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者李军:管理好“光环”

 好奇的行者 2021-09-07

光环不是某一类人群的专属,是人都有光环。

光环是什么?

光环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体现在拥有光环的人的影响力,公众人物的光环可以做到一呼百应,在当今时代还可以将这种能量转换成“流量”,于是就有很多所谓的投资者投资这种“顶流”,然后变现成财富,这就是从光环到财富的转换。

这是公众人物的光环。

普通人也有光环。

比如:老师,家长,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等等。

普通人的光环是由于某种特定环境因素造成的。

家长从有了孩子开始就有一个“父母”的光环,“父母”这种光环就意味着孩子必须要听话,孝顺,如果不然就是不肖子孙。

老师的光环是由他的职业属性决定的,“教书育人”就是光环,尊师重教就是光环下的集体无意识的顺从。

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是由他令人瞩目的专业成果决定的,“凭实力说话”不得不服。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是人就会有特定领域的特定作用,这种特定作用就会形成“光环”,而这种光环就会对有需求的人群起到影响力的作用。

光环随着历史的变迁也有不同的称谓。

比如:

革命年代的人民英雄,解放军战士,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等,不过那个时候的光环不能变现成物质财富,他是以精神财富的状态体现一张奖状,一枚奖章,一朵大红花,登报报道等等。

经济建设的时代初期的万元户,打破铁饭碗的敢为人先的经商个体户,打破体制束缚建立私有经济的私营业主,他们的光环就是跳出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冒险成功拥有了超出常人的财富就是光环,谁有钱谁老大。

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获取财富的途径已经不能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获取,而是要靠改变认知边界,对世界某一领域的认知与众不同,赚取认知边界的财富,谁拥有突破认知边界的能力,谁就能赚到钱,而且让很多人看不懂,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资本的光环,资本是为某种目的而生的,只要资本愿意它可以创造“蛊惑人心”的神话故事,这种光环和人的精神有关,和精神世界有关那么就和“德”紧密相连,和“德”紧密相连,那么就和“修行”有关,从形而下的角度来说“修行”即“管理”。

那么最初的光环是如何形成?

最初的光环是人设逐渐转换而来。

人设是什么?

人设就是自己或者他人为了某种目的而打造的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么是自己讲,要么是通过他人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身边的人或者更多的人相信,相信的人越多,人设形成光环的作用的影响力就越大。

坊间流传的人设坍塌就是故事的真实性破损,光环的能量消退。

当人拥有光环的时候最大的作用有两个:强大的影响力和瑕疵在光环下被掩盖。

强大的影响力不能夹杂着个人喜恶,这样就有可能“公器私用”之嫌,因为当一个拥有了强大影响力,你就已经不属于你自己,你属于整个社会,如果不管理好影响力和个人喜恶之间的关系,万劫不复也许就在不远处与你相会。

每个人都有瑕疵,包括圣人。

那么拥有光环的人如何处理好光环瑕疵的唯一途径就是:谦卑和慈悲。

谦卑可以保命,慈悲可以心安。

所以谦卑和慈悲的修行,不是让自己高人一等,而是让自己“厚德载物”“如履薄冰”“谨言慎行”“与人为善”,只有这样才能与光环相伴,不然光环褪去,你就满目苍夷,光环下的傲慢伤及之人也许就会“以命相博”。

那么普通人的光环该如何管理呢?

以父母为例。

很多父母现在都很困扰对待孩子无能为力。

通过我的观察,父母双方没有形成一个经营光环,打造光环,管理光环,运用光环,甚至还需要建设系统光环的意识。

父母多数在教育过程中都是本色出演,本能发挥,倚老卖老甚至歇斯底里,父母将自己亲自辛辛苦苦创造的光环因为一句话一个举动一次失态消耗殆尽,最后失去了对孩子的影响力之后只能被孩子玩于股掌之间还不自知。

简单来讲一句话就是:父母需要学习成长,只有学习成长光环才能永驻,光环最终变为“家风”影响子子孙孙。

现在开放三胎了,父母自身的修养学习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小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