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和大家聊一个很奇怪的话题,它就是半身出汗。 半身出汗?就是一半身体不出汗,另一半身体汗如雨下。出汗和不出汗的地方,泾渭分明,像一条线划过一样。 这个病看上去很奇怪,但是生活中的病人却不少。有的是上下分半,有的是左右分半。总之,是一处有汗,一处没汗。 这个病,中医有一种认识,就是阴阳失衡,营卫不和。没明白,没关系。 我给你讲个医案,你就明白了。 医案的主人公,是经方大家刘渡舟先生。这个医案选自刘渡舟先生的《经方临证指南》。 有这么一个39岁的孙姓男子。 他就是左侧身体爱出汗,动不动就汗如雨下。右侧身体,却不出汗,全年干燥。身体两边,泾渭分明。其他没有任何不适感。 他曾经也过多家大医院治疗,各大医院都没办法。 最后,找到了刘渡舟大师。 刘师仔细诊察,发现患者脉象缓而略浮,舌苔偏薄白。 刘师沉思了一会,开了五味药—— 大枣12枚,白芍9克,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共三剂。 刘师说,喝药后,上床盖被捂汗。汗微微出一层就可以了,不用继续捂汗。 结果,患者按刘师说的,药后出了一层微汗。这个怪毛病就彻底消失了。 这是怎么道理呢? 这个人的问题,其实在于营卫不和。 营卫不和,营,即所谓营阴,可以理解成体内运行的血液、津液。卫,代表卫气,是运行于身体的一种气,可以外御邪气、温煦身体,还可以固摄汗孔,使得津液不外泄。 营卫调和,身体就不会多汗,不会怕冷,不会畏风。 营卫不调和,卫气不能温煦身体、御邪于外,就畏风畏寒。卫气不能固摄汗孔,营阴化为汗水外泄就多汗。 当然,营卫不和,也会导致不出汗。这就是卫气守在汗孔外头,看门护院看得太紧了,以至于津液该往外走的时候,出不来。 这个患者,一半身体爱出汗,一半身体不出汗。无论哪一半,其实都是不正常。所以,就必须调和营卫,恢复正常。 另外,营卫之气,是周流全身的。在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下,营卫二气在全身各处的平衡,都很正常,身体各处由此所表现出的机能都一样的。 现在,患者全身一半有汗,一半无汗,身体机能截然相反,这就是阴阳失衡的表现。阴阳失衡,就让营卫二气无法在全身范围内,正常合作。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调和营卫,让它们在体内各处都和睦相处,密切合作,由此来改变阴阳失衡的局面。 所以,无论是从局部症状分析来看,还是从整体差异的角度分析来看,调治这个病人,思路就是一个——调和营卫。 说到调和营卫。刘师用的方子,是桂枝汤——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白芍9克,炙甘草6克。 这个配伍,号称张仲景的“群方之冠”。它原本是治疗风寒表虚证的。后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功能越来越多,逐渐成了应用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一张经方。 怎么调和营卫?桂枝散寒解表,发汗行气,充实我们的卫气。白芍养阴合营,充实营阴之气。生姜和大枣,固护脾胃,增进气血生化之源。甘草配桂枝,辛甘化阳。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 就这个患者来说,爱出汗的那一边,通过一调,营阴的流失得到了补充,从而可以敛摄卫气于体表,使得卫气固摄汗孔。这样,多汗就缓解了。对于不出汗的一边,通过桂枝的辛温之能,打开肌表汗孔,把汗发出来,同时用生姜大枣来强健脾胃,增进汗源,这样就有汗了。 这样,营卫在全身各处都调和了,身体机能趋于一致,左右半身差异消失,阴阳平衡,问题就解决了。 总之,这个桂枝汤是调和营卫、平衡阴阳的方子,用意很深。它是治疗汗症的常用方。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不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
|
来自: 岁月静好iybb76 > 《偏方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