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Captain28 2021-09-07

2021年3月18日,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正式出炉,其中儿童的心理健康让我们揪心: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抑郁所困扰。


随着社会化的加快,现在儿童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选择、自我价值的定位、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远大于过去。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的心理困扰可能会持续增加50%。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回溯成长历程,每一个性本善白纸般的孩子,为何会变得痛苦极端?为帮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健康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的环境

通常我们会认为,利己主义者是由于得到了过多的爱而变得病态的人,但恰恰相反,一个利己主义者是一个没有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的人。所谓的自恋者,只不过是一个在童年时期没有被无条件喜欢过的灵魂

当我们还是无助的婴儿时,需要有这样一个照顾者(通常是我们的父母),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到一边,全神贯注在我们身上。

TA会帮助我们表达,察觉我们的需求,安抚我们的情绪,为我们打造出一个安静、舒适、可理解的世界,却并不会要求我们去感谢、理解或同情,也不会要求我们去关心TA过得好不好。这种阶段性的单方面关系会为我们最终形成健康的双向关系提供保障。

合格的照顾者鼓励质疑与探索

一个合格的照顾者需要懂得如何陪伴,不是说教与指点。

我们的照顾者是善解人意的。当我们哭闹时,有人会说我们在博取关注,但TA却会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拥抱和一些鼓励的话语;当我们出言不逊时,TA会说我们一定是感觉到了威胁才会这样;当我们粗心大意时,TA会觉得一切都是疲劳惹的祸。

TA会帮我们去支持自己、喜欢自己,让我们并不会过度防卫自己的缺点,直到成长到足够强大时去接受它们。TA让我们坚信TA一直都会在那里,踏实坚定地为我们付出着。TA不会变化莫测,也乐于将自己的付出被视作理所当然。

我们的照顾者会不断寻找表象下更深层、更富有同情心的原因来解释我们的行为,久而久之,我们建立起对人际关系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将会贯穿我们的一生。

犯错,是健康心理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被允许愤怒,有时可以有些叛逆,甚至会说出“绝不”或“我就乐意这样”这样的话。合格的照顾者们知道自己的缺点,便不会要求孩子们从根本上非要比他们更好。也不必为了得到宽恕而处处服从,并允许自己的阴暗面被别人看见。

在情感健康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学到,被打碎的东西,也可以被修好;计划会出错,但仍可以制定新的计划;跌倒了之后可以站起来,拍干净身上的灰尘。照顾者会为孩子们亲身示范遇到问题如何冷静下来、继续前进,保持希望。

如何帮助痛苦的孩子们?

与孩子们进行的第一次咨询,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可能很快就能与咨询师建立关系,不管是通过游戏、绘画还是各种其他方式,他们愿意和咨询师谈论自己遇到的问题;有的孩子会更小心一些,在没有确保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自己可以信任咨询师之前,不愿意吐露心声。

在某种程度上,来到咨询室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有经历一些痛苦、误解等等负面感受,他们会需要筑起保护自己的围墙。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要如何理解孩子表达出来的信号,如何在前期咨询中进行对于孩子的评估呢?

看看视频中的Jill S. Scharff教授是如何对儿童进行评估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