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多冤枉,只有冤枉你的人最清楚!

 谋略那些事 2021-09-06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3卷,汉纪二十五

汉成帝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

【原文1】(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时荧惑守心,丞相府议曹平陵李寻奏记方进,言:“灾变迫切,大责日加,安得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馀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方进忧之,不知所出。会郎贲丽善为星,言大臣宜当之。上乃召见方进。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责让以政事不治,灾害并臻,百姓穷困,曰:“欲退君位,尚未忍,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方进即日自杀。上秘之,遣九卿策赠印绶,赐乘舆秘器、少府供张,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他相故事。

【译文1】(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当时星象显示火星停留在心宿。丞相府议曹平陵人李寻向翟方进上呈文说:“灾害天变逼迫,严厉谴责天天增加,怎样才能做到只受斥逐的惩罚!整个丞相府有三百余人,请您从中挑选合适的人与他一起尽节,转移凶险。”翟方进感到忧愁,不知如何是好。正好郎官贲丽精通天文星象,说大臣应当代替天子身当灾祸。于是成帝召见翟方进。翟方进从宫里回来,还没来得及自裁,成帝就下策书,斥责他把国家政事管理得乱七八糟,天灾人祸同时并作,百姓穷困。并说:“本打算把你免职,但尚未忍心,派尚书令赐与你上等好酒十石,肥牛一头,你好自为之!”翟方进即日自杀。成帝对此事保密,派九卿拿着皇帝的策书,赠翟方进印信绶带,赐御用冥器,由少府供设帷帐,房柱和栏杆都裹以白布。成帝数次亲临吊唁,礼仪之隆重,赏赐之多,不同于其他丞相,前所未有。

【原文2】(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帝素强无疾病,是时,楚思王衍、梁王立来朝,明旦,当辞去,上宿供张白虎殿;又欲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刻侯印,书赞。昏夜,平善,乡晨,傅绔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欢哗,咸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

【译文2】(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成帝一向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当时,楚王刘衍、梁王刘立来京朝见,第二天早晨就要辞行归国。成帝铺设帷帐,宿于白虎殿。成帝又想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刻好侯爵的印信,准备了封拜诏书。黄昏和夜间,还一切平静如常,清晨,成帝穿裤袜要起床,突然衣服滑落,不能言语,当计时的昼漏到十刻时,成帝驾崩。民间喧哗,都归罪于赵昭仪。皇太后诏令大司马王莽,与御史、丞相、廷尉一起追究审理,查问成帝起居和发病的情况。赵昭仪自杀。

【解析】

上面两材料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放在一起说却非常有意思。 

第一段材料,出现天文异象,用当时儒家观点来说,就是上天对朝廷、帝王的警示。 

一旦出现了这个,朝廷势必要有所表示,或大赦天下,或皇帝下罪己诏,或让哪个大臣出来背锅。 

如果是在汉武帝时期,那绝对是让大臣出来背锅,但是后来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时期,这个问题则转嫁到了皇帝身上。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了。 

首先,丞相府有人出来说,丞相翟方进最好主动出来承担。翟方进犹豫了。 

之后,又有人说大臣应当给天子挡灾,紧接着就是汉成帝召见翟方进,其意不言而喻。 

还未等翟方进反应过来,汉成帝直接就把这次天象的锅甩给了翟方进,让他自己看着办。 

话都说到这里了,算是给了翟方进个体面,要是不愿意,汉成帝会帮他体面!

讲实话,人到了那个地位登上了权力顶峰,有些事情更能看到本质。 

所谓天象、异相,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需求,之所以提出来,也是达成某种目的,并不是说天象这如此。 

刘邦斩白蛇头顶祥云是如此、汉武帝他妈梦到太阳飞入肚子也是如此、陈胜吴广狐狸叫、鱼腹藏书还是如此,放开史书,每个皇帝出身都有点异相,而且还都不一样。 

都是要用这种天象来为自己提供依据、背书证明。 

但是,利用什么获得利益,自然也会因为这个受到束缚,当情况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要找个合理解释,将这种负面影响给自己屏蔽。 

这里,汉成帝选择了让翟方进承担。

这个道理,翟方进也明白,他也知道所谓天象解读都是扯淡,什么因为他翟方进出现异相那就更是扯淡中的扯淡,但是他能说吗?只有咬牙认了,因为他不认他全家就惨咯。 

翟方进冤不冤? 

冤!

 汉成帝也知道翟方进你冤,但是这又如何呢? 

让翟方进出来背锅,是汉成帝的需求也是无奈之举,谁让翟方进在那个位置呢。 

翟方进死后的葬礼上,汉成帝数次吊唁就能看出,一方面的确挺看重翟方进,另一方面也是于心有愧吧。 

再来说说汉成帝驾崩这事。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很有可能就是卒中或者心梗一类的病。 

古代医学条件有限,自然够呛,再加上汉成帝爱玩自然就容易搞出问题。 

汉成帝死得如此突然,这个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 

一国最高的皇帝突然死了,虽然是病死,但是身强力壮,又是壮年,怎么病死的?势必要给天下一个答案。

这里,王氏外戚、朝堂都把责任扣在了赵昭仪即赵合德身上。 

为什么选择他? 

一方面,赵氏外戚在朝堂中几乎没有什么力量,捏起来非常好办。 

另一方面,以前赵飞燕、赵合德和汉成帝荒唐本就是众人皆知的事,把锅丢给他们合情理。 

最后,赵氏姐妹的后台就是汉成帝,现在他一死,赵飞燕自身难保还管得了姐妹的死活?答应就弄赵合德,不答应就是赵飞燕赵合德一起收拾! 

可以看到,赵飞燕虽然此时是皇后,但是对于赵合德被拿出来背锅,都不敢说话。 

朝堂百官如此做派是因为政治需要。 

赵合德冤不冤? 

冤! 

朝堂百官都知道,但是这又如何呢? 

朝堂百官一点都不在乎赵合德到底干了什么,他们只是需要有个人出来背锅,且这个人选还能说得过去。 

【闲扯】 

这让我想起了郭德纲说的一句话,只有冤枉你的人,才知道你有多冤。 

这句话用在这里,用在翟方进、赵合德身上是再合适不过。 

一男一女,别看身处高位,在某些人眼中就是棋子。 

而拿出来背锅,就是最后的宿命,被榨干最后一点价值。 

至于冤枉,对于当事人来说的确如此。 

但是对于其他参与者来说,人家才不在乎你冤不冤,甚至知道你冤,那又如何?就是要冤枉你,就是要把屎盆子往你头上扣。 

因为牺牲你成本最低、利益最大、能保护自己,仅此而已。 

所以,回归到最原始的一点,一切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都是利益的选择! 

只不过身处立场不同而已,这个无关对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