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讲庄子』薪火相传的延续

 为什么73 2021-09-07
JT叔叔文库 JT叔叔资料库 今天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养生主>的最后一段又提到了『死亡』这个议题了。前面<齐物论>『齐死生』的部分有讲过一次。在<齐物论>里面,对于死亡是『害怕未知的人会害怕死亡』的剪接。而<养生主>的主轴是承认事实而疗愈情绪,所以这边对于死亡,就有另外一个角度的认知:

老子死掉了,他朋友来祭吊他,哭三下就走了。老子的学生就觉得这个老师的朋友很不够意思啊:『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

这个秦失说:『我是啊。』

『可是,你来拜我们老师就拜成这个样子,这真的可以吗?』

秦失说:『可以啊,有什么不行?』

然后秦失就解释给老子的学生听:

本来我看他,还觉得他是号人物的,可是今天来看,就觉得他还是不行啊。刚刚我进去祭拜他的时候,发现有老人哭他像死了孩子一样地哭;有年轻人哭他像死了父母一样地哭,这群人这样子加总在一起,一定有人是本来不想哭,但是来了之后,顺着这个气氛,就也多情多感而多话了。这叫做『遁天倍情』——你违背了心中的大宇宙、违背了心中之天、违背了我们承认事实的右脑;人一定是有什么地方没有好好地承认事实,他的情绪才会增加了那么多呀!——这个是『忘其所受』。这样的人,情绪变得那么多,是因为他们忘记了,你这个生命,是跟谁要来的。

图片

这种情绪的痛苦,就是古时候——《庄子》说『古时候』就是指人都很开悟的上古天真之人的世界——古时候认为的『遁天之刑』;人的『情绪』这件事情,是因为人的我执,不承认右脑看到的事实,你的心中之天、心中之神,就打你一下,这是一种『天罚』。所以人有情绪,事实上是一种天谴。

——庄子的因果论,好像不像别的宗教那么『绵长』,还报应到来世什么的?就这个当下、这种情绪,就是每个人都在天天经验的,立即的现世报。

秦失说:『死亡』这件事情是这样子;刚好轮到你的老师来这里,他就来了;刚好轮到他走,他就走了。如果你就承认这样的事实;他来了、然后走了,你就应该没有那么多的情绪上的起伏才对呀!这就是古时候说的『帝之悬解』。以周朝的语感来讲的话,『死掉』的皇帝叫『帝』,还活着的叫『王』,所以这是在说:『在天上的那些神圣的神灵们希望我们做到解脱。』

而用『悬解』这个说法,是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心情,就好像被悬丝吊着的傀儡一样,被外界的事物牵动。但庄子说:如果你能够谨遵大宇宙神灵们的教诲,每一件事都承认事实、不动情绪,就能够得到心的自由,从这天谴般的实相中挣脱出来。

卡通电影《攻壳机动队·2·Innocence》打到满屏弹幕的标语口号,日本临济宗高僧月庵宗光的偈子:『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大约也是从《庄子》的这个语境出来的;再加上老子《道德经》的用语:『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当然,《庄子》后面还有其他地方讲:『人如果自己里面不能解脱的话,外面世界的东西又会来纠结你。』就比如说人在里面害怕人家不喜欢他,那外面的世界就会拿『你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喔』这种招数来恐吓他。都是先从心开始,然后外面的事情再来搞你的。

最后,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他的结论是:就好像你的手指,指着这条火把的火焰烧完了,可是这个火,却可以从这个火把,传到下一个火把,不断地继续燃烧下去。

当然,道家没有要直接讲『轮回』这件事情;但是这个比较文学式的表现方法,已经在『暗喻』着,人的生命,可能是从这个肉体、再到下一个肉体的一种转化过程。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可能本质上并没有『死亡』这件事情存在。我们所认为的『死亡』,说我们『失去了』这么一个人,就可能整件事情是搞错了。

如果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又离开,这是一个铁的事实的话,那我们会为了一个人的死亡而难受,就代表我们没有真的承认这个事实,没有承认『人真的一定会死』的这个事实。又或者,我们可能对于人『死亡』的整个观点,就有搞错的部分?

就像是<齐物论>里面,拿死亡当作是一个你自我检查的参照物——是你有多少未知是你不愿意去接受的,你就会有多少对死亡的痛恨或恐惧——这个是这个人的mentality,心理结构,必然会转嫁到死亡上的感受。

同样地,这里的第三篇说:人的生活里面,还有多少事实没有好好地承认,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会有同等的不舒服的情绪。

我之前讲到2014年下半年住医院,医生来恐吓我说『你不插管的话就活不过今晚了;插了管也不一定能活得过今晚噢』的时候,我那时候就觉得,肉体的痛苦当然是存在的,可是对于『要死了』这件事情,的确是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感受。好像:人就是会死嘛,如果真的过不了这一关,也就只好这样了。

我认为练《庄子》,可以让人对于『死亡』这个议题,变得一年比一年情绪小,这是有可能的。

如果我们从结论来说的话,我们的生命之中,当然有很多事实,是我们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找到的;甚至现在连心理学界都在反省一件事:『人到底是不是需要爱这个东西?人真的需要被爱吗?』

最近这些年,心理学界的反省,是认为:爱这个东西,如果你给得出去,你就会有愉悦快乐的感觉。却不一定要得到它,才会有愉悦跟快乐;『得到爱』的愉悦快乐,比较像是在吸毒。

可能世界上有很多人,一开始他『假设』的人生观,就是『人是需要被爱的』。当他没有被人爱的时候,他就很难受。可是,说不定,真正的事实是:人其实并不需要被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