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小红地域散文《秋访临淮关》刊发《江淮》杂志

 诗意八公山 2021-09-06

旨在推介淮南与淮河文明的公众号

安徽省委主管,安徽省委主办的《江淮》杂志,在2021年第8期的“太平湖”副刊,刊发崔小红的地域散文《秋访临淮关》。

《江淮》杂志现为月刊,大16开,56页,内文双色,四封彩印,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6-236X,国内统一刊号CN34-1275/D,《江淮》是主流媒体,权威刊物,上稿它的文艺栏目,实属不易。

崔小红自2015年8月起步地域散文以来,坚持聚览文史,实地探寻,借古对比当今。她的文章追求结构缜密,文风轻灵,致力于文章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驾齐驱。

崔小红在采风途中

秋访临淮关

崔小红

临淮关是千里长淮上的第三个关口,是弯而不屈的淮水孕育出的一颗硕大珍珠。它在淮河这条流动的文明线上,已经连续闪烁约三千年。

春秋时期,这里初建钟离城,成语卑梁之衅描述的两个女子为争夺一片桑叶而造成两个国家发动战争的事情就发生在这儿。淮水起起伏伏,它的名字几经变化。因为濠水由此入淮,又称濠梁。清乾隆十九年,始称临淮关,并沿用至今。临淮关扼淮河咽喉,人杰地灵,曾长期是州、府或县的住所地。

十一月份,金风吹过淮河两岸,我信马由缰,造访临淮关。那里有青砖,有汉瓦,有一个个小地名在长街短巷里把故事抛洒。

初到临淮关,我直接来到广运桥,这是一座断桥。它曾经把临淮关的东、西大街连接起来,濠水穿桥而过,直接汇入淮河,带来庄子、惠子濠梁观鱼的故事,从此丰富着中华人文宝库。在临淮关,有一个地方以“惠子”命名,叫惠子窑。

李唐王朝本来奉行道教,武则天为了去李唐化而推行佛教。在那道、佛交融时期,何仙姑这位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手持荷花,向临淮关一路走来。据说,在临淮关的南关有一处登天梯,是这位天仙登天的地方。

凤阳有八景,浮桥烟锁是其一。朱元璋从这里加入行伍,他的皇后马秀英也从这里启程,建文帝的皇后马恩慧是这里人。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曾挥师逼近浮桥。

临淮关镇有个自然村叫做汤府,是信国公汤和的家乡,他是朱元璋的参军介绍人。明朝建立后,朱皇帝大封功臣。战功显赫的发小汤和却没有得到公爵的赐封。汤和勤勉做事,终于在洪武11年(1378年)被封为信国公。朱元璋年事越高,疑心越重。沉敏的汤和做出决定——辞官回乡养老,这就有了小地名汤府。

在临淮关的街巷里,散落着许多小地名的瑰宝——胡府、大关、小城头、县衙大街、西关、小东关、大东关、城里南关、古城村等等。

小地名是一个地方的乳名,它与本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人们对时光的理解,复原事件与风物,唤醒记忆,激活家乡情怀。比如“古城村”,就是春秋时期钟离国故城所在地。提到 “濠梁”,人们会想到庄子与惠子的濠梁观鱼,便由衷向往那种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说起临淮关的别名“霸王城”,我们会在脑际浮现项羽仰天长叹,霸王别姬。

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与长城等实体文物;与《庄子》等典籍文物;与银杏等鲜活的文物相比;小地名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文物,它的根扎在民众的心里。一个个小地名,是一斗斗的故事,是贯通的文化气脉。 

造访临淮关,我要感谢临淮关,从它保留使用的小地名里,我看到了它城头变换的大王旗。

谁不热爱自己的故乡?尤其是游子们,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故乡是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小地名是回家的方向。小地名让远方的游子情感有所依托,乡愁有了梦境基础。

也许故园空有遗墟在,也许你想涉足此处来一次旧游,也许霞起霞落容颜被无情地吹走,也许你看到的仅仅是临淮关千载悠悠淮水长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