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者李军:雪域高原追踪追踪野生动物-棕尾虹雉开屏

 好奇的行者 2021-09-07

Go on a trip

旅行,是身心灵在不确定的体验中获得对自己的认知!

把生命花在应该体验的地方,才不辜负它的珍贵。

 卡久寺

仁波切 / 大殿 / 神像 / 唐卡

用心

旅行家


昨天对卡久寺的了解是基于网上资料的查询,今天是深入到寺庙内。

在摄影师雾影的引荐下聆听了寺庙的仁波切的一些开示。

我主要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藏传佛教可以开放给汉地有志于修行或者研究的人士一起共修学习。

仁波切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语言。

因为藏传佛教用的是藏语,很多理解用藏语就很方便,如果翻译成中文或者英文,准确的表达上就会有所失真。

还有就是藏传佛教是密宗,是要靠口口相传,如果语言不精通就会有很大的误区。

仁波切还回答各种问题,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不过有件趣事可以分享一下:卡久寺附近有一只母熊,带着一只小熊,这只母熊既不怕人也不伤人,它就在仁波切住的房子附近,人与它很近也没事,它经常带着孩子在寺庙附近转悠,感受寺庙的环境以及这里的修行人的能量气息。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具有底层最基本的灵性,如果这部分相通了,人与动物就和谐共处了。

 清晨

赤斑羚/棕尾虹雉/雪鸽/血雉/松鼠

用心

旅行家

卡久寺的清晨伴着晨钟与诵经声开启。

我也早早带上设备来到拍摄现场。

雪鸽是最早来到现场的。它们是大部队集体活动。


它们的到来有时让人有点猝不及防,遮天蔽日式的杀入现场,吓得其它动物退避三舍。

用一首歌来形容就是:爱如潮水。

雪鸽飞走后接下来登场的是赤斑羚,它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副萌宠人畜无害的模样。

赤斑羚给人感觉慢条斯理,细嚼慢咽,非常佛系。

是不是寺庙附近的动物们都耳濡目染佛法的熏陶,都变得佛性十足真的不得而知。

多么和谐的画面,和平相处,互不干扰,就是不小心踢翻了我的手机。

再接下来踱步而来的是雌的棕尾虹雉,它们的入场特点是:悄无声息。

一眨眼就有一群出现在现场,我发现它们喜欢刨食,用坚硬的嘴一边刨一边啄,发出沉重的"哚哚'的声响。

雄的棕尾虹雉如影相随地跟到现场。

起初它也是非常专心地觅食,慢慢的就开始靠近雌性棕尾虹雉。

当然如果发现有其它雄性棕尾虹雉在现场,它就会开始清场,清场的方式就是:啄。只要它开始追着其它雄性棕尾虹雉去啄它们,现场就开始乱起来,最终被啄飞的棕尾虹雉灰溜溜地飞奔而走。

竞争对手清理完毕就开始实施一展雄风的工作了,先开始靠近雌的棕尾虹雉。

然后就低头竖尾。

在开始就激动起来,尾部呈现出270度的扇形开屏画面。

整个过程之中,雌性棕尾虹雉都表现的非常淡定从容,甚至有点无动于衷的感觉,该干嘛就干嘛。

棕尾虹雉整个开屏的过程只有几秒钟时间,扑棱完之后很没趣的继续低头觅食,好像刚刚啥事也没发生过。

有趣的是:在自然界都是雄性花枝招展吸引雌性,在人类社会中中好像有点相反,这其中有什么社会学的原理,今后我要去学习一下。

 血雉

用心

旅行家

血雉似乎都是和棕尾虹雉共生在一起,它们是不同种群,但是相伴相生。

有棕尾虹雉地方就有血雉,在基隆和卡久寺都是这样。

血雉的叫声十分悦耳,感觉它们很有绅士风度。

我现在还分不清雌雄的区别在哪里,今后再来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观察。

血雉最漂亮的时候是当风吹开血雉的羽毛的时候。风一旦吹开了灰白色的羽毛之后,里面血红色的羽毛就显露出来非常惊艳。

血雉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卡久寺拍摄了整整一天时间,意犹未尽。今后我还会来到这里放下摄影去转山去转湖转经塔。

看礼拜莲花生大师修行的洞穴,去聆听悠扬的诵经声,去磕一次长头。

图片:李军

文字;李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