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椰子姑娘 2021-09-08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经济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影响艺术发展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等。恩格斯在《致瓦. 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是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经济归根到底对包括艺术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艺术发展动因时,除了肯定经济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外,还必须肯定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的影响作用。

艺术与宗教

①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宗教与艺术就像携手并进的孪生兄弟。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是混沌未分的混合体。在阶级社会,宗教与艺术虽然有分道扬镳的短暂时刻,更多的是互相渗透、共存共荣。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有图腾崇拜、巫术等原始的宗教。这时期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比较单纯的,它们互为渗透,表里相依,都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如欧洲史前洞窟壁画中的动物形象与箭头形符号,就反映出巫术祈祷之类的原始观念。在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上都曾有一个宗教艺术的时代。在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在敦煌、龙门、云冈等石窟中曾创造了佛教艺术的辉煌。在欧洲,整个中世纪,建筑、雕刻、绘画及书籍插图等构成了基督教艺术的精华。艺术与宗教前进的步伐如此合拍,无怪乎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最接近艺术的就是宗教”。

②宗教对艺术的发展有促进与阻碍互相矛盾着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首先,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之所以否定艺术,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存在根本对立的方面:

第一,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颠倒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第二,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

第三,宗教的对象是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人们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艺术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第四,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劝人到彼岸世界去寻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对人的心灵的麻醉;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鼓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它是对人心灵的净化。

第五,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费尔巴哈说:“艺术认识它的制造品的本来面目,认识这些正是艺术制造品而不是别的东西;宗教则不然,宗教以它幻想出来的东西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肯定了费尔巴哈的这个思想,指出“艺术并不要求人们把它的作品当做现实。”总之,宗教的根本特征是对神的信仰和崇拜,艺术的根本特征是对人的表现和反映。

③其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这是宗教影响艺术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有许多的共同点。第一,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第二,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第三,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反映。第四,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④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表现在:第一,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宗教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必然要利用艺术营造膜拜的氛围;从感情上感染信徒,也就必然要求艺术表现世俗的情感。达. 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创造的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具有巨大震撼力的主的形象,他只是一个披了一件宗教外衣的世俗人,是世俗人美与善的集中表现。第二,宗教为艺术提供题材。在欧洲的中世纪,宗教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恩格斯说:“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艺术必然表现浓厚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情感,遍布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就充分显示了宗教精神。欧洲许多以宗教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名垂史册,如:乔托的《哀悼基督》、《逃往埃及》,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最后的审判》,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丢勒的《四使徒》等等。

⑤宗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与欧洲不同。在中国,不是宗教支配政治,而是政治支配宗教。但是,宗教维护政治,政治支持宗教,则是相同的。因此,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代,仍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敦煌、云冈石窟中以造型艺术的方式讲述了佛本生故事:《舍身饲虎》、《割肉救鸽》、《五百强盗剜目》、《须达那太子乐善好施》以及各类经变图等等。第三,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在马克思看来,生产,不仅有物质生产而且有精神生产,其中包括艺术生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宗教以自己强大的政治和经济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艺术生产活动。宗教对艺术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定的一面。

 ⑥综上所述,美术同政治、道德、宗教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美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宗教与道德对美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

专为考研丨考编丨美术史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