥-巴伦博伊姆
用时:50分23秒
圣桑 - D小调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OP61
近代法国音乐之父圣桑共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OP20;C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OP58;D小调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OP61。其中一、三号提献给西班牙名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第二号是为比利时小提琴家马希克所作。今天前两首已很少被演奏了,唯有第三号以优美的旋律及近似古典协奏曲的牢固乐曲结构,成为圣桑器乐曲的代表作之一。
此曲创作於1880年,次年在巴黎由萨拉萨蒂演奏。
1. 以变相的奏鸣曲是写成,其中第一主题极富戏剧性;第二主题较柔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力度,最后再现部以华丽堂皇的伟奏结束这个乐章
2. 似船歌摇晃摆动的旋律极为著名。小提琴柔和的奏出第一主题时,长笛与双簧管接续以彷佛回声般优美的爬音;中段没有发展部而是再现第一主题;结束时小提琴的泛音和木管的爬音造出绝妙的效果。
3. 以一长段坚决有力的序奏开始,然后是活泼热情的回旋曲主题与几个插段交出现,自由地变化发展,全曲最终速度健快,以副主题所构成的结尾华丽地画下句点

圣桑 -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22
维尼亚夫斯基:十九世纪波兰作曲家、小提琴家,是一位具有辉煌技巧的演奏家。在浪漫主义炫技表演艺术流派中是继帕格尼尼之后又一位能够标新领异的人物,他不仅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但他的创作范围只限于小提琴音乐方面。
1.中庸的快板、D小调、4/4拍,奏鸣曲式,具有狂想曲的性质,朴素而单纯
2. 不太慢的行板,、降B大调、12/8拍,三段体。整个乐章细腻优雅,诗意中的乡愁之感尤其动人
3. 中庸的快板、D小调、2/4拍,回旋曲式。正如原谱中“吉普赛风格”的指示,曲调十分热情、奔放。这种吉普赛风格洋溢在整个乐章之中,最后在辉煌的音响效果中结束全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