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光影新天地 2021-09-07

江苏卫视播出的沉浸式烧脑真人秀《超脑少年团》第8期和观众见面,纵观这档节目,前几期完成了抽象能力、逆行力等各项能力的考验,而到了这一期,要利用AI,让程序写诗,在我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这么说呢?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不管是电脑编程还是人工智能的运用,其核心都是计算和模仿,所以通过电脑编程,得到一个最终明确的结果相对容易,比如《超脑少年团》第一期在飞机上100名乘客中,通过已知的条件找出最先被感染的无名乘客,只要程序足够扎实、精准,通过对导入数据的计算就能得出结果,这是编程一定可以完成的工作。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而人工智能,从目前各个领域的应用来看,依然停留在对人类词汇的解读,给出既定的模仿和特定反馈的阶段,比如科大讯飞应用最普遍的文字转写、人机对话,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人类语言的梳理和筛选,找出关键词,给出相应反馈。

但让程序写诗就太难了,因为这属于自然语言处理的领域,诗人们基于自身际遇、眼前情景等为元素,有感而发,在诗歌中注入情绪、感情和思想表达,这是电脑无法实现的,毕竟人工智能目前也仍旧停留在计算和模仿层面。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因此,连刘聪院士也坦言,这种探索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足见这种尝试的难度之高,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说明《超脑少年团》的这期选题弥足珍贵,是对人工智能,以及节目中两组小伙伴的一次超高难度考验。

而且,少年们面对的难题,除了让人工智能模仿诗人创作,还面临着多种困难考验。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首先是数据量有限。人工智能想要写出高质量的诗歌,需要有足够庞大的数据支撑,以及足够长时间的模型训练过程。在业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大的模型参数大概已经达到千亿级别,用到的数据量已经可以多达50TB以上,这相当于什么呢?让机器读了超过1亿本《红楼梦》!但两组少年得到的只是划定范围的诗词,比如杜甫的部分只给到了1000多首,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只能通过有限的数据来模仿人类写诗。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第二个困难是节目给诗歌创作限定范围,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作品极难模仿到神形兼备。李白的诗大多传递个人胸臆,诗风飘逸潇洒、洒脱豪迈、行云流水;而杜甫则恰恰相反,大多书写民生疾苦,诗风沉郁顿挫,用同一套AI系统、编程逻辑,创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能够模仿出诗句,做到形似,也很难创作出诗词中的思想性。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第三个困难是时间太短,两队少年们只有24小时的时间用来做大量数据的整理,找出内在逻辑和关键词,并且本期节目还设置了两个“小关卡”,连获取数据都要先计算得出答案才能拿到,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还要体现“轻舟”和“万里”两个关键词,想创作出让嘉宾们满意的诗词真的太难了。所以少年们到底能不能创作出理想的诗句、能到什么程度,是这期节目一开始就给出的悬念。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带着这个悬念,整期节目让我看得兴味盎然,节目也将少年们的创作过程完整呈现。在这个过程里,有两点让我很感慨。

一方面,少年们写下怎样的代码、人工智能编程的全过程没办法一一送到观众眼前,但节目既实现了对少年们的考验,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参与其中,锻炼计算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比如两队面对的第一道考验是通过计算得到密码盒的密码,题目则是古诗应用题,题中的里、步、尺、丈都不是现代常用的计量单位,少年们要通过这些数字计算雇工挖渠的时间,观众在看到这个题面时,就可以和“超脑少年”们PK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计算出正确答案。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而少年们的计算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计算考验的是抽象和计算能力,而和其他队员的合作则考验的是协作力和担当力,在得出多个错误答案之后,郎佳子彧才明白大家的断句错了,正常的渠一定是上宽下窄,这其实是在计算之外对生活常识的考验。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另外一点,是两队少年们通过人工智各自创作出五首七言绝句,整个过程对诗词的理解、对数据的筛选妙趣横生,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创作出来的诗,到底水平怎样、有没有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大部分观众很难做出判断,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用词和韵律来衡量。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俞香顺教授的解析特别涨姿势,比如他点出白帝、夔州两个地名的频繁出现,因为杜甫晚年在夔州生活过三年,他最杰出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是在夔州完成的。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又比如小脑瓜队的杜甫绝句,他也精准地指出“空间凌乱”这一硬伤,诗中的白帝夔州是子啊四川湖北的交界处,碧鸡坊是在现在的西安,清溪则是在南京,每一句的地点都在不同跳跃。这种地名上的硬伤,如果不是俞教授指出来,还真不容易发现。

《超脑少年团》新一期太精彩,让程序写诗,挑战不可能

看完整期节目,突然想到节目最初的正反方辩论,当时反方的俞教授认为AI不大可能模仿诗人写诗,即便写出诗句,也大概是形似神离、味同嚼蜡。而看完两队小伙伴们的表现,会发现他们用AI写出的作品确实不尽人意,但这期节目的重点并不是这两首七言绝句的结果啊!而是探索AI和人脑的关系。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AI在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地赋能我们的生活,也给莘莘学子们的日常学习带来越来越多的帮助,而当一代又一代少年们成长起来,相信会让AI有质的飞越,未来,AI是不是真的能写出文采飞扬、寓意深远的诗词,谁又能说得好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