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赠韦七赞善》唐·杜甫

 曾子倪图书馆 2021-09-07
​赠韦七赞善  唐·杜甫​
乡里衣冠不乏贤, 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 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 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 鰕菜忘归范蠡船。

​注释
⑴七是韦赞善的排行。
​⑵乡里:故乡,指长安。衣冠,指衣服和帽子;缙绅、名门世族。
​⑶未央,即汉朝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在唐朝时还较好地保留着。唐高宗君臣曾到那里来"肆览",且置宴。这两句是形容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据
记载:杜氏宰相十一人,韦氏宰相十四人。
​⑷魁三象,指世代为三公这样的高官。象,星象。三象,即三台。杜甫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三台,谓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即除北极星以外的北斗六星。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三台星相应于人间的三公。唐朝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地位崇高,但无实权。
​⑸时论,当时舆论、众人评论。归,归结到。当时有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一方面形容韦杜的住宅离皇宫很近,另一方面,也是形容韦杜两家权势倾天。
​⑹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则写自己困塞。仇兆鳌注: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
​⑺公子,指韦赞善。悲公子,(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感到悲伤。
​⑻鰕,古同"虾"。虾菜,泛指鱼类菜肴。看来长沙当时鱼多价贱,这种情况在四川也有,可以参看杜甫在夔州诗"顿顿食黄鱼"(《戏作俳谐体遣闷·其一》),以及"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黄鱼)。
王嗣奭:用鰕菜语,隐见其穷途,塞于云烟者以此。范蠡船,在这里指船,语见《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忘归,字面上好像是已经忘记了返回故乡,实际上是"难归"。这句是说,飘泊船上,每日粗茶淡饭,无法回到故乡。

赏析​ ​

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五年(770)春。时杜甫59岁,在潭州。诗有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俚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赞善”为官名。“(太子左春坊),太子左赞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韦赞善即韦津(700-769),京兆杜陵人。 在梓州时,杜甫曾与韦津交往并留有诗作《赠韦赞善别》。

杜甫大历四年(769)三月抵达衡州后,没过太久就回到潭州。由于韦之晋的暴病身亡,杜甫失去了依赖。在长沙,杜甫先是泊舟南湖港,以船为家,后为养病移居江边佃楼(自称江阁)。期间是靠卖药和南来北往官员的些许馈赠,艰难地维持生计。

此诗或是在潭州时杜甫听到了韦津去年八月病逝消息(考虑当时通讯水平以及杜甫漂泊江湖居无定所的状况,杜甫次年春才得知讯息是合理的),回忆起以前的交往有感而发。

首联: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衣冠:指士族之家。《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秋兴》(唐-杜甫):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杜陵、韦曲:地名。均在长安。《杜陵》(唐-李白):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奉陪郑驸马韦曲》(唐-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未央:即汉朝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唐时尚在。唐高宗曾到那里来肆览置宴。
​   
不乏贤:形容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杜氏宰相11人,韦氏宰相14人。

大意:你的故乡“韦曲”,我的故乡“杜陵,都离长安未央宫不远,我们两家都是人才辈出。

颔联: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象:星象。三象:即三台。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意即三象(三台)指除北极星以外的北斗六星。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三台星相应于人间的三公。唐朝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

时论:当时舆论。原注:俚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既形容韦杜住宅离皇宫近,也形容韦杜两家权势倾天。

大意:你们韦家最近又出了三公(或许指的就是韦见素去世后追赠司空。)现在坊间都说我们两家“去天五尺”。

颈联:北走关河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关河:常指函谷关和黄河;也泛指山河。《史记-苏秦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唐-李白):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路》(唐-玄宝):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送远》(唐-杜甫):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花柳:花和柳;指繁华游乐之地。《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唐-宋之问):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送二兄入蜀》(唐-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流夜郎赠辛判官》(-李白)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云烟:云和烟。《万岁楼》(唐-王昌龄):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宇》(唐-王维):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大意:以前您曾北走关河迎接风雨开拓前程;后来又南游巴蜀荏苒廿霜迷茫困顿。

此联总结韦津一生。上句说“北走关河”。据《韦津墓志》:“公西京太庙斋郎出身,解褐宋州宁陵主簿,充海陆运判官,次任同州白水县尉。次任京兆府华原县尉,转授京兆府咸宁县尉。”(白水、华原、咸宁均在北方。)或韦津还有墓志未载的“北走关河”的阅历。下句说“南游花柳”,或指长期在南方边远之地不受重用。据《韦津墓志》:“天宝中,非罪左迁澧州慈利县尉,量移蓬州大寅县丞属。太上皇南巡,资授大理评事,俄摄监察御史,充山南采访判官,又充剑南节度判官,转大理司直。赐绯、鱼袋,又充剑南东川节度判官,转迁太子左赞善大夫兼彭州别驾。俄摄监察御史,充山南采访知转运东川军粮。惨惨不悦,顾影悄然,茕茕异乡,望间井而兴叹。时属国步未泰,王途多艰,荏苒巴鄘,凡廿霜矣。维大历四年八月二日丁酉寝疾薨于成都府华阳县私第,春秋六十有九。夫人京兆杜氏。”(韦津曾为上州别驾,其级别至少是从四品下。但没实权。(注意:“试太子左赞善大夫”是虚衔,“彭州别驾”是实职。上州别驾:从四品下。)

尾联: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

忘归:忘记了返回故乡。《九歌其九-山鬼》(先秦-屈原):”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吴都赋》(晋-左思):舜禹游焉,没齿而忘归。《琵琶行》(唐-白居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范蠡(前536-448):春秋末政治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后以“范蠡船”指行走江湖之上。《赠梁公》(隋唐-王绩):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唐-高适):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唐-杜甫):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大意:洞庭春色也为韦公子的离世而感到悲伤。而我游走在南国水乡吃着鱼虾之菜,好像已忘了故乡的亲友,好像已忘了回归故乡。

此诗首二联回忆两家。说你们韦家我们杜家都是长安城帝王身边的大家,你家最近还出了三公级别的人物。我们两家真像俗语所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甫心中满满的自豪感。颈联说的应该是韦的一生。说你北走关河迎击风雨尽忠于国家;说你南国边塞多年荏苒仕途困塞。关河雨雪,何其壮哉!花柳云烟,何其无奈!其实这一联说的也是杜甫的一生。杜甫也有北走关山投奔肃宗的经历,更有南国边塞多年漂泊仕途困塞生活朝不保夕寄人篱下的艰辛。(说杜甫在南国用“漂泊”较合适,说韦津在巴蜀用墓碑上的“荏苒”二字可能更合适。他们都是仕途困塞,但杜甫独有生活艰辛。)尾联说南国的美丽的春色为你的离去伤悲,而我漂泊南国已久竟成了忘归之人。这里的“悲”自然是为韦的离世而悲,何尝不是为自己而悲,为自己的不能北归而悲!我们不都是“去天尺五”的韦杜家人吗?你已在巴蜀之地终老,而我好像也已“虾菜忘归”只能继续“江湖云烟”。本诗以前二联韦杜二家“去天五尺”来衬托后二联双方的人生结局,艺术效果非常强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