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张钧杰作品 | 来自凤凰的感动

 梅雨墨香 2021-09-07

西散原创主编手册——梅雨墨香
西散原创大型采风征文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基地

2021“我心中的凤凰”大型征文展示(036)

在中国神话中,“龙、凤、龟、麟”被誉为四大祥瑞。

天下之广,海域之阔,无论东西南北中,与凤有关的人事典故遍及各方面。

在古建筑上有隋唐时兴建的“五凤楼”;在成语里有“有凤来仪”、“龙飞凤舞”;在古曲里有“凤求凰”,当年司马相如就是凭借此曲窃取了卓文君的芳心;在《三国演义》里,有道号“凤雏”的庞统被张任射死于“落凤坡”;更有新人洞房花烛夜时,大红烛上描金绘彩的“龙凤呈祥”。

自古“凤”与“凰”二者不分家。有曰:凤凰者,雄者为凤,雌者为凰。是以,凡举凤凰之地名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诸如什么凤凰乡、凤凰镇、凤凰山、凤凰村、凤凰寨、凤凰湾、凤凰林、凤凰坡、凤凰岰、凤凰岙、凤凰桥等等,实在多得数不过来。不过凤凰虽多,大多籍籍无名于乡野村镇,乏善可陈。

不过天下有一凤凰者,却是除外。人们见面聊天时对话便可见一二。

“好久不见,去哪里玩了”?

“刚从凤凰回来。”

“怎么样,好玩吗”?

“实在不虚此行,风景实在太漂亮了”!

“好啊,有空过段时间我也要去凤凰游玩一下”。

二人对话之间没有提及省市地域,但大家皆以心领神会,一切尽在不言中。

没错,这里的凤凰,便是闻名遐迩,享誉天下的湖南湘西凤凰。

别看如今的凤凰名动天下,倒数一百年前,凤凰与天下各地之凤凰一样,也是深藏湘西闺中,与其它地方的凤凰一样不为人知。

凤凰的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皆拜湘西的两大名人所赐。一是文学大师沈从文,一是美术大师黄永玉。二人除却是大师之外,还有亲戚关系。在向外以文字和画作展示一个绝美的山水灵秀地方面,都不余遗力。凤凰在他们神奇的文字和妙笔生花的图画下振翅高飞,成为一只独一无二的神凤,翱翔九天。

去到凤凰的人,无一例外的或多或少会在心里升腾起各种情感。这情感我想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囊括归类,并从这三种情感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首先说到的情感,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共识:那就是醉心流连于凤凰优美如画的山山水水。

这种钟情就像来到梦中向往的洞天福地,见到喜欢的人一样,深情而不可自拔。如果非要打个比方的话,就像是少女郭襄在风铃渡见了英俊不凡的杨过一样,从此终身误。

除却山水,通过沈从文笔下的人物故事,黄永玉画中的风物,当然还有关于他们的历史人文传说。这种源自内心的感动,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在文字和图画的精神世界里憧憬、飞翔神思的人。

最后,就在凤凰实地游览中对人、对事、对山川景致有交集,有故事,有强烈个人感受,而带来的感动。

就我个人而言,这三种感动,我都感受过、见到过,在心中形成了挥之不去,深印在记忆深处来自凤凰的感动。

在我十几年看《湘行散记》时,并没有实地去过湘西,对书中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一封封情深意切的书信,并没有从中看出湘西的风景之美。只不过是当做沈从文内心世界的精神独白来看待。

多年后,当我踏上凤凰的土地,仰视俯看这秀美山水时,心中的喜悦在跳跃、在激荡,宛如一个开心快乐的少年郎一样,遇到一个温婉善良美丽的女子一般;心中轻快,温情,似喝了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感觉久久萦绕在心头。

脚下的青石板路并不僵硬,因为我陶醉的心走在上面轻快愉悦,就像漫步云端,轻飘飘的,又像踩在绵花堆里,软绵绵的。我知道,这一切皆在自于当我第一脚走上凤凰的土地时,我就在久久的向往里找到了心中的美。

长长的风雨楼,高高的吊脚楼,明绿的清波绿水,我看起来并不陌生。无论是这苗家的风情,还是山水景观,与我的家乡贵州是多么的相似呵。这湘山秀水与黔山秀水就是亲密的两姊妹一样,让我在湘水和黔江里都一样的沉醉。

不自觉间,在看山观水里,心里就涌起一种亲切的感动。

这种感动来自于看着类似家乡的山水,吃着与贵州一样嗜辣、无辣不欢的口味;就连那熏制的腊肉在洗前乌漆抹黑,蒸好上桌时半肥半瘦,一半油脂一半褚红喷香的香味是一样的味道;就连血豆腐也一模一样;更别提香甜的姜糖出如一辙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亲戚家做客一般的味道。这感觉,与北地、与江浙闽粤、与东北西北的游客来到凤凰后,见到山水人文,风俗习惯带来的那种惊奇,惊喜,惊奇不同。我怡情自乐,泰然处之,这种感觉就是凤凰张开怀抱,容纳欢迎我这个隔壁亲戚的到来。

