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翔以狮吼,邵岩以针射,用情绪写书法,与他以情感书写区别在哪

 影谭翰墨 2021-09-07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首诗可以算得上书画界的一首名诗,500年来一直为人称道,不仅仅能体会到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怀,也能感受命运对这位读书人的嘲弄。

文章图片1

徐渭(1521—1593),明代山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生于十六世纪二十年代的徐渭,当时在正德末年,他的经历坎坷崎岖,如果在朝为官,算是“三朝元老”,经历了嘉靖、隆庆和万历。可惜徐渭是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虽然6岁就显示出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自言能“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

徐渭还算得上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15岁,跟当时山阴叫彭应时的武举人学习武术,包括剑术和射箭,这为以后他被总督七省军务的胡宗宪看中召入幕府,参加了抗倭斗争打下了基础。他代拟的文稿曾经呈献嘉靖帝,因而声名大振。

文章图片2

就是这样一个能文能武才干出众的人,却连续考了八次,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中,到不惑之年都铩羽而归。后来虽然入得胡宗宪幕府,做为他人作嫁衣裳之事,但终究也是过了几年有限的安稳日子。但好景不长,他因胡宗宪牵连严嵩案而入狱,后因精神刺激,因病杀妻,而被关入死牢。直到新老皇帝交替,才在大赦天下时,牢狱之灾七年后,才得以获释。

徐渭曾经有两句话,几乎写尽了他的坎坷一生:“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文章图片3

奇崛的文风来自于悲剧的人生

世人大多看到徐渭在书画上的成就,其实他著作颇丰,诗文有《徐文长初集》、《徐文长全集》、《徐文长轶稿》等。他的人生之奇,在于其命运坎坷。有句话说得好,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他打开另一扇窗。生活之奇,缔造了徐渭不同凡响的艺术生命。

当时,徐渭是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运动的,他认为那样扼杀人性,主张和强调自然清新的创作风格。徐渭的存留下来的诗歌有2700余首。明代著名评论家袁宏道这样评价徐渭的诗文:

尽翻窠臼,自出手眼,有李贺之奇而畅其语,夺杜甫之骨而脱其肤,挟苏轼之辨而逸其气。

文章图片4

他的诗文反映了愤世嫉俗和怀才不遇,在艺术上表达真情实感,独抒己见,潇洒不羁。

写意的书画出自反抗被禁锢的个性

徐渭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也是出于他的个性,他认为书法要:出于己而不由人。

我有时想,当代比较有名的曾翔和邵岩等几位先生,一个是“吼书”,一个是“射书”,看到他们有点行为艺术的样子,觉得有点滑稽。虽然对这些先生的创作没有贬损之意,但总认为他们在书法创作上,“情绪”的外在表达多了一些,“情感”的因素少一些。

文章图片5

他的作品影响了八大山人、影响了扬州八怪,影响了石涛和吴地画家,甚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齐白石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

文章图片6

淋漓的杂剧发自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近来看徐子方先生的《明杂剧史》,目录里就赫然把徐渭列为单独一章,可见徐渭在戏曲史上成就和地位在明代也是首屈一指。

尤其是有三点让人印象深刻。其一是明代文人南杂剧中的单折戏,比西方早了三百年。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折子戏”,有点像西方的独幕剧。其二是西方的独幕剧,开始都是滑稽剧、闹剧,不像明代折子戏,特别是明中后期,徐渭这样的戏曲家们,赋予了剧本严肃的社会意义。其三,明代杂剧成熟期,就是以徐渭为代表的《四声猿》,“不得与时之所为”,在思想内容上体现出文人作家主观情绪的宣泄,给后世戏曲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进一步成熟,指出了有益的创作趋向和路径。

文章图片7

结语

徐渭是在诗文、书法、绘画和戏剧都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大家,他曾经说自己“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实,他各方面的成就都可以说是顶尖水平。他故意不说“戏曲”,大概因为戏曲在古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不论如何,他的《四声猿》也确实奠定了明代杂剧史上的地位。

但说一千道一万,归结起来,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最重要的还是,笔下的艺术品要能体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环境下特有的思想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