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命名的朝代

 新用户6303bXRU 2021-09-08

        记得大三实习时,课余期间,没事爱听带队老师神侃。他是《大公报》老报人,学识、经历都很丰富,又有新闻业者健谈善谈之风。有次不知怎么聊到字谜,他就给我出了两个,一个是“一间偏窄屋,倒吊齐桓公”,一个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一个因为有齐桓公这个提示,很容易猜到,是“原”字(厂为偏窄屋,齐桓公名“小白”,倒吊起来为白上小下)。第二个没找到线索头绪,完全猜不出来。他解谜是“曰”。

        南北朝时期,南方依次为宋、齐、梁、陈四代,齐梁两代君主都姓萧,萧萧下是陈,繁体为”,无边即去掉左边包耳,落木即去掉“”里的木,剩下就是个“曰”字。

南北朝聚餐饮茶图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个萧萧下的陈。

        古时朝代命名多数是开国皇帝作别人的臣子时得到的封地爵位名,比如秦原来是周朝的封国;汉是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魏是曹丕承袭曹操魏王;吴是孙权获曹丕封赐吴王;隋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承袭父亲随国公爵位(其嫌“随”的走之底有走开、走掉之意,不吉利,改为“隋”);唐也是唐高祖李渊在北周时承袭父亲唐国公的爵位;宋赵匡胤没有“宋”的封地或者爵位,但他任后周殿前都点检和检校太尉时,兼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并以此龙兴。

汉高祖刘邦

        也有少数例外,比如明朝,朱元璋八辈子农民,从来没有过封地爵位,这个名字和起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后来传入中原的明教(正名为摩尼教,或牟尼教)有关。红巾军早期立的皇帝叫小明王,李善长建议朱元璋用大明王。

        朝代命名里还有比较复杂的五行学说,比如元代属金,“明”属火,火克金(朱元璋在定都南京前一直将其辖地称为“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的说法很多,没有定论,个人觉得也是根据五行学说改的,“清”属水,水克火。

大胖子皇太极

        以上各种都没有将皇帝姓氏作为朝代名称的,只有“陈”。

        陈朝的开国皇帝叫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和24史的其他作者一样,《陈书》的作者,唐朝的姚思廉也为陈霸先找了一串显赫的祖先,其实都是瞎攀附,和说刘备是汉中山靖王之后、孙权是孙武之后、刘裕是汉楚王之后一样。这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一个不严谨的硬伤,民间在明清时期兴起的修家谱热中,也有这个现象,绝大部分都生拉活扯地把自己的祖先认定在周朝。(明清以前只有门阀才有家谱,世系清晰,传承有序。明清以后,新贵、暴发户也学着修家谱,这些人哪有什么世系传承啊,就胡乱攀扯,就连朱元璋都差点要攀扯上朱熹)

        陈霸先就是个大耳朵老百姓,就是长得高大,七尺五寸,约相当于现在的172左右,古代中国普通百姓营养不良,平均身高不到155172就值得史书上记载一笔,赞叹一番。有点文化,好读兵书。能识字读文,在古代也是很少见的。

        陈霸先的发迹和魏晋南北朝期间乱世起家的皇帝差不多,都是先依附于朝中一方大员,凭借个人出众的品性和能力,逐渐成为拥有较强军事实力的军阀,然后逼迫皇帝禅让,登基称帝。

        陈霸先最初就在村里做村官,后来到南京去管油库,幸运地得到梁武帝的侄子新喻侯萧映的赏识。萧映任广州刺史时,就将陈霸先带到府中任直兵参军,由此开始发展,很快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跻身中级官员之列。

        贵人相助,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但总是看重贵人一面,忽略被助者自身能力一面,似乎只要贵人肯相助,草包也能变英雄,哪有那么简单啊。贵人愿意相助,一定是被助者有值得帮助的素质能力,经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具备真才实学的?

        陈霸先给萧映留下的印象是“此人方将远大”,很有发展前途,这才愿意帮助他。

        陈霸先也知恩图报。大同九年(541年),交州土豪李贲发动叛乱,梁武帝遣兵平叛。544年,因梁武帝错怪平叛将领激起兵变。哗变士兵包围了广州城。此时萧映就在城内,危在旦夕。陈霸先从高要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而解重围,救了恩主。

        可惜萧映获救后不久就于同年冬病亡。梁武帝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经三年苦战,终于平定叛乱,收复失地,陈霸先因功出任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紧接着是著名的“侯景之乱”,陈霸先依附于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与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大都督王僧辩合力平定叛乱,拥立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

        平定侯景之乱后,湘东王在陈霸先原有官职之上又承制(此时萧绎尚未称帝)授予陈霸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等官职。称帝后,又在这些官职之上加授陈霸先为司空。

