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佘山圣母大教堂

 新用户8287dExv 2021-09-07

佘山圣母大教堂

     佘山圣母大教堂全称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也称佘山天主堂、佘山圣母大教堂、远东圣母大殿,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顶(上海市松江区外青松公路9142号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佘山园内),为中国天主教著名的圣母朝圣地,与法国罗德圣母大殿齐名。因奉圣母“进教之佑”为主保而得名。

     佘山圣母大教堂包括中山教堂和山顶大堂两座。

     1863年,天主教耶稣会鄂尔壁会长在佘山南坡买了一大块山地,在半山建造了五间供传教士休养的平房,内设小教堂,1864年松江总铎杜若兰在山顶购地造了一只六角亭,每边长八尺高二丈,并有祭台和圣龛,亭中供圣母像。1868年3月1日,郎怀仁主教祝圣了小堂,并祝圣了圣母像,这尊圣母像是由一位中国辅理修士陆省三模仿巴黎“胜利之后圣母像”而绘制的,改称为“进教之佑圣母”;从此有“佘山圣母进教之佑”之称。

小教堂

    1871年,兴建山顶大堂,1873年落成,呈十字形,为中西混合建筑式样。后因朝圣人多,不够使用,乃于1925年将该堂拆除,于同年4月动工,历十年之久,1935年11月完工。附属建筑有圣母亭、若瑟亭、圣心亭以及苦路十四处等景观,设于沿途山路。“文革”中,遭到破坏。1981年5月,开始大修,至1984年完工。

佘山中山圣母堂 佘山中山圣母堂位于西佘山山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教堂。

佘山中山圣母堂内

三圣亭广场位于中山圣母堂西面,在广场上造了若瑟亭、圣母亭、耶稣圣心亭,合称“三圣亭”。

若瑟亭

圣母亭

圣母亭

圣母亭

耶稣圣心亭

耶稣圣心亭

耶稣圣心亭

苦路亭在教堂的“之”字形山坡道路上,各转折处共建有苦路亭14座,带有中式建筑的外形,每亭用水磨方砖镶面,记载耶稣受难情况。

佘山进教之佑门

“之”字型小山坡路面通向峰顶圣堂

     1942年9月12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册封佘山教堂为宗座乙级圣殿,这是远东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圣殿。1946年5月8日,罗马教廷准许给佘山圣母行加冕礼。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因此成为世界闻名的天主教圣地,也是国内天主教最主要的朝圣地。

    在半山腰,有中山圣母堂和三圣堂。中山圣母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在中堂正门两侧,雕有醒目的对联一副:上联“小堂筑山腰,且憩片刻休孝子礼”下联“大殿临峰顶,再登几级求慈母恩”。 同治九年,先在中山堂西面广场造了若瑟亭、圣母亭、耶稣圣心亭,合称“三圣亭”。再往上行,登山途中经折路上分列十四处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幅耶稣受难浮雕。在苦路的尽头,就是“远东第一教堂”——佘山圣母大教堂。

当年建设时的照片

当年建成时的照片

    山顶大堂的设计者是葡萄牙籍的耶稣会会士叶肇昌,建筑具有罗马过渡时代的风格。钟楼高38米,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由紫铜铸成的圣母像,高8米。堂的屋脊高17米,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内设3000个座位,可容纳近4000名教徒。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镶嵌五彩玻璃,顶部盖以碧色的琉璃瓦。教堂而且音响效果极佳。

南西北三面均有罗马式特点的叠涩形成的多层拱形大门,南向、西向大门的尽端,各有祭台一座。

大门

钟楼气势雄浑,高38米,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圆顶塔尖耸立“圣母托小耶稣像”一座。

外墙用的是红砖,墙脚用金山石砌筑,钢筋混凝土屋盖,部分是玻璃琉璃瓦,建筑风格混合了希腊、罗马与哥特建筑艺术、中国特色于一体。

  

墙角塑像

门廊和台阶

主教堂反面的小路与神职人员的生活起居处。

钟楼顶部圆穹上立一尊1.8吨重的“进教之佑圣母托小耶稣”的铜像。圣母高举双手呈十字状的小耶稣,寓意欢迎各地前来的朝圣者。

 祭台用镶金嵌碧玉的大理石雕成,祭台与座堂间用低矮的汉白玉栏杆分隔,背后有半圆龛,主祭台供奉“圣母进教之圣像”。

圣母托耶稣像

圣母托耶稣像

小祭台

小祭台

小祭台

告解亭,是天主内的圣事之一,只对教徒对外开放

拱顶

大殿顶部为交叉拱顶

石柱用金山石或錾假石、大理石地坪,柱子上镶嵌着花卉雕刻和天使图案。

教堂四周是镶嵌着彩色圣像的玻璃窗,窗顶部为尖拱形,檐部处理用半圆圈。

花窗

拱形花窗

     此天主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可谓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天主教堂与山融为一体,轮廓协调自然,堂红山绿相映成辉。整个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充分体现了建筑美学上对称中不对称的美感。

     教堂有“四无”之称,即无钉无木无钢无梁,堪称不对称的建筑典范。五彩花玻璃大小不一,圣像各异。建筑造型南长北短,东宽西狭,内圆外尖,内石外砖。大殿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其拱形、甬道为罗马式,廊柱为希腊式,尖顶为哥特式,橄榄形钟楼为以色列式,东端小圆顶为西班牙式,清水壁和斗角地砖为中国民族式,硫璃瓦则为中国宫廷式。殿内冬暖夏凉,采光极好。廊柱和斗拱之间的壁槽具有良好的吸潮功能和清洁功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