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天子的孝道,被刻在此碑上!

 月中寻桂QQ 2021-09-07
图片
西安碑林第一碑:石台孝经碑

小编说

XIAO BIAN SHUO

说起西安碑林,爱好书法的朋友一定再熟悉不过。西安碑林收藏了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达4000余件,藏品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数量为全国之最。


进入碑林,你可以看到右军将军王羲之、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太子少师柳公权、张长史草圣张旭等熟悉的名字,你会感叹全世界居然真的有这么一个地方,能把中国几千年来诞生的几乎所有的书法家“一网打尽”。

但当你进入碑林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被入口第一块碑所吸引,他的名字叫石台孝经碑,书者乃赫赫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


图片
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片
碑林亭

图片
碑林一景

图片
碑林一景

《石台孝经》是西安碑林的迎客第一碑,也有“一碑成林”的美誉,它不仅是碑林空间上的原点,也是碑林时间上的起点。西安碑林即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碑身立于三层方形石台上,因而称为《石台孝经》。石台孝经顶端九宫格上面东西南北各有一座高浮雕的山峰,它们代表的是五岳中的四岳,而中岳被中间的方形石台所替代。

那么,什么才能取代中岳呢?恐怕只有大唐帝都——长安。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在这九州、三台、五岳笼罩之下的中原大地,唯有以孝治天下,天下才能长安。


图片
石台孝经碑俯瞰,高620厘米,共4面,每面宽120厘米。

《石台孝经》被称为“第一碑”还因为此碑“集三帝于一身”。

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丹;唐肃宗李亨撰写了碑首的16个字(“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碑文的核心内容出自“文帝”孔子所撰写的儒家经典著作《孝经》。


图片
李亨撰写碑首

图片
石台孝经碑南面拓本

公元745年,在李齐古主持下,将唐玄宗亲自书写的孝经、孝经注释和序文刻成《石台孝经》。碑身四面刻字,书法工整,丰腴华丽,结体庄严恢弘。

李齐古还将唐玄宗御批行书:“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亲自训注,垂范将来。今石台毕功,众卿之善职,览所进本,深加用心”和参与刊刻《石台孝经》晋国公林甫等45人姓名,刻于末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石台孝经碑原石,留下了两位帝王的四种字体,记录了唐时期盛行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也为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千古爱情佳话拉开了序幕。

唐玄宗与孝道

TANG XUAN ZONG

公元713年,临淄王李隆基以两次兵变,杀伯母韦皇后,诛姑姑太平公主,立父唐睿宗,后又黄袍加身,史称唐玄宗。为避“名不正言难顺”之讳,以确保帝位,他宣布以“孝”治天下。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玄宗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部,让子弟精读勤学,并于第二年亲自书写《孝经》,刻碑以示天下。

据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爱上亲儿子寿王的王妃杨玉环,以致日思夜想,茶饭不思。高力士灵机一动,劝李隆基令各位皇子研读《孝经》,以启发寿王以孝道为重,献出玉环。李隆基欣然采纳,并对诸皇子解释说:“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希望寿王有所感悟。同时,高力士进一步谋划,令杨玉环自荐为道士。免去寿王妃的身份。天宝四年,玄宗立孝经碑后,诏玉环还俗,册封贵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隆基隶书《石台孝经》拓本,天宝四年(745)刻,18行,行55字。

坦腹斋主人 张大拙微信  zdazhu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