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勿打扰

 杨春6fmm8arzl2 2021-09-06

在家里,最让人恼火的是你正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妻子就呼喊着让你帮忙,或者女儿过来求你这求你那。尽管她们所要求的足够正当,甚至还很紧急,但是手头的事情被频繁打断,会让人觉得家里的生活简直是一团糟
回想那些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刻:写作的时候沉静在自己的构念中,文字如汩汩溪流跃然出现,全然不知自己周遭的现实。在百米赛跑时,从做好起跑动作等待发令枪开始,世界似乎一下子静止了。最佳的状态一定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被调动起来,两只脚似乎有了弹簧,轻轻点地就能飞出去好远。做木工活时我完全被自己的计划所驱动,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在大脑中随即形成。此时,吃饭是一件很令人沮丧的事情,更不用说停下来休息了。当我走上讲台,和学生共同探讨一个棘手的问题,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处,那时候如果下课铃响起一定是不得人心的。

当人处在心流之中,一定是目标明确,心无旁骛,自己的能力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对挑战。“心流的前提是我们要主动关闭大脑的前额叶皮层的一部分功能,心流的过程是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六种激素,不断深入,心流的愉悦感也来自这些激素。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时候,大多在这些集中精神的时刻。
可是,一旦从这些活动中撤出来,各种私心杂念都纷至沓来。陈年旧事、未了的情缘、不情愿的工作任务、感情的伤害、对他人的愧疚、人际间的矛盾,还有那些经常在梦中出现的恶棍,不断地骚扰,让刚刚回归秩序和清澈的心流浑浊不堪。即使闭上双眼,用尽所有的思想能量想想和它们做个了断,最终还是越理越乱。这些破坏者们似乎时刻都准备着伺机而入,破坏人畅快的感觉。当我想逃离它们,睁开双眼,企图用这个世界的新鲜资讯把这些消耗人脑力的意念驱赶出去,然而又是引狼入室——不是强化了旧的困扰,就是带了新的麻烦。

昨天,孩子找到一部废旧手机,拿来充电,居然还能用。在她的请求下,妻子把电话卡给装上,里面的很多功能就被激活了。她专心致志地趴在那里研究里面的各种操作。正在这时,客厅里传来妈妈的呼喊声:“果果,你过来!我一听那种刚硬的口气,就知道又是因为她没有把用过的东西放归原位了,这种呼喊我也常有。
我们光是听懂他人说的话,就需要每秒钟处理40比特的资讯,意识的有限由此可见一斑。假设大脑的极限是每秒钟126比特,那么同时理解三个人的话,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把其他思想和感觉屏除在意识之外。比方说,我们就无法注意到说话者的表情,也不能考虑他们说话的动机,或注意他们的穿着打扮。当孩子从你安排的新活动中再次回到她先前活动的断点时,注意力集中的水平却无法恢复了,畅快和成就感也烟消云散了。我忽然意识到,当她正兴趣盎然的时候,不得不中断当前的活动去料理生活琐事,那情绪是不是与我们被打扰一样糟糕?再想一想,我们一天当中有多少次呼喊孩子的名字,每一次呼喊,就是要打断她正在进行的事情。她的生活,是否也会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一直处于混沌状态的人能对现实生活能产生什么深刻的洞见。怪不得有些妇女看孩子时间长了,精神几近崩溃。她不光是日常的行为长时间处于应急的状态,思想更是毫无秩序可言了。那些在某个领域一直保持的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也因为独到而被称赞,相反,那些忙于关注各种信息的人却一直流于单纯和肤浅,无法获得对生命和生活的洞见。一生中专注一件事情,久而久之思维就有了稳定的秩序,内在的秩序同时为生活的周遭建立起一个框架,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内心的恐惧。

一定要减少对孩子的呼喊,把她的生活整合成几个大的片段。让她自己建立目标,自己制定计划,自己行动,自己评价,而不是时时刻刻都准备着接收家长的指令。如果她写作业的时候饭熟了,让她继续写;如果他正玩的时候,不仅不要打断她,反而要给她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放心地玩。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越长,心流的堤坝就筑得越是牢固,私心杂念就很难侵入了——这就是快乐童年的秘密。


而我的问题也似乎凸显了出来,我似乎在多种事物上都能做出个样子,然而,多才多艺听上去很好,我却无法把分散的心流片段汇聚起来,谱写一首完整的生命之歌。所以,我觉得两件事情是很重要的:第一是获得自知之明。回想那些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成就感的事情,那一定是自己擅长的,也有着崇高的意义。我投入的精力越多,收获的快乐也就越多。二是关闭一些信息的通道。尤其是那些优质的资源、高水平的交流还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把人搞得晕头转向。要建立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成为他人目标的拥趸。在我看来,不是我们的形式上出了多大的问题,而是在内容上跟不上了。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个人还在用最传统的方式,从原点出发研究内容,他的经验也是否值得借鉴?

我一直以来都推崇跟进式的教育,也就是要发现孩子擅长什么,然后给予她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最重要的是发现,而最难的也是发现。我们的孩子擅长什么?我觉得,暂时先不要管擅长什么,看孩子能在什么事情上能保持专注相对容易一些。孩子能获得心流体验是第一步,就需要她用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如果在这些能让她保持专注的活动里,有一件能让她获得持续的快感,那就是她的擅长了。发现自我,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事情,绝不是父母的“高瞻远瞩”。所以,当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是多么宝贵的时刻啊,那样的画面应该是父母眼中最美丽的风景。

(看电视虽然也能让人保持专注,但它不在心流的范畴,因为它所呈现的信息是设定好的,我们对信息毫无掌控力。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你丝毫看不到自己努力的痕迹。无怪乎很多人说,看电视时注意力、技能的运用、思路的清晰程与精力都陷入低潮。看电视顶多能比作让纷乱的心灵颗粒回归秩序的一块大磁铁,一旦离开了它,心灵就再次恢复到混沌的状态。)

在秩序不佳的家庭里,孩子的大部分能量都浪费在层出不穷的谈判与争执,以及不让脆弱的自我被别人的目标所吞噬的自我保护上。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环境具备五个特点:

第一是“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心里明白就行了,千万不要常挂在嘴上提醒。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今天的辛苦是为了明天的幸福”等等,对孩子而言都是一些千真万确但也无聊至极的废话,因为幸福和快乐就在当下。要让他觉得当下就是最好的状态,而不是用今天的努力去换取未来的幸福。
第二是“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和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巴望他们遥远的未来。用行动表达我们对她的重视与支持,比如为她准备她无法获得的工具,帮助她完成超过她能力之外的事情。
第三是“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只要他的要求不越界,不过分,在尝试新鲜事物,我就满足他。
第四是“投入”,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我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地去做他感兴趣的事。当他正在专心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打扰她,诸如吃饭时间到了等等,更不用提该洗脸该刷牙这类琐事。要为她们专注力设置保护罩,避免任何在他们心流之外的事情干扰到她。让她觉得自己可以安心地玩,没有任何顾虑。
第五是“挑战”,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机会。这个确实是对父母比较高的要求,这需要父母敏锐地了解孩子现有的能力和欲望。别让孩子想做一些事却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中断他的“事业”。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为哪个人准备好快乐与幸福,我们自然无法像取快递一样获得它们。快乐与幸福也无法争取,只有自己去发现,去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