        陈霸先用了十二年完成从一个太守到朝廷三公的路。

梁元帝

        梁元帝刚当皇帝就意气用事,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称帝前,他主动向西魏称臣,意图得到支持。一称帝就毁约,不光不再称臣,还要求西魏归还原属梁朝的梁州、益州和襄阳等地。西魏权臣宇文泰一气之下发兵江陵,将梁元帝杀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王僧辩、陈霸先在建康拥立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为梁王、太宰,行使皇帝职权。王僧辩以拥立之功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位在陈霸先之上。

王僧辩·剧照

        谁知此时北齐又来惹事,强行要求王僧辩拥立梁武帝的侄子贞阳侯萧渊明为帝。面对强大的北齐,王僧辩不顾陈霸先的劝阻,屈服了北齐,迎萧渊明为帝,立萧方智为太子。王僧辩因此被封为大司马,领太子太傅、扬州牧。

        陈霸先不服气了,奋力反击,最终打败并袭杀了王僧辩,废掉萧渊明,立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陈霸先以此殊功出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领扬、南徐二州刺史, 掌握实权。也为此与王家结下冤仇,惨遭报复。

梁敬帝图片

        以后又有王僧辩几个部下、宗室和将领相继反叛,都是小打小闹,为陈霸先功劳簿上添彩而已。每平定一次叛乱,就有加官进爵,最后做到封十郡为陈公,封二十郡为陈王。陈国就只有长江下游一小块地方,和三国时吴国差不多大小。梁敬帝最后封无可封,干脆将帝位禅让给陈霸先,反正自己也只是个傀儡。

        557年十月,陈霸先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从三公到皇帝,只用了五年。

        两年后,陈霸先病逝,侄子临川王陈蒨继位。很奇怪的是,陈蒨和后来篡位的陈琐都是不错的皇帝,只有最后继位的陈叔宝荒淫无度,丢掉了江山。

陈蒨·陈文帝

        陈霸先有儿子,却没能将帝位传给儿子,有人认为这是他的开明之举,在开国皇帝中极为罕见。这基本是瞎说。陈霸先不是不想传给儿子,而是儿子不在身边,没办法传。

        陈霸先有四个儿子,三个早夭,存活下来一个,叫陈昌。史载陈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是个人才。陈霸先也很喜欢他,延请大儒教育栽培,陈昌也不负所望,茁壮成长。

        前面提到过西魏军攻下江陵,杀了梁元帝,陈昌就是在这时被西魏俘虏去当人质。两年后,西魏权臣宇文觉废帝自立,建立北周,陈昌还是人质。

宇文觉·剧照

        陈霸先称帝后,多次要求北周归还陈昌。北周以各种借口拖延。陈霸先一直盼望着儿子归来,可是还没等到那一天,就病死了,连后事都来不及交待。

        北周居然在这个时候放陈昌归国,明摆着是要引起陈国的动荡。陈蒨的心腹大臣侯安都出谋,假装带人去迎接,在半路上将陈昌推下河里淹死了。和朱元璋指使人将小明王韩林儿推下河淹死一样。以这种残忍的手段消除了国内有可能发生的动荡。政治从来无情。

侯安都图片

        陈朝立国三十二年,败亡在著名的荒淫皇帝陈叔宝之手。统兵灭陈的是后来的隋炀帝,当时只有二十岁的晋王杨广。已经归附杨坚,并被封为汉中太守、仪同三司、加封开府及蛇丘县公的王僧辩的次子王颁自请带兵跟随名将韩擒虎为灭陈先锋。

        灭陈之后,王颁私下与其父亲的老部属一起将陈霸先的陵墓掘开灰,加水而饮,以报父仇。事后,王颁自缚到杨广那里请罪。杨广请示杨坚后,赦免了他的罪过最后他竟然还被收进《隋书·孝义传》这种野蛮的血亲复仇让今人看来瞠目结舌。

陈叔宝·剧照

        严格地说,陈朝还是以陈霸先的封地爵位命名的,只不过这个封地爵位正好用了他的姓氏,顺其自然而已。

        有人说陈霸先居功至伟,保住了汉文明的延续,理由是抵住了北方几个鲜卑政权的攻击。这个有些拔高了。陈朝被灭时,北方已经是汉人杨坚的隋朝。就算陈朝初期被灭,以汉文明的巨大同化力,也只能是鲜卑人被同化。西魏、东魏、北齐、北周不都在一步一步地汉化吗?有着鲜卑血统的李唐王朝反而成了令人向往的盛世。

        陈朝灭亡后,陈氏宗族并没有被灭绝,反而在南方开枝散叶,成为南方位居前列的大姓,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陈化成、陈天华、陈其美、陈果夫、陈立夫、陈独秀、陈云、陈毅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都是陈霸先的后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