在山水景观以外,文字和人文感动是从沈从文的笔下让我对凤凰的这古老神奇土地而发自内心的震撼。

在《边城》中翠翠的故事带给我无限的感慨之余。我也感慨同为女孩子,三三的命运和际遇就要比翠翠幸福得多。至少她有一个爱她保护她的妈妈,还有一个生活依靠的水磨坊。还有很多吃不完的鸡蛋。而翠翠呢?在爷爷去世后,孤零零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只有一条船一条狗陪伴,从此世上再也没有爱她的人,而她爱的人在哪里呢?至于那个人,就更别提他是永远不会回来,还是明天回来。就算是从《边城》首版的1934年走回来,到现在也走了87年还没有回来,而我们可怜的翠翠也只有永远的在书中等下去了。我想只要是每一个像我一样善良,心中有爱的人,只要想起翠翠的际遇,心中就会没由来的心痛起她来。

在许多篇沈从文的文章中我发现他很喜欢用“月光如银”这四个字。而这几个字仿佛有魔力一样,我每次读到时,心中就有一种温暖,一种美感,一种感动涌上心头。

又读到“雨下个不停,溪上一片烟”这句话时,眼前就好像浮现出一幅水墨画,淡淡的水气,氲氤江上河面,一种禅意,一种孤寂的美,一种凄清的美,让我反复咀嚼回味这眼前的画面,情不自禁的在纸上写下这句话,暗自赞叹大师文字功夫的深厚。

当然还有《豹子、媚金与羊》、《涂泥》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的篇章。这些文章或从对人性的赞美,再到对社会环境美与丑的描写、揭露、甚至是隐形中的鞭鞑,无一不带给人掩卷长叹的思索和感慨。

这些文字化作了一种由衷的敬佩,变成了我崇拜的心理,与朴素而又原始的感动。

当读到沈从文为之付出心血建造,而挚爱的那个家--芸庐。在这里发生的所有故事,一切亲情的眷恋,家人间生活的过往,都化做云烟,消逝在风中的往事。我长吁一口气,感慨万千。只是想着如今的芸庐里,来来往往的住客在观凤凰山水的同时,会为斯人留下多少感怀与嗟叹呢?想来这芸庐也许是追寻沈从文精神世界的一个最好驿站吧?

仰望芸庐,芸庐默然无语。他不理会人世的兴衰荣辱,更不会被喧嚣或沉寂打扰心情。那些来去匆匆的清风拂过原木古拙的门户与窗棂,临风吟唱无人听懂的诗句。那些凌空望云的翘檐飞阁,如作沉思状的哲人。他的心境如古井微澜,他的眼睛与内心世界不以时空的变化而悲喜,他知道自己就如沱江里的一滴水,在凤凰的悠悠岁月里慢慢流过,像游人一样,来过,活过,爱过。

不论是一般旅人的来去匆匆,还是有文人情结的旅人的追思怀古,岁月里曾有过感动的人,可还曾记得昔日昔时,在这芸庐里有过今宵酒醒别处的那一夜,也终将会有一天消失在时光的长河里,一去而不复返。

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追寻心中凤凰的感动。

我看到在一条新闻视频里,外地来凤凰的女孩,专门满怀期待的想与心中最美的凤凰有个最美的约会与遇见。不巧的是时值七八月夏季,连续几天的暴雨后,平日里青翠碧绿的沱江水面一片黄色浑浊。见到此景,女孩蹲在地上号啕大哭。观者觉得好笑中又带着一丝对女孩的同情。

事虽小,但在女孩的心中,这哭、这泪水,是一种情感的激动,这激动也可看作一种感动。于心中对美景的向往,对心仪对象的幻想,对心中至美的不容改变。这份挚爱是内心对凤凰爱得真切的浓浓表达。

在凤凰,在这绝秀山水风光地,有多少人满怀喜悦与向往而来,就有多少人在这里用心、用情去追寻内心深处对她的喜爱和赞美。也会有某样触及情感的因素,在心里跳出来,变成一生的回望与痴情。

亦如沈从文倾洒在这块土地上的爱与痴一样,缱绻而浓烈。


作者简介:张钧杰,贵州省安顺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散文诗歌散见《贵州日报》《安顺日报》《六盘水日报》《湛江晚报》《人民铁道报》《西南铁道报》《黔中早报》《乌蒙新报》《西部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精短小说》《文学欣赏》《奔流》等。

西散原创执行主编:梅雨墨

微信:180554471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