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18.2【2017-10-19】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18.2

【原文】  

柳下惠为(wéi)士师,三黜(chù)。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wǎnɡ)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译文】 

柳下惠做法官,多次被撤职罢官。有人对他说:“难道您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以正直而坚持原则的态度来服事君主,难道去往其他地方就能保证不被撤职罢官吗?以谄媚而丧失原则的态度来服事君主,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祖国呢?”

【微言微感】

知道柳下惠,是因为“坐怀不乱”的故事。

夜雨,旷野,天寒。孤男寡女被迫同居一个破庙,柳下惠能和女子拥抱取暖而不非礼,故,被传诵。

我曾经不以为然,戏称“柳不惠”。人,是情感的动物,怎么能冷静如斯?似乎,这故事就是人在瞎编乱造。

再知柳下惠,是因为秦军攻齐,经过柳下惠的墓地,指挥官严令:有侵入柳下惠墓地的,杀!

有些意思!

柳下惠成名,绝不会因为“坐怀不乱”的事情。死后能被人敬重,一定有被敬重的理由。

于是,知道了孔子高度评价他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对他的评价——“和圣”。资料上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创始人。”

柳下惠如何能做到“为师,三黜”的?

“黜”,是罢黜的意思。也就是说,他这个法官,三起三落,让领导又恨又无奈。赶走的,是个人才,工作还需要。留下吧,个性,不听招呼,不好驾驭。

法官讲究的是公正、公道,柳下惠刚好正直无私,这应该正好适合。但是,官场的事情往往人情大于法,打招呼,听招呼,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柳下惠不能苟同,甚至有时候得理不饶人。

顶头上司臧文忠就很不待见柳下惠,明明知道他很能干,有思想,人正直,但是就不敢用。

有一次,鲁国飞来一只大鸟,臧文忠以为是大吉大利的喜兆头,就让人去祭祀大鸟。柳下惠不以为然,就批评臧文忠瞎胡来,拿着国家典礼的祭祀,来祭祀一只不知是什么玩意的鸟,这纯粹是瞎胡闹。

当然,臧文忠不喜欢,就排挤不用柳下惠。其他人会不会也讨厌柳下惠呢?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柳下惠法官做得好好的,却被多次罢黜。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必一根绳上吊死呢?很多人劝柳下惠,道不合就走。但是,柳下惠坚决不走。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改变自己,到哪里都是一样。

但是,柳下惠是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的。微子选择隐退,箕子选择装疯,比干选择舍身取义,柳下惠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直道而侍人”。

人,总要坚持一些什么,也好对自己有所交代。离开了仁义道德,离开了良知人性,人也就成了行尸走肉。

所以,比干不走,宁可死;箕子不走,宁可装疯;微子是逃走了,放弃荣华富贵,也不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选择正直的时候,柳下惠已经选择了正直需要付出的代价。不就是被罢黜吗?不就是被挤兑吗?和自己的心安理得比较,这都不算什么。

和孔子不一样,柳下惠尽管在鲁国郁郁不得志,依然选择留下来。他深深爱着这片土地,因为鲁国是他们家的,柳下惠是皇族血统,他和这片土地血脉相连。

人,要不要离开故土?那些千方百计出国移民的,应该还是不应该?

春秋战国,天下为公,人们并没有严格的疆土意思。鲁国孔子可以去卫国工作,卫国的卫鞅、吕不韦可以到秦国做臣。毕竟,大部分诸侯都是亲戚,五百年前都是一样。


心怀仁,有仁德,仁义在行动中,在不在母邦,都是仁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