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梯内外

 杨春6fmm8arzl2 2021-09-06


我家住在一楼,所以我乘坐电梯的意图就比较明确——你肯定是要去别人家的。除此之外,楼上其他人坐电梯肯定是要去自己家的。所以,住在一楼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你有更多与楼上邻居相遇的机会,在擦肩而过的几秒钟时间里,可以完成一次简单的社会互动。从开始简单的让一下道路,帮忙开一下楼宇门,到简单的问候、谈论一下今天的天气,直到昨天,楼上好事儿的老头问我:“你这么早去上班,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如果说在传统“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落社会里,公共道路、公共厕所是人们相互认识、了解的发生地,那么电梯可能是现代高层住宅完成社会互动的独立空间了。电梯是一个高效率的运输工具,同时,它所承载的社会性功能可能是设计师所预料不到的。

微观社会学(microsociology)主要研究面对面互动情境下的日常行为。

正常人际关系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由远及近的过程,然而,电梯给人们提供的邂逅的机会与传统的在村落里可进可退的广阔空间不同,也与步行楼梯快速的擦肩而过也不同。在电梯里,你获得了相互独处的时间,在简单的一句问候之后,可能要面临一段时间的静默。一个狭小的空间本来是要谈一些及其私密的话题,但是这并不符合邻里关系的需要。看似走近了,但相互之间建立保护屏障的需要比打通交流壁垒的需要更加强烈。各种减肥、脱发生发、汽车广告,都成为一种一对一的单向灌输,却不能成为一种共同讨论的话题。电梯塑造了一种不正常的松散关系,人们不敢有更多深层次的互动,因为话题引起任何不愉快的情绪,是没有缓冲的空间的。电梯令人局促的狭小空间也可能会扩展到电梯之外的邻里关系,如果两家人有了一些公开的矛盾,当他们一同走入独处的空间又该如何面对彼此,在不到一米的距离之间,佯装友好是很难的。
具备松散关系的人之间的互动,三个人容易展开,你的话可能就是一个公共的话题。两个人就比较困难,你说一句话显然是要给对方听的。步行楼梯的互动是从意识到对方的脚步的缓急开始的,在频繁的相遇中,你自然会知道这个人住在几楼。当我们对居住在一起的人了解越多,自身的安全感就越强,哪怕他们住在几楼住这样简单的信息也会让我们获得一种确定性。电梯楼房之所以很难了解对方的楼层,一方面是因为住户多了,你很难把人和楼层对应起来。另一方面,你很少从邻居家门口路过,不知道他家贴着什么对联,门口的擦鞋店是什么样式,无法闻到他们家厨房里弥漫的特殊味道,听不到他们家里孩子的哭闹声和狗叫声,是否电视里放着欧洲杯足球赛,无法在开门的一瞬间看到他们家的装修风格是富丽堂皇还是低调简朴,以及他们是否把垃圾袋放在门口……这些事物是我们初步了解一家人生活习惯和审美偏好重要途径,要比问他“你喜欢什么”这样的问题更加直接。

不过,电梯也提供了一些良性互动的机会,帮忙摁一下楼层按钮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我们帮助了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就能帮助我们建立对受助对象的好感,哪怕是帮一个很小的忙。停电了以后人们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在而上的跋涉中反而有了艰难与共的同情有几次楼上的老太太为了减轻负重,干脆把东西借放到我家里得益于这次停电,我现在能与他的儿女们能坐在一起共进晚餐。IDEO公司曾经在解决等候电梯时间太长的问题时,发起了一项员工爬楼梯获得积分的比赛。紧俏的资源反而催生了更加良性的人际互动。

宏观社会学(macrosociology)主要分析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和长期的变迁过程。

如果我们把镜头提升,会看到电梯对社会结构的深入影响。传统的以亲情为纽带的社群结构更多的依靠虚拟网络交流来维系,个人慢慢脱离一个稳定的社群结构的定义和约束,结婚不再开介绍信,法律上的走向独立,个人生活实现了完全的自主。靠社群和共同信仰维护的社会被打散了,变成一个原子化社会。但是,人们却一同挤在城市狭小的空间里。原子化分散的社会结构与人口密度之间产生了一种张力电梯成为这一人群很典型的一个比喻:我们与互不相识的人紧紧地挨在一起,与我们有着天然稳定关系的人却相隔千里。这种情境经常发生在公交、列车和等候打疫苗的长长队伍里。我们都在拥挤的列车上,和对面的乘客相谈甚欢,暂时的心灵相通是建立在注定要分开的共识基础上的。

空间上的拥挤迫使人们用心理上的疏远补偿丢失的社交距离。正如戴维·弗里斯比在《现代性的碎片》中所讲,“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内心的屏障,一个现代生活形式不可缺少的屏障。因为没有这种心理距离,摩肩接踵的挤迫和都市交通中的杂乱无章简直就无法忍受。当代城市文化以其商业的、职业的和社会的往来,迫使我们在身体上接近大量的人。假如社会关系的客观化并没有带来一种内心的界限和保留的话,敏感而神经质的现代人真的会完全陷入绝望之中。”97页

“大城市为人们完全冷漠的对待邻人提供了可能。在面对有潜在互动的人群时,个人寻求某种形式的自我保护,即城市居民以冷漠作为相处之道。

能看见却听不到的人比能听见却看不见的人更加不安。这是大城市的特征。大城市里的人,人际关系的特点是突出的强调眼睛的用处大于耳朵的用处。这主要是归因于公共交通设施。在十九世纪的公共汽车铁路和电车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人们从未置身于这样的处境中:数分钟甚至数小时之久的相互盯视,却彼此一言不发。”103页


中观社会学则认为,人们既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体在生活,其生活也不是完全被大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社会学告诉我们日常生活是在家庭、社会群体、社区和邻里中度过的。在中观层面,能够看到微观与宏观层面的现象的影响和效果。

各家自扫门前雪最大的好处是,只要责任落实到位,卫生问题不仅是个人舒适度的问题,而且也事关个人的公共形象。同样的劳动也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一个楼道里,电梯因为共享的人太多了,就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公共产品:它属于所有人,也又不属于任何人。共同利益的维护完全依赖专业的物业服务和居民素质。共同劳动、共同利益以及共同历史的缺乏,使得每个人都无法获得对一个社区和楼宇群体的归属感。电梯里的陌生人不会引起我们的警觉。

电梯影响着人际互动、社区氛围和社会整合。积极地看,电梯设计不仅事关交通的效率,也联系着生活的满意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